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fu)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富(fu)春江(jiang)橫貫中部(bu),有大片沙質土壤分布,非常適宜蘆筍生長。
1986年,開始引進蘆筍(sun)種植,時產白蘆筍(sun),品質一(yi)般。1991年(nian)推廣綠(lv)蘆筍(sun)栽培,種植地點基本集中在(zai)常安、東洲兩地。至1994年,種植面積發展到553公頃。1996年,浙江(jiang)(jiang)省農(nong)村工作辦公室編印的《浙江(jiang)(jiang)專業之(zhi)鄉》一書中,把富陽列為“浙江(jiang)(jiang)蘆筍之(zhi)鄉”。1999年2月,制訂實施《無(wu)公害(hai)蘆筍》農產品地(di)方(fang)標準和《無(wu)公害(hai)蘆筍栽培技術規(gui)程》。2002年,富陽市常(chang)安鎮成立全市首家民營蘆(lu)(lu)筍研究所(suo),引進和推廣新品種(zhong),所(suo)產(chan)綠蘆(lu)(lu)筍注冊(ce)為“鸛(guan)山”牌(pai)蘆(lu)(lu)筍。1998年后(hou),先后(hou)獲中(zhong)國國際農(nong)業(ye)博覽(lan)(lan)會(hui)兩屆名(ming)牌(pai)產品稱號,浙江省農(nong)業(ye)博覽(lan)(lan)會(hui)兩屆銀獎、四屆金獎。2003年12月,被中國果蔬專(zhuan)家(jia)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特產名品,并授予富陽市(shi)“中國綠蘆筍之鄉”稱號。2005年,全市綠蘆筍種植面(mian)積873公(gong)頃,產綠蘆筍(sun)14083噸(d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