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蒲慕明
0 票數:0 #科學家#
蒲慕明,1948年10月31日出生于中國江蘇南京,籍貫廣東大埔縣三河鎮,是神經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蒲慕明主要從事細胞膜生物物理、神經軸突導向機制、神經營養因子與神經突觸可塑性的關系、突觸可塑性的機制、神經環路功能等領域的研究。2016年其獲得格魯伯神經科學獎。
  • 中文名: 蒲慕明(ming)
  • 外文名: Muming Poo
  • 出生日期: 1948年(nian)10月31日
  • 性別:
  • 國籍: 中(zhong)國
  • 民族: 漢族(zu)
  • 出生地: 江蘇省南京(jing)市(shi)
  • 畢業院校: 約翰·霍(huo)普金斯大(da)學
  • 職業職位: 教育(yu)科研工作者
詳細介紹 PROFILE +

人物簡介

蒲慕明,1948年(nian)出生(sheng)于中國(guo)(guo)南京(jing),籍貫廣(guang)東大埔(pu)縣(xian)三河鎮,神(shen)經(jing)生(sheng)物(wu)學(xue)(xue)家和生(sheng)物(wu)物(wu)理學(xue)(xue)家,美國(guo)(guo)國(guo)(guo)家科(ke)(ke)學(xue)(xue)院(yuan)(yuan)(yuan)院(yuan)(yuan)(yuan)士、中國(guo)(guo)科(ke)(ke)學(xue)(xue)院(yuan)(yuan)(yuan)院(yuan)(yuan)(yuan)士、香港科(ke)(ke)學(xue)(xue)院(yuan)(yuan)(yuan)創院(yuan)(yuan)(yuan)院(yuan)(yuan)(yuan)士,加州大學(xue)(xue)伯(bo)克利分校Paul Licht杰出生(sheng)物(wu)學(xue)(xue)講座教授,中國(guo)(guo)科(ke)(ke)學(xue)(xue)院(yuan)(yuan)(yuan)上海生(sheng)命科(ke)(ke)學(xue)(xue)研(yan)(yan)究(jiu)院(yuan)(yuan)(yuan)神(shen)經(jing)科(ke)(ke)學(xue)(xue)研(yan)(yan)究(jiu)所(suo)(suo)所(suo)(suo)長。

主要經歷

1948年10月31日,蒲慕明出生于江蘇省(sheng)南京(jing)市(shi),祖籍廣東(dong)省(sheng)梅(mei)州(zhou)市(shi)大埔縣三河鎮(zhen)。

1949年,母親帶著(zhu)蒲(pu)慕明和(he)他的(de)姐姐,從南京的(de)下關(guan)乘(cheng)船到武漢(han),然后到了廣(guang)州,再從廣(guang)州坐(zuo)船到臺灣。高(gao)(gao)中就讀于臺中第一高(gao)(gao)級中學。

1966年,考入臺灣清華大學(xue)物理(li)系(xi),在(zai)校期間,在(zai)老(lao)師李怡嚴(yan)的鼓勵下,翻(fan)譯了美國核物理(li)學(xue)家喬治(zhi)·伽莫夫的《湯普金(jin)夢游記:近代物理(li)探奇》。

1970年,本科畢業之后赴美留(liu)學。1971年作為在美華(hua)裔留(liu)學生參(can)加了保釣運動。

1974年,獲得美(mei)(mei)國約翰霍普(pu)金大學(xue)(xue)(xue)生(sheng)物物理系博(bo)士(shi)學(xue)(xue)(xue)位,之(zhi)后先(xian)后在美(mei)(mei)國伍茲(zi)霍爾海洋研(yan)究所、美(mei)(mei)國普(pu)渡大學(xue)(xue)(xue)生(sheng)命科學(xue)(xue)(xue)系做博(bo)士(shi)后研(yan)究。

1976年(nian)9月,申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er)灣分(fen)校生物(wu)物(wu)理(li)系,被錄用,先后擔任助理(li)教(jiao)(jiao)授(shou)、副(fu)教(jiao)(jiao)授(shou)、教(jiao)(jiao)授(shou)。

