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zhao)縣地處冀(ji)中南,面積675平方公里,人口53萬,耕(geng)地面積(ji)78萬畝。做為一個平原農業大(da)縣(xian),自然條件(jian)非常優(you)越,年平均(jun)氣溫12℃,無霜(shuang)期198天,年(nian)平均(jun)降水量(liang)498mm,土壤以壤土為主,主要(yao)糧食作物為小麥和玉米,縣城南部的沙河(he)故(gu)道區(qu)以沙壤土為主,非(fei)常適合蘆(lu)筍(sun)這種(zhong)經濟作物的生(sheng)長。
趙縣1986年開始種植蘆(lu)筍,最初種植面(mian)積僅750畝,通過我(wo)們適時引導(dao),組(zu)織發動,種植面積逐(zhu)年擴大(da),到1995年達(da)到4.5萬畝,涉及8個鄉(xiang)鎮,128個(ge)自然村,其中采筍面積3.5萬畝,年(nian)產鮮筍1.85萬(wan)噸,單產500公斤。并且帶動了高邑、元氏(shi)、柏鄉、寧晉相臨四縣蘆筍種植業的發(fa)展。1996年以(yi)沙河故道(dao)為主要種(zhong)植區的蘆筍被洪水(shui)大面(mian)積(ji)沖毀,生產面(mian)積(ji)銳減(jian),全縣僅(jin)存5300畝。近幾年來(lai),我縣始終(zhong)把(ba)恢復蘆(lu)筍(sun)特色支柱產業做為重點(dian)工(gong)作,瞄準(zhun)國際市場(chang),通過政(zheng)策引導等措施,建設龍頭企業,搞好技術宣傳與開發,建立交易市場(chang)等措施,促進蘆(lu)筍(sun)產業重新快(kuai)速發展。1999年全縣(xian)種植面積恢(hui)復(fu)到2.03萬(wan)畝,輻射臨縣(xian)種植(zhi)面積3000畝(mu),采筍面(mian)積1.5萬畝,平(ping)均(jun)畝產(chan)730公斤,最高畝產(chan)1000公斤,畝效益2798元。2001年完成1萬畝蘆(lu)筍基地(di)的無公害環評資質認證,注(zhu)冊商標“趙州牌(pai)”。2002年全縣(xian)種植(zhi)面積達到2.3萬畝(mu),采筍面(mian)積1.75畝(mu),畝(mu)效(xiao)益1500元(yuan),主要集(ji)中在沙(槐(huai))河(he)故道區域的沙河(he)店鎮(zhen)、高村鄉和(he)北王里鎮(zhen)等三鄉鎮(zhen),并輻射柏(bo)鄉、寧晉、高邑、無氏等臨縣市,主要品種uc157、uc800、美國F1代綠筍新品種“阿波羅”、“巨大新澤(ze)西”等(deng),2002年我縣被省農業廳命名(ming)為“河北(bei)蘆筍特產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