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胡德(de)夫在(zai)臺灣臺東(dong)縣(xian)太麻里大武山(shan)的(de)(de)一(yi)個(ge)原住民家庭出生,11歲前一(yi)直呆在(zai)臺東(dong)大武山(shan)的(de)(de)部(bu)落里。直到11歲,第一(yi)次離開部(bu)落到淡(dan)江中學(xue)(xue)讀(du)書(shu)。淡(dan)江中學(xue)(xue)(完全中學(xue)(xue))是教會學(xue)(xue)校(xiao)(xiao),有唱詩班(ban),為了唱歌(ge),他(ta)參加(jia)了唱詩班(ban)。受校(xiao)(xiao)長照顧,他(ta)得(de)以在(zai)學(xue)(xue)校(xiao)(xiao)琴房練習鋼琴。就讀(du)期間,還(huan)有一(yi)位教靈(ling)歌(ge)的(de)(de)加(jia)拿(na)大老師給了他(ta)很(hen)多音(yin)樂資料聽(ting)。
1968年,胡德(de)夫進入國立臺灣大學(xue)外文系。一(yi)進大學(xue),他就愛上了(le)英國民謠和西洋音樂。
1970年,因父親要動手術,急需(xu)手術費(fei),胡德夫輟學(xue)賺錢。恰逢歌(ge)手萬(wan)沙(sha)浪服完兵役(yi)重返歌(ge)壇(tan),重組(zu)樂隊需(xu)要一個(ge)合(he)音(yin)的人,胡德夫應征加入,在(zai)樂隊里為萬(wan)沙(sha)浪彈電(dian)子琴合(he)音(yin)。
(年份未(wei)知)萬沙浪成名后(hou),不繼續彈(dan)唱,樂隊(dui)正式解散,胡(hu)德夫打兩(liang)份工的同時,還(huan)在哥倫(lun)比(bi)亞(ya)駐(zhu)臺機構的咖啡廳演唱西(xi)洋歌曲,并(bing)逐(zhu)漸有所名氣,甚至有電(dian)視臺采訪他。
1970年代(dai),胡(hu)(hu)德(de)(de)夫認(ren)識(shi)了(le)李(li)(li)(li)雙(shuang)澤(ze)。李(li)(li)(li)雙(shuang)澤(ze)勸胡(hu)(hu)德(de)(de)夫少唱英文歌,多唱卑南(nan)族自己的(de)歌。李(li)(li)(li)雙(shuang)澤(ze)的(de)建議使(shi)胡(hu)(hu)德(de)(de)夫對音樂有了(le)重新(xin)的(de)認(ren)識(shi)。在李(li)(li)(li)雙(shuang)澤(ze)的(de)鼓勵下,胡(hu)(hu)德(de)(de)夫嘗試創作,《牛(niu)背上的(de)孩子》(1974)、《楓葉》(1977)等民(min)歌應運(yun)而生(sheng)。他和(he)好友李(li)(li)(li)雙(shuang)澤(ze)、楊弦等人在臺(tai)灣(wan)掀(xian)起一股本土音樂創作熱潮,深遠影響了(le)臺(tai)灣(wan)乃至整個華語樂壇,這場運(yun)動(dong)后被稱(cheng)為“民(min)歌運(yun)動(dong)”。民(min)歌運(yun)動(dong)奠(dian)定了(le)后來臺(tai)灣(wan)流行音樂的(de)基礎,胡(hu)(hu)德(de)(de)夫遂被稱(cheng)為“臺(tai)灣(wan)民(min)謠之父”,與楊弦、李(li)(li)(li)雙(shuang)澤(ze)并稱(cheng)為“民(min)歌運(yun)動(dong)三君子”。
1974年,胡德(de)夫(fu)舉行了作品(pin)演(yan)唱會(hui),成為臺灣第(di)一(yi)個(ge)舉行個(ge)人作品(pin)演(yan)唱會(hui)的歌手。
