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li)》是由中國物理(li)學(xue)會、中國科學(xue)院物理(li)研究所主辦出(chu)版(ban)的物理(li)學(xue)學(xue)術(shu)期刊,1972年創(chuang)刊。
據2018年12月《物理》編(bian)輯部官網(wang)顯(xian)示,《物理》第10屆編(bian)輯委(wei)員會擁有顧問(wen)4人、編(bian)委(wei)66人、海(hai)外編(bian)委(wei)6人。
據(ju)2018年12月24日中國知網顯示(shi),《物理(li)》共出版文獻(xian)13184篇、總(zong)被(bei)下載1609131次(ci)、總(zong)被(bei)引38777次(ci);(2018版)復合影(ying)響(xiang)因子為(wei)(wei)(wei)0.588、(2018版)綜合影(ying)響(xiang)因子為(wei)(wei)(wei)0.204。據(ju)2018年12月24日萬方數據(ju)知識服務平臺顯示(shi),《物理(li)》載文量為(wei)(wei)(wei)4255篇、被(bei)引量為(wei)(wei)(wei)20714次(ci)、下載量為(wei)(wei)(wei)106597次(ci)、基金論文量為(wei)(wei)(wei)1224篇、影(ying)響(xiang)因子為(wei)(wei)(wei)0.25。
1971年初,中國(guo)科(ke)(ke)學(xue)院(yuan)下發有關(guan)恢復自(zi)然(ran)科(ke)(ke)學(xue)期刊的文件,經(jing)當時中國(guo)科(ke)(ke)學(xue)院(yuan)物(wu)理(li)(li)研究所黨委書記(ji)郭佩珊和所長(chang)施(shi)汝(ru)為研究決定創辦刊名(ming)(ming)為《物(wu)理(li)(li)》的刊物(wu),集“文革”期間停刊的《物(wu)理(li)(li)學(xue)報》和《物(wu)理(li)(li)通(tong)報》的任務為一身,既發表具有學(xue)報特色的創造性研究論文,又刊登具有通(tong)報特色的綜述文章(zhang),還(huan)反(fan)映物(wu)理(li)(li)學(xue)在(zai)國(guo)民經(jing)濟中的應(ying)用(yong);5月(yue),當時的中國(guo)科(ke)(ke)學(xue)院(yuan)院(yuan)長(chang)郭沫(mo)若(ruo)先生親自(zi)為《物(wu)理(li)(li)》題寫刊名(ming)(ming),該(gai)刊名(ming)(ming)一直沿用(yong)至今(jin)。
1972年(nian)6月(yue),《物理》正式出(chu)版發行創刊號,為季刊。
1974年(nian)初,經中國物理(li)學(xue)會(hui)批準(zhun)成立第(di)一屆(jie)《物理(li)》編委(wei)會(hui);同年(nian)第(di)1期(qi)開(kai)始(shi)《物理(li)》改(gai)為(wei)雙月(yue)刊(kan),16開(kai),每期(qi)64頁(ye)。
1975年(nian)第1期開始,《物理》發行范圍擴展為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1979年(nian)10月9日,美國Physics Today編輯(ji)(ji)部高級編輯(ji)(ji)Gloria B Lubkin來華(hua)訪問,并借此機會與(yu)該刊編委會有(you)關負責人和編輯(ji)(ji)部人員進行了座談(tan),交流辦(ban)刊經(jing)驗和體會。
1979年,《物理》頁碼增加為96頁。
1981年(nian)起,《物理》改為單(dan)月刊,16開,每期64頁。
1988年,科學(xue)出版社將《物(wu)(wu)理》上(shang)發表(biao)的“近代物(wu)(wu)理講座”以及(ji)“知識(shi)和進展”欄的有(you)關(guan)文章匯編成《近代物(wu)(wu)理講座》一書出版。
1997年,《物(wu)理》正式開展廣告業務。
2000年起,中(zhong)國工(gong)程物(wu)理研(yan)究院正式成為《物(wu)理》的協辦單(dan)位;第(di)1期開(kai)始,《物(wu)理》改(gai)為國際通(tong)行大16開(kai)本,封面改(gai)為彩色,157g銅版紙,內頁70g進口膠版紙。
2002年(nian)4月(yue),召開創(chuang)刊30周(zhou)年(nian)紀念會議。
2003年,《物理》建(jian)立(li)期刊(kan)的網絡版。
2006年,《物理》獲得了中國科協(xie)精(jing)品科技期刊工程資助;期刊封面稍作修改,覆膜。
