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
阿克蘇博物館展廳(ting)(ting)面積1536平方米,主要由(you)龜(gui)茲(zi)歷史(shi)文化陳列廳(ting)(ting)、多浪(lang)民俗文化陳列廳(ting)(ting)、新疆古代貨(huo)幣陳列廳(ting)(ting)三個常設專題館和(he)一個臨(lin)時(shi)展廳(ting)(ting)組成。
館藏文物
阿克蘇博物(wu)館陳列歷史出(chu)土文物(wu)、民族民俗文物(wu)、古代貨幣近1100余件,珍貴藏(zang)品如下:
單耳帶流大彩陶罐
青銅時代。1999年出土。夾粗砂紅陶,敞口(kou),高領,束頸,溜肩,鼓(gu)腹平底(di),頸肩耳(er),窄流斜上(shang)翹。口(kou)、頸部飾三(san)角紋,肩腹飾曲折紋,內口(kou)沿有窄條帶紋。
青銅釜
春秋—戰國。侈口,尖唇,弧腹(fu),喇叭形高圈足,環形立(li)耳,上有乳釘紋,腹(fu)部有一圈線紋。
駝紐銅印
漢代。高3厘(li)米、底座(zuo)3×3厘(li)米。紐為臥(wo)駝,印(yin)座(zuo)呈方形,印(yin)文(wen)為陰(yin)刻篆書(shu)“常宜之印(yin)”四字。
浮雕陶范
唐代。夾粗(cu)砂灰褐陶,模制。敞口,平沿(yan),弧(hu)形斜腹(fu)壁,假(jia)圈(quan)足。口沿(yan)飾(shi)藤草紋,腹(fu)部(bu)主體(ti)紋飾(shi)為一(yi)個(ge)馬首龍身鷹翼馬蹄(ti)馬鬃的動(dong)物。身上飾(shi)卷草紋,脛(jing)部(bu)飾(shi)勾(gou)蓮紋,器底飾(shi)卷草紋。器內壁呈黑色(se),淺浮雕一(yi)人背影。
場館特色
阿克蘇(su)博物(wu)館龜茲歷史文化陳列廳──主要陳列展(zhan)示了自公元前二千年前直至近代在阿克蘇(su)地區境內(nei)通過考古(gu)發掘和遺(yi)址采集(ji)等方式(shi)出土(tu)的(de)(de)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de)(de)珍貴文物(wu)近300件,向人們展(zhan)示了阿克蘇(su)地區深厚的(de)(de)歷史文化底(di)蘊和具有濃(nong)郁(yu)地域特(te)色(se)的(de)(de)“龜茲文化”。
作用價值
阿克(ke)(ke)蘇博物館內部陳(chen)展(zhan)運用了眾(zhong)多高科(ke)技技術(shu)手段,從不同的(de)角度來揭示阿克(ke)(ke)蘇厚重的(de)歷(li)史文(wen)化(hua)(hua)內涵,諸(zhu)如多浪人生(sheng)活場(chang)景、多浪木卡姆(mu)的(de)幻影成(cheng)像劇場(chang)、翻譯(yi)家鳩摩羅什生(sheng)平電子書、龜茲樂(le)舞(wu)舍(she)利盒三(san)(san)維(wei)立(li)體成(cheng)像、古(gu)城復(fu)原(yuan)三(san)(san)維(wei)動畫、古(gu)代貨幣鑄造(zao)場(chang)景、集音(yin)罩(zhao)等,通過形象直觀(guan)的(de)陳(chen)展(zhan)手段,讓觀(guan)眾(zhong)在視(shi)覺、聽覺和互動參與等方面(mian)更直接、更生(sheng)動地(di)認識和了解阿克(ke)(ke)蘇地(di)區悠(you)久的(de)歷(li)史文(wen)化(hua)(hua)和獨特(te)(te)的(de)地(di)域民(min)俗(su)文(wen)化(hua)(hua)特(te)(te)點(dian)。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夏上(shang)午8:00—12:00 下午2:30—18:00 冬8:00—12:00 2:00—17:30。
地址:阿克蘇(su)西(xi)大街西(xi)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