1975年6月6日,胡德夫與(yu)楊(yang)弦在(zai)臺北(bei)中山堂舉(ju)行了(le)(le)現(xian)代民歌演(yan)唱會,成為“校園(yuan)民歌”運(yun)動的標志性事件(jian)。在(zai)胡德夫與(yu)楊(yang)弦等(deng)人的影響下,出現(xian)了(le)(le)葉佳修、梁(liang)弘志、施孝榮等(deng)大批音樂人,隨后臺灣(wan)樂壇真正(zheng)進入了(le)(le)流行音樂時代。
1977年9月(yue),李(li)雙(shuang)澤(ze)還未(wei)錄完(wan)《美麗(li)島》就因救(jiu)人在(zai)淡(dan)江(jiang)溺水身亡。胡(hu)德夫(fu)和(he)民歌(ge)運動歌(ge)手楊(yang)祖珺(jun)連(lian)夜錄下這首歌(ge)曲,在(zai)李(li)雙(shuang)澤(ze)的告別(bie)式(shi)上播(bo)放。不久,“美麗(li)島事件”爆發,這首歌(ge)被當(dang)局認定是“臺獨”歌(ge)曲,從(cong)此遭禁(jin),胡(hu)德夫(fu)和(he)楊(yang)祖珺(jun)也成為“問題(ti)歌(ge)手”,遭到封(feng)殺。
1977年,胡德夫(fu)參與(yu)楊祖珺發起的“關懷(huai)臺(tai)灣雛妓”社會活動,為被賣到城市當(dang)雛妓的原(yuan)住民女孩(hai)募(mu)捐。
1982年,擔任黨外編聯會少數(shu)民族(zu)委員會召集人(ren)。
1983年,胡德夫開始以原住民身份介入黨外運動(dong)團體,利用黨外雜(za)志和各(ge)種演出演講的(de)機會,向(xiang)社會告(gao)知(zhi)原住民的(de)處境。
1984年(nian)海山煤礦爆炸,胡(hu)德(de)夫(fu)(fu)親身參(can)與(yu)救(jiu)援,因(yin)看到(dao)(dao)死去的礦工,受了(le)很大刺激,他創作了(le)歌曲《為什么(me)》,質問(wen)政府和主(zhu)流社會(hui)(hui)對原(yuan)(yuan)住(zhu)民的壓迫,并(bing)(bing)徹底走上(shang)“原(yuan)(yuan)運”道路。同年(nian)底,參(can)與(yu)創立臺灣(wan)第一個訴求原(yuan)(yuan)住(zhu)民人權(quan)的團體“臺灣(wan)原(yuan)(yuan)住(zhu)民權(quan)利促進會(hui)(hui)”(簡稱“原(yuan)(yuan)權(quan)會(hui)(hui)”),任一、二屆會(hui)(hui)長。原(yuan)(yuan)權(quan)會(hui)(hui)成(cheng)立后,胡(hu)德(de)夫(fu)(fu)相繼(ji)推動了(le)“正(zheng)名運動”,“還我土(tu)地(di)”、爭取(qu)原(yuan)(yuan)住(zhu)民立法(fa)委席位等(deng)運動。要求更改(gai)“山地(di)同胞”的用法(fa),恢復傳(chuan)統人名、部落地(di)方命(ming)名等(deng)。胡(hu)德(de)夫(fu)(fu)因(yin)此成(cheng)為當局(ju)重點關注對象,并(bing)(bing)遭竊聽、跟蹤(zong),家(jia)人也受到(dao)(dao)威脅。
1987年,臺灣結束了38年的戒(jie)嚴時代。臺灣政府為了籠絡運動領袖,分派“休(xiu)閑(xian)工作”給(gei)胡(hu)德(de)夫——到縣(xian)市管原住(zhu)民登記(ji),遭(zao)到胡(hu)德(de)夫拒絕(jue)。
