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30年代,世界(jie)范圍(wei)內小(xiao)坦克的發展方興未(wei)艾。其中蘇聯的T-27超輕型坦克獨(du)樹(shu)一幟(zhi),十分著名。
在俄(e)國,第一個自(zi)主研發的超(chao)輕型坦克(ke)計劃(hua)是1919年由俄(e)國工程(cheng)師 I.Maksimoy完成(cheng)的,超(chao)輕型坦克(ke)被稱為“Sh’itonoska”意思(si)是“有保(bao)護的運載工具(ju)”。車輛安裝一挺機槍并有1名乘員俯(fu)臥著(zhu)進行操作。
1920年末,新的(de)法規和(he)(he)政令被頒(ban)布給紅軍(jun),政令要求在未來發展國產的(de)裝甲(jia)戰斗車輛,其(qi)中特別的(de)規定“要發展和(he)(he)生產一種(zhong)小型偵察坦克”用來和(he)(he)MS-1搭(da)配(pei)用于執行(xing)偵察和(he)(he)通訊聯絡任務(wu)。
1927-1930年間,VOAO的設計局T-16輕型坦(tan)克(ke)(ke)的底盤為基(ji)礎(chu)發展了幾種(zhong)(zhong)超輕型坦(tan)克(ke)(ke):T-17、T-21(僅(jin)停留(liu)在紙面(mian))、T-23和(he)T-25(同樣僅(jin)停留(liu)在紙面(mian))。T-23有兩種(zhong)(zhong)型號:一(yi)種(zhong)(zhong)有炮塔(ta),另(ling)一(yi)種(zhong)(zhong)沒(mei)有。T-25是(shi)基(ji)于(yu)T-17的一(yi)種(zhong)(zhong)改進(jin)型號。
雖然(ran)這(zhe)些(xie)車輛在設(she)計中有(you)許多的缺(que)陷,但他(ta)們的性能在當時(shi)還不錯(cuo),改(gai)正這(zhe)些(xie)缺(que)陷需(xu)要耗費大量地時(shi)間。所以蘇(su)聯決定購買“卡登-洛伊(yi)德(de)”Mk Ⅳ的生產許可證(zheng)。1930年,蘇(su)聯從英國購買了(le)26輛早期型(xing)“卡登-洛伊(yi)德(de)”Mk Ⅳ超輕(qing)型(xing)坦克。在蘇(su)聯,這(zhe)批車輛被重新命名為25-V(一些(xie)檔案文件稱為K-25)。同(tong)時(shi),蘇(su)聯政府也購買了(le)許可證(zheng)用(yong)于大規模生產。
根據生產計(ji)劃,在1930-1931年(nian)(nian),將生產290輛超輕型坦克(ke),這之后每年(nian)(nian)生產400輛。由位于莫斯科(ke)的Autozavod #2 VATO(1932年(nian)(nian),工(gong)廠被重命名為第(di)37工(gong)廠)進行生產。
然而,蘇聯的工程師并不完全滿(man)意早期型“卡登(deng)-洛伊德”Mk Ⅳ的性能(neng),在大規模生(sheng)產之前對其進(jin)行(xing)了改(gai)進(jin)(總(zong)設計師N. Kozyrev),車體的容積擴大,改(gai)良了傳動裝(zhuang)置,機槍塔(ta)換裝(zhuang)為一(yi)挺(ting)DT機槍。此外,還有(you)一(yi)些其他的改(gai)進(jin)使得車輛可以更(geng)好地適應俄(e)國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和戰(zhan)術思想。
經過(guo)這些改進,新(xin)(xin)的(de)超輕型(xing)坦克相對(dui)于(yu)英國的(de)型(xing)號有了(le)很大(da)的(de)變化。1931年2月13日,它被(bei)命名為(wei)“T-27”并投入使(shi)用(yong)。T-27同時在兩家(jia)工廠進行生產,位(wei)(wei)于(yu)列寧格勒的(de)布爾(er)什維(wei)克工廠和位(wei)(wei)于(yu)Nizhnij Novgorod的(de)一家(jia)新(xin)(xin)建的(de)汽車工廠(后被(bei)稱為(wei)GAZ)。