2008年9月,《物理》編委會(hui)換(huan)屆,成立第9屆編委會(hui)。
2011年,《物(wu)理(li)》獲(huo)得國(guo)家自然科(ke)(ke)學(xue)基金委員會數理(li)學(xue)部、中國(guo)工(gong)程物(wu)理(li)研究院的經費資助(zhu);并獲(huo)得中國(guo)科(ke)(ke)協(xie)精品科(ke)(ke)技期刊工(gong)程資助(zhu)。
2012年1月,《物理》編委會換(huan)屆,成立第10屆編委會。
2014年12月,該刊(kan)成為原國家(jia)新聞出版廣電總(zong)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qi)刊(kan)。
1974年,《物(wu)理(li)》主要(yao)刊(kan)登物(wu)理(li)學(xue)(xue)研究成果及其應(ying)用等(deng)方面較(jiao)為通俗的文(wen)章,為普(pu)及與(yu)提高相結合的綜合性刊(kan)物(wu)。開辟有“研究成果報道”、“哲學(xue)(xue)和物(wu)理(li)學(xue)(xue)”、“物(wu)理(li)學(xue)(xue)和國民經濟”、“物(wu)理(li)學(xue)(xue)進展”、“物(wu)理(li)學(xue)(xue)新(xin)知識”、“實驗(yan)(yan)技術和實驗(yan)(yan)方法”、“物(wu)理(li)教學(xue)(xue)知識講座(zuo)”、“教學(xue)(xue)實驗(yan)(yan)”、“物(wu)理(li)學(xue)(xue)史”、“問題(ti)和討論”、“書(shu)刊(kan)評(ping)介(jie)”、“答讀者問”、“學(xue)(xue)術活動(dong)簡訊”、“資(zi)料”、“讀者、作者、編者”等(deng)15個欄目(mu)。
1977年,欄目(mu)進(jin)行部分調整,“研究(jiu)成果報(bao)道”改(gai)為“研究(jiu)工(gong)作報(bao)道”,“物理(li)學新知識(shi)”和(he)“物理(li)學新進(jin)展(zhan)”合為“知識(shi)和(he)進(jin)展(zhan)”,“物理(li)學和(he)國民(min)經濟”更名為“物理(li)學應(ying)用(yong)”。
1978年(nian)到(dao)1979年(nian),欄目(mu)(mu)經調(diao)整后(hou)為(wei)“知識和(he)進展”、“研(yan)究工作(zuo)(zuo)報道”(1981年(nian)第(di)1期起改(gai)為(wei)“研(yan)究工作(zuo)(zuo)簡報”)、“實驗(yan)技術和(he)實驗(yan)方(fang)法”、“講座”、“物理(li)學史”、“問題討論(lun)”、“動態”等欄目(mu)(mu)。
1982年起,正式開辟“前沿”欄,報道中國國內外(wai)物(wu)理學(xue)各領域(yu)比較重要的新進(jin)展和消息。
1983年9月起(qi),開辟“物(wu)理學和經濟建設”欄目。
1984年(nian)第1期(qi)起,正式開辟(pi)“物理百科(ke)”欄。
1991年,《物理(li)》的(de)欄(lan)目調整為(wei):“知識和進展”、“物理(li)學(xue)和經濟(ji)建設(she)”、“實驗技術”、“物理(li)學(xue)史和物理(li)學(xue)家”、“前(qian)沿和動態”。
1997年(nian),設立“研(yan)究快訊(xun)”、“科學(xue)基金”、“世紀之(zhi)交談物理”欄(lan)目,“研(yan)究快訊(xun)”欄(lan)及(ji)時報道中國國內(nei)物理學(xue)工作者的(de)重大創新性成果。
2000年,《物理》開辟欄目(mu):“評述”、“物理教育”、“評述文章掃描(miao)”、“信息服(fu)務”。
2001年,《物(wu)(wu)理(li)》開(kai)辟(pi)欄目:“特(te)約專稿(gao)”、“物(wu)(wu)理(li)新聞(wen)”、“研究和(he)教育(yu)機構”;第11期開(kai)辟(pi)“人(ren)物(wu)(wu)”欄,由編(bian)輯部編(bian)輯采(cai)訪撰(zhuan)稿(gao)。
2002年,《物理》開辟欄目:“學生園地”。
2007年第7期,開辟(pi)“物理(li)學咬(yao)文嚼字”欄,由(you)中科(ke)院物理(li)研究所曹則賢撰(zhuan)稿。
2010年6月(yue),《物(wu)理》與Physics Today簽定協議,開(kai)辟“Physics Today攫(jue)英”欄(lan)目,每期摘譯其1—2篇文(wen)章刊登。