1990之后,胡德夫(fu)在黑名單(dan)工作室的(de)專輯《搖(yao)籃曲》中發(fa)表(biao)歌(ge)(ge)曲《不不歌(ge)(ge)》等,致力于(yu)卑南、排灣、阿美族等族群(qun)傳統歌(ge)(ge)謠之采集與學習,鉆研“海洋藍調”(Hay Yang Blues)的(de)創作方向。
1999~2000年(nian),參加(jia)“原(yuan)住民族部落工(gong)作隊”。
因為胡德夫推動了(le)眾多原住(zhu)民(min)運(yun)(yun)動,他又被(bei)媒體(ti)成為“原住(zhu)民(min)運(yun)(yun)動先驅”。
1997年,在上華唱片出版的(de)《七月(yue)一日(ri)生》合(he)輯(ji)中,胡德(de)夫錄唱了(le)自己創作(zuo)詞曲的(de)作(zuo)品《最最遙(yao)遠的(de)路(lu)》。
1998年,赴西(xi)班牙民(min)族音樂交(jiao)流。
2000年,跟魔巖唱片合作(zuo)了原(yuan)住民(min)歌(ge)手演唱合輯《原(yuan)浪潮》,與(yu)郭(guo)英(ying)男及馬蘭(lan)吟(yin)唱隊至(zhi)日本東京、臺(tai)場演出臺(tai)灣原(yuan)住民(min)族(zu)音樂,并在(zai)第三(san)屆原(yuan)住民(min)大專(zhuan)青(qing)年全國文化會(hui)議中擔任(ren)族(zu)群(qun)音樂專(zhuan)題講(jiang)師。從這(zhe)年開始,胡德夫專(zhuan)注于原(yuan)住民(min)音樂之文藝復興運動,在(zai)世界各(ge)地(di)的(de)演唱會(hui)中演唱自(zi)己的(de)母語歌(ge)謠。
2001年,《天地野(ye)火》演唱會(hui)各(ge)大(da)專校園巡回演唱會(hui)演出。
2002年,《臺北之家月光、好友與(yu)音樂(le)的聚會(hui)》音樂(le)會(hui)中演出。
2003年,受臺(tai)灣觀(guan)光協會之邀,擔任(ren)國外(wai)訪問團(tuan)原住(zhu)民音樂演(yan)出。
2004年5月17日臺灣大學體育館回廊(lang)咖啡館與(yu)日本爵士怪杰(jie)原(yuan)田依幸聯合舉行小(xiao)型(xing)演唱(chang)會。
2005年4月(yue)15日,胡德夫(fu)推出第一張個人(ren)專輯(ji)《匆匆》,并在臺北為此舉辦了(le)個人(ren)演(yan)唱(chang)會。
2006年,胡(hu)德(de)夫獲得(de)臺灣金曲獎6項(xiang)提名,并憑《匆匆》獲得(de)最佳年度歌曲和(he)最佳作詞獎。
2012年,在(zai)深圳舉辦(ban)音(yin)樂會演(yan)出(chu)。6月21日,在(zai)成(cheng)都“大(da)愛音(yin)樂節”的“成(cheng)都聲音(yin)世界舞臺”環節中(zhong)演(yan)出(chu)。9月8日至18日,在(zai)北(bei)京(jing)、廣(guang)州、上海(hai)三地舉辦(ban)“大(da)武山藍調(diao)·談唱私享會”。11月17日,在(zai)深圳音(yin)樂廳舉辦(ban)《大(da)武山藍調(diao)》音(yin)樂會。
2013年(nian)8月(yue)17日,出席(xi)“中國日照海洋國際音樂節”并演(yan)出。12月(yue)14日,作為(wei)演(yan)出嘉賓出席(xi)“2013中國夢踐行者致敬盛典”,并演(yan)唱《美麗的稻(dao)穗》等三首(shou)歌曲。同(tong)年(nian),為(wei)紀(ji)錄片《下南洋》演(yan)唱主(zhu)題曲《過(guo)番》。