1981年,被派遣赴中(zhong)國(guo)大陸,為北(bei)京醫學院和美國(guo)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交流項目開辦的講習班授(shou)課(ke),教授(shou)神經生(sheng)理學與細胞生(sheng)物學課(ke)程,這是他離開中(zhong)國(guo)大陸32年后(hou)第一次回(hui)來。

1984年,受聘兼任(ren)北京清(qing)華大學(xue)生(sheng)物系系主任(ren)(至(zhi)1986年)。

1985年(nian)4月,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分子神(shen)經生物學系任(ren)教授(至1988年(nian)8月)。

1988年7月,在(zai)美國哥(ge)倫比(bi)亞大學(xue)生物(wu)學(xue)系任教授(shou)(至(zhi)1995年12月)。

1988年到1991年,參與籌備香港科技大學,并負(fu)責生物(wu)學科發展、招聘人才等工作。

1996年1月,在美國加(jia)州(zhou)大學圣(sheng)地(di)亞哥分(fen)校生物學系任Stephen W. Kuffler講(jiang)座教(jiao)授(至2000年10月)。

1999年11月27日(ri),任(ren)中國科學院(yuan)上海生命(ming)科學研(yan)究(jiu)院(yuan)神經科學研(yan)究(jiu)所所長(任(ren)期至2008年12月)。

2000年,當選(xuan)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0年9月,任美國加州大(da)學伯(bo)克利分校分子與(yu)細胞生物學系1933級講座教授。

2002年(nian),任(ren)美國加州大(da)學伯克利(li)分校(xiao)分子與(yu)細胞生(sheng)物(wu)學系神(shen)經生(sheng)物(wu)學部(bu)主任(ren)。

2009年,當選為(wei)美國國家科學院(yuan)院(yuan)士(shi)。

2010年,獲得求(qiu)是(shi)科(ke)技基金(jin)會頒發的求(qiu)是(shi)杰出(chu)科(ke)學(xue)家(jia)獎。

2011年,作為(wei)《神經發(fa)育與可塑性研究》的研究集體突出(chu)貢獻獲(huo)得中科院杰出(chu)科技成就獎(集體)。12月,當選(xuan)為(wei)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tong)年任(ren)科技部(bu)重大科學問題導向(xiang)“973計劃”項(xiang)目“人(ren)類智(zhi)力的神經基礎”首席(xi)科學家(jia)。

2012年,任中科(ke)(ke)院(yuan)戰略性先(xian)導科(ke)(ke)技專項(B類(lei))“腦功能聯結(jie)圖譜(pu)”首席科(ke)(ke)學顧問。

2014年1月(yue),擔任中(zhong)國科(ke)學(xue)院腦科(ke)學(xue)卓越創新中(zhong)心(xin)主(zhu)任。

2015年,當(dang)選為香港科學院創(chuang)院院士。

2016年6月7日(ri),獲得格魯伯(Gruber)神經(jing)科學獎。

2017年,放(fang)棄美國(guo)國(guo)籍(ji),恢復中國(guo)國(guo)籍(ji)。

貢獻影響

科研成就

蒲慕明在神(shen)經(jing)軸突生(sheng)長(chang)的(de)導向、神(shen)經(jing)營養因子和神(shen)經(jing)元電活動對突觸(chu)功能的(de)調節等(deng)研究方面(mian)做出(chu)了一系(xi)列重(zhong)要發(fa)現,推(tui)動了神(shen)經(jing)生(sheng)物(wu)學的(de)發(fa)展(zhan)。他建立了生(sheng)物(wu)物(wu)理學和細胞生(sheng)物(wu)學多種(zhong)新(xin)穎實用(yong)的(de)實驗技術。

1974年,他首先對生(sheng)(sheng)物(wu)膜(mo)上膜(mo)蛋白的側向(xiang)擴散性進(jin)行測量(liang)(liang),定量(liang)(liang)計算出生(sheng)(sheng)物(wu)膜(mo)的粘度。他為此測量(liang)(liang)所建立的“光漂白”技術至今仍是測量(liang)(liang)細胞(bao)內蛋白質運動速度的標準方法。

