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阿富汗(han)抗英(ying)(ying)戰(zhan)爭是1878年(nian)~1880年(nian)英(ying)(ying)國和阿富汗(han)之間(jian)的戰(zhan)爭。
19~20世紀初阿(a)富(fu)汗(han)(han)人民(min)抗(kang)擊英(ying)國(guo)(guo)入侵(qin)、維護(hu)民(min)族(zu)獨立的(de)(de)戰爭。亦(yi)稱(cheng)英(ying)阿(a)戰爭。阿(a)富(fu)汗(han)(han)是18世紀中葉形成的(de)(de)多民(min)族(zu)的(de)(de)大地(di)(di)主和(he)封建貴族(zu)專政的(de)(de)伊斯蘭國(guo)(guo)家,戰略(lve)地(di)(di)位(wei)重要,是19世紀英(ying)、俄爭奪的(de)(de)對象之一。沙俄視(shi)阿(a)富(fu)汗(han)(han)為其南(nan)下(xia)印(yin)度(du)(du)洋(yang)的(de)(de)戰略(lve)跳板,英(ying)國(guo)(guo)則視(shi)阿(a)富(fu)汗(han)(han)為維護(hu)英(ying)屬印(yin)度(du)(du)北方(fang)統治的(de)(de)屏障。阿(a)富(fu)汗(han)(han)依靠(kao)各部族(zu)武(wu)裝和(he)廣大人民(min)的(de)(de)支持(chi),勝利地(di)(di)抗(kang)擊了英(ying)軍的(de)(de)入侵(qin)。
第一(yi)次阿(a)(a)富(fu)汗(han)抗英(ying)戰爭以后,多(duo)斯特·穆罕默德的兒子(zi)希(xi)爾·阿(a)(a)里(li)繼(ji)承王(wang)位(wei)。采取接近(jin)沙俄疏(shu)遠英(ying)國(guo)的政策,于1878年(nian)7月與俄國(guo)結盟,拒絕(jue)英(ying)國(guo)使節進入阿(a)(a)富(fu)汗(han)。1878年(nian)11月,英(ying)軍(jun)3.6萬人(ren)分三路入侵阿(a)(a)富(fu)汗(han),穿過開伯(bo)爾、古(gu)勒姆、博(bo)蘭山口,1879年(nian)1月,攻(gong)占坎(kan)大哈,進逼(bi)喀(ka)布爾。希(xi)爾·阿(a)(a)里(li)逃亡,不久死去。其子(zi)耶古(gu)卜繼(ji)承王(wang)位(wei),1879年(nian)5月26日與英(ying)簽訂《甘達馬克條約》,阿(a)(a)富(fu)汗(han)淪為英(ying)國(guo)的附屬國(guo)。
阿(a)人(ren)民不甘屈服(fu),1879年(nian)9月舉行喀布(bu)爾起義,殺死英駐喀布(bu)爾總督。1879年(nian)12月,10萬起義大軍在謝(xie)爾布(bu)爾包圍英軍。1880年(nian)7月,阿(a)軍在邁萬德之戰中(zhong)擊(ji)潰(kui)英軍1個旅。
阿人民(min)的(de)英(ying)勇抗擊,迫使英(ying)國殖民(min)者放棄霸占阿富汗的(de)企圖,于1880年9月締結妥協協定,準(zhun)許阿內(nei)政自(zi)由,外交則由英(ying)控制。
1881年(nian)英軍撤出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