據2018年12月《物(wu)理(li)》編輯(ji)(ji)部官網顯示,《物(wu)理(li)》第(di)10屆編輯(ji)(ji)委員會擁有顧問4人(ren)(ren)、編委66人(ren)(ren)、海外編委6人(ren)(ren)。
《物(wu)理》第(di)10屆編輯(ji)委員(yuan)會成員(yuan)
職(zhi)務(wu) 姓名 職(zhi)稱(cheng) 工作單(dan)位
顧問 杜(du)祥琬(wan) 中(zhong)國(guo)工程院院士 中(zhong)國(guo)工程物理研究院
張煥(huan)喬 中國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 中國原(yuan)子能科學(xue)研究院(yuan)
趙凱華 教授 北(bei)京大學物理學院
閻守勝 教授 北京大(da)學物(wu)理(li)學院(yuan)
編委 曹則賢 研究員 中國科(ke)學院物理(li)研究所
陳(chen)鴻 教授 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陳仙輝 中國(guo)科學院(yuan)院(yuan)士 中國(guo)科學技術大(da)學物理(li)系(xi)
陳小龍 研究(jiu)員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jiu)所(suo)
陳曉松 研究員(yuan) 中國(guo)科學院理(li)(li)論物(wu)理(li)(li)研究所
陳延峰 教授(shou) 南京(jing)大學(xue)物理學(xue)院
程(cheng)建春 教授(shou)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
戴念祖 研究(jiu)員 中(zhong)國科(ke)學院自然科(ke)學史(shi)研究(jiu)所
戴寧 研(yan)究(jiu)員(yuan) 中國(guo)科學院上海技(ji)術物理(li)研(yan)究(jiu)所
丁大軍 教授 吉(ji)林大學(xue)原子與分子物理(li)研究所(suo)
杜江峰(feng) 院(yuan)士 中國(guo)科學技術(shu)大(da)學物理學院(yuan)
方海(hai)平 研(yan)究(jiu)員 中國科學院上海(hai)應用物理研(yan)究(jiu)所(suo)
方前鋒 研究(jiu)員(yuan)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jiu)院
封東來 教授 復旦大學(xue)物理(li)系(xi)
高克林 研究(jiu)員 中國(guo)科學院武漢(han)物理與數學研究(jiu)所
龔旗煌 院士 北京(jing)大學物理學院
谷冬(dong)梅 高工 中國物理(li)學會(hui)
韓(han)秀峰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yuan)物理研究所
韓占文 研(yan)究員 中國科學院(yuan)云(yun)南(nan)天(tian)文臺
厚美瑛 研究員 中(zhong)國(guo)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季(ji)向東 教授 上海交通大(da)學物理與(yu)天文系
姬揚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半導(dao)體研究所
金國(guo)鈞 教授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
李風華(hua) 研(yan)究員 中國科學(xue)院聲學(xue)研(yan)究所
李儒新 研(yan)究員 中(zhong)國科學院上海(hai)光(guang)學精密機械(xie)研(yan)究所
梁作堂 教授 山東(dong)大學(xue)物理學(xue)院
林海青 教(jiao)授 北京計算科學研(yan)究中心
劉寄星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yuan)理論物理研究所(suo)
劉(liu)杰 研究(jiu)員 北(bei)京應用物理(li)與計算數學研究(jiu)所
龍(long)桂魯(lu) 教授 清華大學(xue)物理系
馮波 教授(shou) 浙(zhe)江大(da)學物理系
呂力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馬建(jian)平 研究員 中國(guo)科學院理(li)論(lun)物理(li)研究所
孟杰 教授 北(bei)京大學物理學院
歐陽(yang)頎(qi) 院士 北京大(da)學物理(li)學院
蒲鍆 研究員 國家(jia)自然科(ke)學基金委(wei)數理科(ke)學部物理II處(chu)