他在神(shen)(shen)經(jing)生(sheng)長和軸突(tu)導向(xiang)研(yan)究(jiu)領域做出了(le)多項重要發現,如發現胞外(wai)電場會影響神(shen)(shen)經(jing)生(sheng)長的(de)方向(xiang),神(shen)(shen)經(jing)生(sheng)長錐在突(tu)觸形成前就會進(jin)行神(shen)(shen)經(jing)遞(di)質(zhi)釋放等。

在(zai)突(tu)(tu)觸(chu)可塑性(xing)(xing)領域,他(ta)(ta)于(yu)1993年首先發現腦源(yuan)性(xing)(xing)神(shen)(shen)經(jing)(jing)(jing)營養因子可以快速地(di)強化突(tu)(tu)觸(chu)傳遞效(xiao)能等。在(zai)突(tu)(tu)觸(chu)傳遞效(xiao)率(lv)的可塑性(xing)(xing)方(fang)面(mian),他(ta)(ta)確(que)定了能引起突(tu)(tu)觸(chu)效(xiao)能長(chang)時程(cheng)增強和長(chang)時程(cheng)減弱所需的突(tu)(tu)觸(chu)前、后神(shen)(shen)經(jing)(jing)(jing)元相關放電的具體時間窗,被廣泛稱(cheng)為(wei)“依賴于(yu)放電時序的可塑性(xing)(xing)”,推動了神(shen)(shen)經(jing)(jing)(jing)生理學與計(ji)算神(shen)(shen)經(jing)(jing)(jing)科學的發展。

人才培養

1981年起蒲(pu)慕(mu)明(ming)積極投入協助恢(hui)復和(he)建(jian)設中(zhong)國(guo)生(sheng)物科(ke)學(xue)研究的工(gong)(gong)作(zuo)(zuo)。1983年至1986年蒲(pu)慕(mu)明(ming)博(bo)士參(can)與籌建(jian)清(qing)華(hua)大(da)學(xue)生(sheng)物和(he)生(sheng)物工(gong)(gong)程系(xi),并任(ren)首(shou)屆系(xi)主任(ren)。1988年至1991年蒲(pu)慕(mu)明(ming)一(yi)同參(can)與籌建(jian)香(xiang)港科(ke)技大(da)學(xue),并負責生(sheng)物學(xue)科(ke)發展、招聘人才等工(gong)(gong)作(zuo)(zuo)。

蒲慕明堅持科學研(yan)究(jiu)的原(yuan)創性、本土性,注重有(you)利于科研(yan)發(fa)展(zhan)、有(you)利于人才培養、有(you)利于體制(zhi)改革的科研(yan)創新文化建設,倡導(dao)建立一個具有(you)“嚴謹的科學態(tai)(tai)度”、“勇于批評的科學交流態(tai)(tai)度”、“緊迫與寬(kuan)松”相結(jie)合的科研(yan)環境。

蒲(pu)慕明大力發展研究生(sheng)(sheng)教育(yu),注(zhu)重(zhong)結合高水平研究培養(yang)后備創新人才,切實做(zuo)到從各個方(fang)面關心研究生(sheng)(sheng)的(de)(de)(de)成長(chang),提高他們出國(guo)做(zuo)博(bo)士后的(de)(de)(de)回歸率。首先(xian)引進(jin)了國(guo)際慣用的(de)(de)(de)“thesis committee”,開設高質量的(de)(de)(de)研究生(sheng)(sheng)專業課程,并在(zai)實踐中不斷完善這些(xie)課程。在(zai)提高研究生(sheng)(sheng)專業知識和文(wen)化修養(yang)的(de)(de)(de)同時,鼓勵研究生(sheng)(sheng)關心社(she)會、融入社(she)會、做(zuo)對社(she)會有貢獻的(de)(de)(de)有識之(zhi)士

