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是1957年(nian)7月創(chuang)辦(ban)于的(de)(de)一(yi)份(fen)大型文學(xue)雙月刊,創(chuang)辦(ban)人為巴金(jin)和靳(jin)以。該雜志以刊登中(zhong)長篇(pian)(pian)小(xiao)說為主(zhu),2007年(nian)的(de)(de)發行量是12.3萬。還有每(mei)年(nian)兩期(qi)的(de)(de)長篇(pian)(pian)小(xiao)說增刊,每(mei)期(qi)刊登若干部(bu)長篇(pian)(pian)小(xiao)說,發行量也(ye)在七八萬份(fen)。
2018年(nian)3月,獲“2017年(nian)百強社科期刊”榮譽。
《收(shou)獲(huo)》是中國(guo)著名文學(xue)雜(za)志,以堅持純文學(xue)立場,摒(bing)棄廣告手段而為(wei)文人(ren)和世人(ren)矚目。風(feng)格質樸清(qing)雅,以刊載中、長、短篇小說為(wei)主(zhu),同時選(xuan)登部分話(hua)劇、電(dian)影文學(xue)劇本(ben)、報告文學(xue)、筆(bi)記、特輯采訪等。是中國(guo)當代文學(xue)的(de)代表(biao)性雜(za)志。
《收獲》是在1957年(nian)由巴(ba)金和(he)靳(jin)以創辦(ban)(ban)的(de)(de)。它是1949年(nian)后中國第(di)一本大型的(de)(de)文(wen)學(xue)雙月刊(kan)。創刊(kan)之后,具體(ti)的(de)(de)事情(qing)多由靳(jin)以來(lai)做。巴(ba)金就是組稿,當然他(ta)自(zi)己也是作家(jia)。他(ta)對雜志的(de)(de)支持非(fei)常(chang)大。后來(lai),雜志曾(ceng)一度(du)停(ting)刊(kan),那是在3年(nian)自(zi)然災害的(de)(de)時候,1960年(nian)代初,整個國家(jia)情(qing)況都非(fei)常(chang)困難。再(zai)(zai)后來(lai),雜志復刊(kan),辦(ban)(ban)了幾年(nian)又到了文(wen)革,再(zai)(zai)度(du)停(ting)刊(kan)。到了1979年(nian),《收獲》復刊(kan)。
2011年(nian)3月,《收獲》雜(za)志榮獲第二屆(jie)中(zhong)國出版政府獎期(qi)刊獎。
當代文學史上有(you)影響的(de)作(zuo)家(jia)(jia)幾乎都跟(gen)《收(shou)獲》有(you)關系。老作(zuo)家(jia)(jia)當中,像(xiang)馮驥(ji)才(cai)、王蒙,重(zhong)要(yao)的(de)作(zuo)品都在《收(shou)獲》上發(fa)表(biao)。王蒙的(de)《活動(dong)變人(ren)形》、馮驥(ji)才(cai)的(de)《啊!》、《神鞭》,還(huan)有(you)從維熙(xi)、張一弓(gong)等。
文革前,老(lao)舍的《茶館》、柳青的《創業史》、金敬邁(mai)的《歐陽(yang)海(hai)之(zhi)歌》也都是在《收獲》上(shang)發表的,那也是整整影響了(le)一代人(ren)的作品。
1979年(nian)(nian)之后的(de)一批作(zuo)(zuo)家(jia),像張(zhang)抗抗的(de)作(zuo)(zuo)品、諶容的(de)《人到中年(nian)(nian)》、張(zhang)潔的(de)《方舟(zhou)》、鄧友梅的(de)《煙壺》、陸文夫的(de)《美(mei)食家(jia)》、葉辛的(de)《磋砣歲月》、德蘭(lan)的(de)《求》等(deng)。余華幾乎(hu)所有重要(yao)的(de)作(zuo)(zuo)品都是在《收獲》上發表的(de),蘇(su)童、王安憶也是。
幾代人幾乎都跟(gen)《收(shou)獲》有(you)關(guan)系。所以,陳村說,它是中國當代文學的簡(jian)寫本。
2022年7月5日,著名文學期刊《收獲》開始在(zai)上海舉(ju)辦文學特(te)展(zhan),慶祝(zhu)創(chuang)刊65周年。
黃永玉《無愁河的(de)浪(lang)蕩漢子》
余華《活(huo)著》《在細雨中呼喊》《許三觀(guan)賣血記(ji)》《兄弟》
蘇童《河岸(an)》《黃雀記(ji)》《蛇為什么會飛》《菩薩蠻》
賈平凹(ao)《病相(xiang)報告》《秦腔》《懷念(nian)狼》《高老莊》《浮躁》《帶燈》
王安(an)憶《天香》《啟蒙時(shi)代(dai)》《桃之夭夭》《富(fu)萍》《紀實與(yu)虛構》《69屆初中生》
王朔《我(wo)是(shi)你(ni)爸爸》
格非《敵人》《邊(bian)緣》《欲望的旗幟》
路內(nei)《少年巴比倫(lun)》《追隨她的(de)旅程》《云中人(ren)》
宗璞《東(dong)藏記(ji)》《西征記(ji)》
莫言《豐(feng)乳肥(fei)臀(tun)》
遲子(zi)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史(shi)鐵生《務虛(xu)筆記》
韓少功《日(ri)夜書》
艾偉(wei)《風和日(ri)麗》
張(zhang)賢亮《一億六(liu)》
方(fang)方(fang)《水在時間之下(xia)》
王安(an)憶《眾聲(sheng)喧嘩》《驕傲的皮匠》《月(yue)色撩人》《新加(jia)坡人》《隱居的時代》《文工(gong)團》《我(wo)愛比(bi)爾(er)》
《傷心太平洋》《叔(shu)叔(shu)的故事》《逐鹿中(zhong)街》《媽(ma)姆媽(ma),謝伯伯,小妹阿姨和妮(ni)妮(ni)》《冷土》
余華《世事(shi)如煙》《難逃(tao)劫數》《四月三日事(shi)件》
諶(chen)容《人到(dao)中年》《錯,錯,錯》《空巢頌》《真真假(jia)假(jia)》
莫言《司(si)令的女(nv)人》《師傅越來越幽默》《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bi)賽》《紅(hong)蝗(huang)》
遲子(zi)建(jian)《鬼魅(mei)丹青》《黃雞白酒》《別(bie)雅山谷的父子(zi)》《起舞》《踏著(zhu)(zhu)月光的行板》《向著(zhu)(zhu)白夜(ye)旅(lv)行》
格(ge)非《隱身衣》《湮滅》
葉兆言(yan)《一號(hao)命令》《風雨無(wu)鄉》
路遙《人生》
滕肖瀾《愛會長(chang)大》
須(xu)一瓜《淡綠色(se)的月亮》
笛安《姐姐的叢林》
安(an)妮寶(bao)貝(bei)《四月邂(xie)逅小至(zhi)》
方(fang)方(fang)《奔跑的火光(guang)》
2018年1月,榮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