2014年2月21日,在臺北音樂廳舉行《種歌·眾歌》音樂會。11月,獲首屆華語民謠獎頒發的“卓越貢獻大獎”,并于12月6日在“頒獎音樂節”中演出。12月26日,胡德夫的第三張個人專輯《芬芳的山谷》在臺灣出版發行。12月30日,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開辦“星空亞洲跨年音樂節之音樂大講堂1”講座,并在翌日的"星空亞洲(zhou)跨(kua)年(nian)音(yin)樂節"中(zhong)演出。
2015年(nian)1月(yue)(yue)22日(ri)(ri),胡(hu)德夫客串演(yan)(yan)(yan)出的音樂(le)電影《很(hen)久沒有敬(jing)我(wo)了你(ni)》在臺灣首映(ying)。3月(yue)(yue)21日(ri)(ri),《芬(fen)芳的山谷(gu)》大陸引(yin)進版(ban)正式發行。5月(yue)(yue)24日(ri)(ri),在臺北信義區參加(jia)《記憶?時光洄(hui)游─關於歲月(yue)(yue)與歌的故事(shi)》音樂(le)沙龍并演(yan)(yan)(yan)出。10月(yue)(yue)24日(ri)(ri),“黃河謠”野孩子20周年(nian)紀念音樂(le)會(hui)(hui)在北京舉行,胡(hu)德夫擔任演(yan)(yan)(yan)唱(chang)(chang)嘉賓(bin)。11月(yue)(yue)24日(ri)(ri),第16屆華語音樂(le)傳媒大獎公(gong)布提名,胡(hu)德夫入圍了4項大獎。12月(yue)(yue)4日(ri)(ri),在深圳音樂(le)廳舉辦《芬(fen)芳的山谷(gu)》專場(chang)演(yan)(yan)(yan)唱(chang)(chang)會(hui)(hui)。2月(yue)(yue)26日(ri)(ri),參加(jia)“天籟(lai)之(zhi)音·讓世界(jie)聽見”公(gong)益(yi)音樂(le)會(hui)(hui)。
芬芳的山谷
2015-12-26
大武山藍調
2012-10-18
匆匆
2006-04-15
太平洋的風
為他人創作
海鷗飛吧
大武山
很久沒有(you)敬(jing)我(wo)了你
單車環島日志
? 2007-06-10 ? ?第17屆最佳作詞人 ? ?太平洋的風? ? ?(獲(huo)獎)
? 2007-06-10 ? ?第17屆最佳(jia)年度歌曲(qu) ? ?太平洋的風? ? (獲獎)
? 2006-05 ? ?第17屆(jie)最佳作曲人 ? ?太平洋的風? ? (提名)
? 2006-05 ? ?第17屆(jie)最(zui)佳(jia)男演唱人 ? ?匆(cong)匆(cong)? ? (提名)
? 2006-05 ? ?第17屆最佳(jia)國語流行音樂演唱專(zhuan)輯獎 ? ?匆(cong)匆(cong)? ? ?(提名(ming))
? 2016-11-24 ? ?第16屆年度國語專輯 ? ?芬(fen)芳(fang)的山(shan)谷? ? ?(提名)
? 2016-11-24 ? ?第16屆最佳民(min)謠藝(yi)人? ? (提(ti)名)
? 2016-11-24 ? ?第(di)16屆評(ping)審(shen)團推薦獎? ? ?(提名)
? 2016-11-24 ? ?第16屆年(nian)度(du)國語男(nan)歌手? ? ?(提(ti)名)
? 2007-07-17 ? ?第6屆最佳民謠藝(yi)人? ? (獲獎(jiang))
? 2007-07-17 ? ?第6屆最佳(jia)國語男歌手 ? ?匆(cong)匆(cong)? ?(獲獎)
? 2006-06 ? ?第6屆年度國(guo)語(yu)專輯 ? ?匆(cong)匆(cong) ? ?(提名)
? 2003-02-09 ? ?百大最佳專輯第2名 ? ?匆匆? ? ?(獲獎)