T-27的(de)車(che)體由軋制的(de)裝(zhuang)甲板鉚接(jie)(jie)而成(cheng),部分為(wei)焊(han)接(jie)(jie),車(che)頂有2個方形的(de)艙門。所有的(de)裝(zhuang)甲板接(jie)(jie)縫處都用(yong)帆(fan)布墊片(pian)進行了密封,用(yong)于增大(da)T-27的(de)涉水(shui)深(shen)度(du)。安(an)裝(zhuang)了一挺7.62mm DT M1929型機槍。T-27沒有任何的(de)內部或(huo)外(wai)部通信聯(lian)絡(luo)設備。兩車(che)之間(jian)的(de)聯(lian)絡(luo)主要(yao)依靠(kao)信號(hao)旗來完成(cheng),這(zhe)也是那一時(shi)期(qi)蘇聯(lian)坦克的(de)典型特(te)征。
車輛的動力來(lai)源于GAZ-AA水(shui)冷四缸汽油(you)發動機(ji)(仿制于福特-AA)。在(zai)每分鐘220轉的情況(kuang)下輸(shu)出(chu)功率可達到40馬力。有2名乘員:車長/機(ji)槍手和駕駛(shi)員。
超(chao)輕型坦(tan)克主要用于紅軍中機械化部隊的偵察任務(wu)。到(dao)了1932年末(mo),共(gong)成(cheng)立了65個超(chao)輕型坦(tan)克營(ying),每(mei)個營(ying)有50輛(liang)超(chao)輕型坦(tan)克。不久,這些(xie)營(ying)的數量就下降(jiang)到(dao)了23個。
在紅軍(jun)最初的機(ji)械化(hua)部隊(dui)當中,這些T-27超(chao)輕型(xing)坦克扮演著(zhu)非(fei)常重要(yao)的角(jiao)色,但到(dao)(dao)后來,隨著(zhu)更先進的型(xing)號的發展,他們的作用開始(shi)下降。到(dao)(dao)了1937年1月(yue)1日(ri),共有2547輛T-27仍在服(fu)役。
1930年(nian)初,T-27成功的(de)(de)用(yong)(yong)于(yu)在(zai)中(zhong)(zhong)亞的(de)(de)Kara Kum沙漠(mo)地區(qu)與當(dang)地反布爾什維克的(de)(de)叛亂者(zhe)的(de)(de)作戰中(zhong)(zhong)。之后(hou)(hou),T-27開始淡出紅(hong)軍的(de)(de)一線部隊,轉為訓練用(yong)(yong)途。一些(xie)超輕型坦克被送到OSOAVIAKhIM。在(zai)經過(guo)一些(xie)改進(jin)之后(hou)(hou),T-27用(yong)(yong)于(yu)牽引營屬火炮(37mm和45mm)。
到(dao)了1941年1月1日,仍有2157輛T-27在(zai)服役。其中(zhong)的(de)一(yi)些(xie)參(can)加了最初(chu)階段的(de)衛國戰爭,使用(yong)T-27最后的(de)一(yi)個有記(ji)載的(de)戰斗是在(zai)莫斯科戰役期間(1941-1942冬季):1941年12月1日,一(yi)些(xie)T-27支援第71海軍陸戰旅在(zai)Yakhroma地區(qu)附近作戰。
紅軍在使用(yong)中發現(xian)T-27非常簡單和(he)容易操作。不過,因(yin)為使用(yong)的(de)(de)是窄履帶,所以不能有效(xiao)的(de)(de)在沼澤和(he)雪地使用(yong)。T-27的(de)(de)內部空間太(tai)小只有相(xiang)對矮小的(de)(de)士兵(bing)才能進入(ru),而且,根據以往的(de)(de)經驗(yan),缺少全方位旋轉炮塔使得坦克(ke)的(de)(de)渡河(he)能力不足(zu),后來這些(xie)需要改進的(de)(de)地方都在T-37和(he)T-38輕型坦克(ke)上(shang)得到了體現(xian)。
