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43年—1947年,在上海大同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系學習,畢業后獲得學士學位。
1947年—1950年,在交通大學電訊專業學習,畢業后獲得碩士學位。
1950年1月—1952年1月,在北京郵電部研究所工作。
1952年1月—1957年1月,在通訊兵部電信研究所工作。
1957年1月—1965年1月,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所長。
1965年1月—1980年1月,擔任七機部二院二十三所副所長。
1980年1月,在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二研究院工作。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2022年3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紀50年代,為解決軍事通信天線的設計問題,開展了地表面波及貼近地面或埋入地下軍用短波天線的研究,通過理論推導和實驗核實,解決了特殊天線常數、輸入阻抗、方向圖及傳捕特性等系列關鍵問題,為軍事通信天線提供了設計依據并為部隊所采用;從事電磁波在高速飛行器上繞射的研究,為彈上天線的沒計做了系列開創性的工作,在此期間,提出麥克斯韋爾方程的直接解法,從而簡化了麥克斯韋爾方程在各種邊界條件下的漏項。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主持中國第一代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一一紅旗號制導雷達天線的研制工作,通過改進工藝設計抑制了 “二次本征摸”,使當時十多個即將報廢的天線起死回生,為大批量生產高性能天線提供了技術保證,滿足了部隊的戰備急需。
20世紀70年代,參加天津“715”相控陣雷達會戰,負責“102”相控陣達技術抓總,在相控陣天線的研究中,從理論上弄清了相控陣天線產生盲區的機理是由于天線的輸入電導為零所致,為以后的相控陣天線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20世紀80年代,從事微帶天線的研究,在設計衛星通信地面站天線中提出了一整套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降低天線旁瓣的公式,同時還將Shannon采樣公式應用于天線方向圖的計算,其效果明顯優于其它方法;在探地沖擊雷達的研究中,根據電磁場理論提出了種提高目標信噪比的方法,使對地目標探測的效果有了提高。
學術專著
1986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電磁理論中的直接法與積分方程法》。
獲獎記錄
科研獲獎
1979年,發現相控陣天線產生盲區的機理是由于天線的輸入電導為零所致,獲得國防科工委重大科研成果二等獎。
1985年,研發出地空導彈制導雷達設計的天線系統誤差關鍵技術,獲得國家發明獎一等獎。
榮譽表彰
1991年7月,獲得政府特殊津貼(國務院發放)。
1995年,獲得中國工程院院士榮譽稱號。
2011年10月,獲得上海交通大學“杰出校友卓越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