? 2007-05-19 ? ?2005年(nian)(nian)度(du)年(nian)(nian)度(du)十大專輯 ? ?匆匆? ? ?(獲獎(jiang))
? 2014-04-14 ? ?第(di)13屆民(min)謠單元類-最(zui)佳民(min)謠歌手 ? ?大武山藍調(diao)? ? ?(獲獎)
? 2014-04-14 ? ?第13屆(jie)民(min)謠(yao)(yao)單元類(lei)-最佳(jia)民(min)謠(yao)(yao)專輯 ? ?大武山藍調(diao)? ? ?(獲獎)
? 2014-03-19 ? ?第13屆民(min)謠單元類-最佳民(min)謠歌曲 ? ?臍帶? ? ?(提(ti)名)
? 2014-03-19 ? ?第(di)13屆制作(zuo)單元(yuan)類-最佳作(zuo)詞 ? ?臍帶? ? ?(提名(ming))
? 2016-05-28 ? ?第7屆年度(du)最佳民謠(yao)藝(yi)人 ? ?芬(fen)芳的山谷? ? ?(獲獎)
? 2016-05-28 ? ?第7屆年度最佳(jia)國語專(zhuan)輯 ? ?芬芳的(de)山谷(gu)? ? ?(獲獎)
? 2016-05-28 ? ?第7屆十大國語唱片(pian) ? ?芬芳的山(shan)谷? ? ?(獲獎)
? 2016-03-25 ? ?第(di)7屆評審(shen)團大獎 ? ?芬芳的山谷? ? (提(ti)名)
? 2007-12-30 ? ?中國音樂十年貢獻獎(jiang)? ? ?(獲(huo)獎(jiang))
? 2014-11 ? ?第1屆卓越貢獻大獎? ? (獲獎)
他(ta)是個(ge)原住(zhu)民,唱歌(ge)寫歌(ge)的(de),長得像流(liu)浪漢,唱得像吟(yin)游詩人,他(ta)是臺灣(wan)(wan)文化史的(de)一個(ge)標志(zhi)。(臺灣(wan)(wan)作家、前(qian)文化部(bu)部(bu)長龍(long)應臺評(ping))
胡德夫(fu)的(de)歌(ge)聲簡單、樸素,沒有太(tai)多(duo)華麗的(de)技(ji)巧,聽他(ta)的(de)歌(ge)可(ke)以感受(shou)他(ta)的(de)磁性魅力,聽他(ta)現(xian)場(chang)演(yan)唱,卻可(ke)以感受(shou)到充沛豐盈四射(she)熱力。(網易(yi)娛樂(le)評)
聽他的(de)音樂并不費勁,渾(hun)厚(hou)的(de)嗓音像一(yi)條在湖面上緩緩行進的(de)船。整個(ge)人像躺(tang)在一(yi)只布滿(man)紋路的(de)寬大(da)而厚(hou)實的(de)手(shou)掌里,感覺溫暖而有力量(liang)。(《瀟湘晨報(bao)》評(ping))
胡德夫(fu)的(de)作(zuo)品(pin),充(chong)滿(man)著(zhu)濃(nong)重的(de)土(tu)地氣息和(he)悲(bei)天(tian)憫人(ren)的(de)情(qing)懷,再加(jia)上他(ta)不加(jia)修飾、滄桑而真實的(de)歌喉,使(shi)得他(ta)的(de)歌有著(zhu)一種獨有的(de)悲(bei)壯和(he)蒼涼味道。作(zuo)為音(yin)樂人(ren)的(de)胡德夫(fu),風(feng)格鮮明,他(ta)的(de)作(zuo)品(pin)悲(bei)壯但不絕望,歌唱自由解放。(新浪(lang)娛(yu)樂評)
雖然早(zao)已經是傳(chuan)奇人物(wu),胡德(de)夫卻(que)一直都不(bu)是個(ge)復雜的人。對人,他(ta)從(cong)不(bu)設防(fang)、毫無城府(fu)。對事(shi),他(ta)單純(chun)對待、一往無前。(《深(shen)圳特區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