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zai)見二丁目》是由(you)林夕作詞,于逸堯作曲,谷中(zhong)仁編曲,楊千嬅演唱的一首(shou)歌(ge)曲。該曲也是她的成名作及代表作,收(shou)錄于其1997年發行的專輯《直(zhi)覺》中(zhong)。
1997年,該(gai)歌(ge)曲獲得十大勁歌(ge)金曲的最佳(jia)填(tian)詞獎(jiang)。
《再(zai)見二(er)丁(ding)目》是1997年十(shi)大勁歌金曲(qu)的最佳(jia)作詞(ci)。填詞(ci)人林(lin)夕曾(ceng)經(jing)在北(bei)京大學的講座中回憶:“《再(zai)見二(er)丁(ding)目》是曾(ceng)經(jing)在東京街頭的一段經(jing)歷,回香(xiang)港之(zhi)后,我就把(ba)它(ta)寫下來。”
《再見二丁目》成為楊(yang)千嬅(hua)的成名作(zuo),也反映了林夕對(dui)楊(yang)千嬅(hua)的喜愛。此外,香港(gang)歌手黃耀明也曾翻唱這首(shou)歌曲。
獲獎時間 獲獎名(ming)稱 參考(kao)資料
1997年 第十(shi)(shi)五屆(jie)十(shi)(shi)大勁(jing)歌金(jin)曲最佳填詞(ci)獎
1997年(nian) 第三(san)季(ji)勁(jing)歌金曲季(ji)選
林夕說,《再見(jian)二丁目》可(ke)以當做(zuo)寫詞的教科書。
林若寧(ning)說,當寫(xie)(xie)外景(jing)時,就會來看(kan)看(kan)《再見(jian)二丁目》,看(kan)看(kan)景(jing)該寫(xie)(xie)到什么程(cheng)度。一般而言,寫(xie)(xie)歌詞無非是“外景(jing)”、“內情(qing)”和(he)“說理”。景(jing)是具象的(de),情(qing)是抽象的(de),理是形而上的(de)。景(jing)多了(le)(le)(le)就太“實”,像塞滿了(le)(le)(le)家具的(de)房間,擁擠而不(bu)得要(yao)領;情(qing)多了(le)(le)(le)就太“虛(xu)”,沒(mei)有載(zai)體(ti)過于空洞(dong),如(ru)同(tong)悲(bei)傷深處空無一物(wu);理多了(le)(le)(le)就無趣,像浮在半空中重復沒(mei)勁的(de)廢話(hua)。所以情(qing)要(yao)怎樣(yang)和(he)景(jing)結合,景(jing)要(yao)寫(xie)(xie)到何種(zhong)程(cheng)度,又如(ru)何從(cong)具象升(sheng)華為理又不(bu)跳脫,著實是詞人要(yao)考慮的(de)事。《再見(jian)二丁目》就給(gei)出了(le)(le)(le)很好的(de)范本(ben)。
林若寧在(zai)《林夕字傳》中的批注(zhu):我和(he)老爺稱《再見二(er)丁目(mu)》這(zhe)種手法叫“出外景”,要(yao)寫(xie)(xie)景寫(xie)(xie)得實在(zai)并不困難(nan),但要(yao)令一(yi)(yi)棵柏(bo)樹(shu)都(dou)有感情就(jiu)殊不輕松。在(zai)我填詞(ci)之初,老爺總愛批判我浪(lang)費篇幅寫(xie)(xie)生,徒(tu)有山光水色為旅發局服(fu)務搶周梁飯(fan)碗,卻(que)叫歌者無從投入,自(zi)此之后(hou),我每(mei)次“出外景”都(dou)會借《再見二(er)丁目(mu)》對照一(yi)(yi)下(xia)看自(zi)己是否合格。
時間 名稱 地點(dian)
2009年(nian)1月18日 第31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jiang)音(yin)樂會 香港仔運動場
時間(jian) 專輯名稱(cheng) 演唱歌手
2011年05月01日 《男人40》 王聞
2003年01月(yue)01日 《樂人谷普天同樂會》 鄧健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