蘇聯一(yi)直在(zai)試圖擴(kuo)大(da)T-27的作戰能力(li),例如(ru),在(zai)1933年(nian),布爾什維克工廠生產了一(yi)批安裝37mm Hochkiss炮的自行火炮,該自行火炮以T-27的底(di)盤(pan)為基礎,一(yi)些車(che)輛(liang)還加裝了一(yi)挺(ting)DT機槍。因(yin)為車(che)輛(liang)太小,所以彈藥被分(fen)開放置在(zai)車(che)輛(liang)后部(bu)拖拽(zhuai)的履帶(dai)拖車(che)內(nei)。
1932年(nian),一(yi)輛T-27安裝了(le)一(yi)個火焰噴(pen)射器(qi)(噴(pen)射距離為25米),車(che)輛在1932年(nian)進(jin)行測試。到(dao)了(le)1935年(nian),一(yi)共(gong)制造了(le)164輛超輕型(xing)噴(pen)火坦(tan)克。但沒有這些車(che)輛的作戰記錄。
1933-1934年,Krasniy Putilovetz工(gong)廠的設計局研制了一種自行(xing)火(huo)炮,在T-27的底盤上(shang)安(an)裝76.2mm KT炮。火(huo)炮被(bei)(bei)安(an)裝在一輛(liang)車(che)上(shang),乘員和彈藥被(bei)(bei)安(an)置(zhi)在另一輛(liang)車(che)上(shang)。這個計劃的5輛(liang)實驗性車(che)輛(liang)打(da)算用(yong)于支援(yuan)紅軍的機械化部隊。
火炮(pao)被(bei)敞開(kai)直(zhi)接(jie)放置在車體(ti)上,只有一(yi)個裝甲(jia)防盾作(zuo)為(wei)保護(就(jiu)像普通火炮(pao)一(yi)樣)。然而(er),由于底(di)盤超載,以(yi)及發動機很(hen)快過熱(re),所以(yi)新型車輛不能(neng)全速行(xing)進,不久研制工作(zuo)就(jiu)被(bei)終止。
1933年,Kurchevsky研制了一(yi)種安(an)裝76mm無(wu)后坐力炮(pao)的(de)(de)自行火炮(pao),車輛成(cheng)功(gong)的(de)(de)通過了檢驗(yan)場的(de)(de)所有(you)測試后被運(yun)到部隊實驗(yan),由于火炮(pao)的(de)(de)威力不夠而且在開火的(de)(de)操作存在安(an)全隱患而失敗(bai)。
Grokhovsky’s的設(she)計局(ju)亦研制了(le)一(yi)種裝備有2枚無控(kong)火(huo)箭(jian)的超(chao)輕型坦(tan)克,火(huo)箭(jian)被安置在車(che)體(ti)的兩側。
一些T-27在經(jing)過密封改造后作為特種裝備支援給(gei)了(le)水下(xia)渡(du)河使用(yong)。
1930年3月,根據M.N.Tukhachevsky的(de)命令,建立了第一(yi)支現(xian)代化的(de)空降(jiang)部(bu)隊(dui)(dui)。最初,部(bu)隊(dui)(dui)裝(zhuang)備的(de)是MS-1輕型坦克,后來換裝(zhuang)為T-27超輕型坦克,部(bu)隊(dui)(dui)由(you)4個營(ying)組成。1933年,每個營(ying)都(dou)包括有一(yi)個連的(de)T-27超輕型坦克。
1935年的一(yi)次軍事(shi)演習中(zhong),T-27由TB-1和TB-3轟炸機(ji)進行空(kong)中(zhong)運(yun)輸,超輕型坦克被一(yi)個專用(yong)的機(ji)械裝置(A.F.Kravtzev設計)吊(diao)懸在機(ji)體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