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wu)即事(shi)》是南宋詩(shi)人文(wen)天祥創作(zuo)的一(yi)首(shou)五言古詩(shi)。詩(shi)中端午(wu)節歡愉的背后暗含(han)著(zhu)作(zuo)者的一(yi)絲(si)無奈,但是即使在這(zhe)種境況中,他(ta)在內心(xin)深處仍然滿懷著(zhu)“丹(dan)心(xin)照夙昔”的壯(zhuang)志。這(zhe)首(shou)詩(shi)塑造了一(yi)位像屈原一(yi)樣為(wei)國難奔(ben)波卻壯(zhuang)志不已的士(shi)大(da)夫形象。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gu)人不(bu)可見,新知萬里(li)外(wai)。
丹心照(zhao)夙昔,鬢發日(ri)已改。我欲(yu)從(cong)靈均,三湘隔遼海。
即事(shi):就(jiu)眼前之(zhi)事(shi)歌詠。
故人:古人,死者。
新(xin)知:新(xin)結交的知己。
丹心(xin)(xin):指赤紅熾熱的心(xin)(xin),一般以“碧血丹心(xin)(xin)”來形容為(wei)國盡(jin)忠的人。
夙昔:指(zhi)昔時,往日(ri)。
靈均:屈原,字靈均。
三(san)湘(xiang)(xiang):指(zhi)沅湘(xiang)(xiang)、瀟湘(xiang)(xiang)、資湘(xiang)(xiang)(或蒸湘(xiang)(xiang)),合稱“三(san)湘(xiang)(xiang)”。也可以(yi)指(zhi)湖南一帶。
隔:間(jian)隔,距離(li)。
遼海:泛指遼河(he)流(liu)域(yu)以東至(zhi)海地區(qu)。
五月初(chu)五是端午節,你贈與我(wo)了(le)一枝艾草。逝去的人(ren)已經看不見,新結交(jiao)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
想為國(guo)家盡忠的心仍未改變,雖(sui)然已過經年,白(bai)發蒼蒼。我愿像屈原(yuan)那樣(殉國(guo)),縱使三(san)湘(屈原(yuan)在湖南的汨羅江投江殉國(guo))與遼海相隔那么遠,(對于我來說)又有什么差別呢(ni)。
文(wen)天(tian)祥德祐二年(nian)(公元1276年(nian))出使(shi)元軍被扣,在鎮(zhen)江逃(tao)脫后(hou),不幸的是又一度(du)被謠言所誣陷。為(wei)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shou)《端午(wu)即事(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