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ying)雄(xiong)小八路》是馬季、趙世忠于1958年首演的(de)相聲作品。
對口,短段;馬季、趙(zhao)世忠創(chuang)作于1958年(nian)。
中(zhong)央廣(guang)播說(shuo)唱團(tuan)馬(ma)季與北京市曲藝團(tuan)趙世忠于1958年(nian)首(shou)演,中(zhong)央人(ren)民廣(guang)播電臺曾錄音播放(fang)。曲本收入1980年(nian)四川人(ren)民出版(ban)社出版(ban)的《馬(ma)季相聲選(xuan)》。
2011年9月7日(ri)保(bao)利劇院《越來越好(hao)》相(xiang)聲(sheng)小品(pin)新作品(pin)演出(chu),包括(kuo)相(xiang)聲(sheng)《英(ying)雄(xiong)小八路》表演者:李偉(wei)建、武(wu)賓(bin)。
作品取(qu)材(cai)于位(wei)于福建前(qian)線的(de)廈門(men)何厝(cuo)鄉第四中心小學(xue)的(de)八位(wei)少年(nian)英雄支(zhi)援前(qian)線、打擊敵人(ren)的(de)模(mo)范事(shi)跡。敘八個小學(xue)生(sheng)在學(xue)校遷到后方之際主動留了下來,冒著槍(qiang)林(lin)彈雨,成了“縫縫連連、洗(xi)洗(xi)涮涮、站崗放(fang)哨、擦擦炮彈、修筑工(gong)事(shi)、挑水送(song)飯、送(song)茶點煙、安電(dian)話線”的(de)“什錦(jin)戰(zhan)士”,有力地支(zhi)援了前(qian)線的(de)抗敵斗爭。因此(ci),解放(fang)軍送(song)給了他們一個光榮稱號——英雄小八路。
1958年10月,作者曾作為慰問團的(de)成員(yuan)赴福建前線演出,作品即草(cao)成于實地采訪中。大(da)量的(de)“包(bao)袱兒”來(lai)源于現實生活,尤其(qi)火(huo)爆(bao)、新穎。整個作品圍繞著解(jie)放(fang)軍戰士出于關(guan)心愛護的(de)百般勸阻與小英雄主動參戰機智勇敢(gan)的(de)百般努力這一(yi)矛盾沖突,引發諸多(duo)妙趣,成功地塑造(zao)出了一(yi)批栩(xu)栩(xu)如生的(de)少年英雄形(xing)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