人物評價

蒲慕明對中(zhong)華民族有著執著的(de)深(shen)厚感情,積(ji)極(ji)致力于科(ke)研(yan)文化的(de)建設,擅長(chang)于融中(zhong)西方文化為(wei)一體,為(wei)中(zhong)國科(ke)研(yan)體制的(de)改革做出了積(ji)極(ji)的(de)貢獻。(中(zhong)國科(ke)學院評)

蒲(pu)慕明在神(shen)(shen)(shen)(shen)經(jing)(jing)生物學的(de)(de)研究中(zhong)發(fa)明和發(fa)展了(le)一(yi)系列新(xin)理論技(ji)術,創造(zao)了(le)神(shen)(shen)(shen)(shen)經(jing)(jing)生長(chang)中(zhong)對(dui)導向(xiang)分(fen)子的(de)(de)反映,并闡明了(le)神(shen)(shen)(shen)(shen)經(jing)(jing)生長(chang)進行方向(xiang)決策時細(xi)胞類的(de)(de)信號(hao)傳(chuan)導機制。在過去20年發(fa)現(xian)了(le)神(shen)(shen)(shen)(shen)經(jing)(jing)營養因子可以(yi)調節(jie)神(shen)(shen)(shen)(shen)經(jing)(jing)元(yuan)之間(jian)的(de)(de)信號(hao)傳(chuan)遞,也(ye)對(dui)神(shen)(shen)(shen)(shen)經(jing)(jing)信號(hao)的(de)(de)時間(jian)信息存(cun)(cun)儲機制進行了(le)定量(liang)的(de)(de)分(fen)析(xi)。這些工作對(dui)理解神(shen)(shen)(shen)(shen)經(jing)(jing)環(huan)路的(de)(de)發(fa)育機制,大腦如何(he)儲存(cun)(cun)長(chang)時間(jian)記憶(yi)以(yi)及如何(he)修復腦神(shen)(shen)(shen)(shen)經(jing)(jing)損傷做出(chu)了(le)非常重(zhong)要的(de)(de)貢獻。(求(qiu)是科技(ji)基金會(hui)評)

本(ben)百(bai)科詞條由網站注冊(ce)用戶【 巧(qiao)笑倩兮 】編輯上(shang)傳提供,詞條(tiao)屬于(yu)開放詞條(tiao),當前頁面(mian)所(suo)展示的(de)詞條(tiao)介紹(shao)涉及宣傳內容屬于(yu)注(zhu)冊用戶個人(ren)編輯行為,與(yu)【蒲(pu)慕明】的(de)所(suo)屬企(qi)業/所(suo)有人(ren)/主體(ti)無(wu)關,網(wang)站不(bu)完全保證(zheng)內容信息的(de)準確(que)性、真實性,也不(bu)代表本站立場,各項(xiang)數據信息存在(zai)更新不(bu)及時的(de)情(qing)況,僅(jin)供參考,請以(yi)官方發布為準。如果(guo)頁面(mian)內容與(yu)實際情(qing)況不(bu)符(fu),可(ke)點擊“反饋”在(zai)線向網(wang)站提出(chu)修(xiu)改,網(wang)站將(jiang)核(he)實后進(jin)行更正。 反饋(kui)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yong)戶(hu)提供(gong)信(xin)(xin)息(xi)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ji)上傳(chuan)提供(gong)”的文章/文字(zi)均是(shi)注冊用(yong)戶(hu)自(zi)主發布上傳(chuan),不代表本站觀點,版(ban)權(qua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虛假(jia)信(xin)(xin)息(xi)、錯誤信(xin)(xin)息(xi)或任何問題,請及時(shi)聯系我(wo)(wo)們(men),我(wo)(wo)們(men)將在第一時(shi)間刪(shan)除或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guan)信(xin)(xin)息的(de)知識產權(quan)(quan)(quan)歸網站方(fang)所有(包括但(dan)不(bu)限于文字(zi)、圖片(pian)、圖表、著作權(quan)(quan)(quan)、商標權(quan)(quan)(quan)、為用(yong)戶提供的(de)商業信(xin)(xin)息等),非經許可不(bu)得抄襲或使(shi)用(yong)。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29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671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5189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7324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