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han)·大衛·華盛頓 飾(shi) 主人公(gong)
羅伯特·帕丁森(sen) 飾 尼爾
伊麗(li)莎白·德比齊 飾 凱特
肯尼思(si)·布拉納(na) 飾(shi) 安(an)德烈·薩(sa)托爾
邁(mai)克(ke)(ke)爾·凱恩(en) 飾 邁(mai)克(ke)(ke)爾·克(ke)(ke)羅斯比
克蕾曼絲·波西 飾 勞拉
亞(ya)倫(lun)·泰(tai)勒-約翰遜 飾 艾(ai)弗斯(si)
制(zhi)作(zuo)人 艾(ai)瑪(ma)·托(tuo)馬斯、克里(li)斯托(tuo)弗·諾蘭、Thomas Hayslip
導演 克里(li)斯托(tuo)弗·諾(nuo)蘭
副導演(助理) Franco Basaglia、Gianluca La Rosa、Alessia Silvetti、Marco Della Torre、Udayan Baijal、Andrés Barrientos、Harish Dinkar、Gouri Dutt、Ilona Faustova、Sanjina Gadhvi、Giorgia Deminiani、Manikesh Kasare
曲目
1、《Rainy Night In Tallinn》
2、《Windmills》
3、《Meeting Neil》
4、《Prima》
5、《Betrayal》
6、《Freeport》
7、《747》
8、《From Mumbai to Amalfi》
9、《Foils》
10、《Sator》
11、《Trucks in Place》
12、《Red Room Blue Room》
13、《Inversion》
14、《Retreiving the Case》
15、《The Algorithm》
16、《Posterty》
17、《The Protagonist》
18、《The Plan》
劇組有500人,其(qi)中250人需(xu)要隨影片飛(fei)往(wang)全球多(duo)國(guo)拍攝,在(zai)每個國(guo)家都有大場(chang)面戲份。
影片(pian)中(zhong)一(yi)條預告片(pian),其中(zhong)有(you)一(yi)架波音(yin)747飛(fei)機(ji)橫穿一(yi)棟大(da)樓,最(zui)終炸毀。那(nei)場戲是用一(yi)架真(zhen)的(de)波音(yin)747 X1實拍的(de)。原本導(dao)演(yan)打(da)算(suan)用縮微模型加(jia)布景,輔以視(shi)覺特效(xiao)來拍攝,不過劇組(zu)在美國加(jia)州勘景時,發現(xian)了(le)一(yi)大(da)批波音(yin)舊飛(fei)機(ji),導(dao)演(yan)和工(gong)作人員在一(yi)番(fan)權衡之下決(jue)定用真(zhen)飛(fei)機(ji)實拍。
《信條(tiao)》由克(ke)里斯(si)(si)托弗(fu)·諾蘭根據自己的(de)原創劇本進(jin)(jin)行(xing)拍攝(she)。值得一(yi)提的(de)是(shi),克(ke)里斯(si)(si)托弗(fu)·諾蘭此次將采用IMAX和70mm膠片相結合的(de)方(fang)式進(jin)(jin)行(xing)拍攝(she)。
2019年5月,宣布(bu)開機。《信條》在(zai)7個國家拍(pai)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