石兢 教授 武漢大學(xue)物理學(xue)院
宋菲(fei)君(jun) 研究員 大恒新(xin)紀元科技(ji)股份有限公司(si)
孫秀冬(dong) 教授 哈(ha)爾(er)濱工(gong)業(ye)大學
湯雷翰(han) 教授 北京計算科學研(yan)究中(zhong)心
涂展春 教授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
王琛 研究員 國家(jia)納米科學(xue)中(zhong)心
王軍民(min) 教授 山西(xi)大學光電研究所
王牧 教授 南京大學(xue)物(wu)理(li)系
王(wang)青 教授 清華大學物理(li)系(xi)
王文浩 高工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聞海虎 研究員 南京(jing)大學物理學院(yuan)
翁羽翔 研究(jiu)員 中國科學院(yuan)物理研究(jiu)所
吳(wu)令安 研(yan)究員(yu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yan)究所
武向平 院(yuan)(yuan)士 中國科學院(yuan)(yuan)國家天文臺(tai)
吳忠良 研究員(yuan)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li)研究所
謝(xie)心澄 院士(shi) 北京大學(xue)物理學(xue)院
許京軍 教授 南開大學物(wu)理學院
徐仁新(xin) 教授 北京(jing)大(da)學物理學院
薛其(qi)坤 中國科學院院士 清(qing)華大(da)學物理系
楊學(xue)明 中(zhong)國科(ke)學(xue)院(yuan)院(yuan)士 中(zhong)國科(ke)學(xue)院(yuan)大連化學(xue)物理研究所
葉邦角 教(jiao)授 中國科學技(ji)術大學物理學院
張(zhang)廣銘 教(jiao)授 清華大(da)學物理系
張(zhang)守(shou)著 研究員 國家自然科學(xue)基金委數理學(xue)部物理I處
張雙南 研究(jiu)員 中國科(ke)學院高能物(wu)理研究(jiu)所
張振宇(yu) 教授 中(zhong)國科(ke)學(xue)(xue)技術大(da)學(xue)(xue)
趙紅衛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wu)理研究所
鄭(zheng)杭 教授 上(shang)海交(jiao)通大學物理系
朱(zhu)少(shao)平 研(yan)究員 北京應用物(wu)理與計(ji)算數學研(yan)究所
朱重遠(yuan) 研究員 中國科學(xue)院(yuan)理論物(wu)理研究所
鄒振隆(long) 研究員 中國(guo)科學院國(guo)家天文臺
海外編委(wei) 戴(dai)鵬程 研究員 美(mei)國田(tian)納西大學物理系
林磊 教(jiao)授 美國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學物理系
林志忠 教授(shou) 臺灣交通大學物理研究(jiu)所及電子(zi)物理系(xi)
沈平 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xi)
肖(xiao)旭東 教授 香港中文大(da)學物理(li)系
張希成(cheng) 教授 美(mei)國(guo)倫斯勒理工學院物理系(xi)
據2018年12月24日中國知(zhi)網顯示,《物理》共出版文獻13184篇。
據2018年12月24日萬方數據知識(shi)服務平臺顯示(shi),《物理》載文量為(wei)4255篇(pian)。
據(ju)2018年12月24日中國(guo)知網顯示,《物理》共總被(bei)下載1609131次、總被(bei)引38777次;(2018版(ban))復合影響因子為(wei)0.588、(2018版(ban))綜(zong)合影響因子為(wei)0.204。
據(ju)2018年12月(yue)24日萬(wan)方數據(ju)知識服務平臺顯示,《物(wu)理》被引量為(wei)20714次、下載量為(wei)106597次、基金論文量為(wei)1224篇、影響因子為(wei)0.25。
注:該刊沒有(you)被中國期刊引證(zheng)報(bao)告(gao)(擴刊版)收(shou)錄。
《物理》被CA化學文摘(zhai)(美)(2014)、SA科學文摘(zhai)(英)(2011)、JST日本科學技(ji)術振興機構(gou)數(shu)據庫(日)(2013)、Pж(AJ)文摘(zhai)雜(za)志(zhi)(俄(e))(2014)收錄,是北京大學《中(zhong)文核心(xin)期刊(kan)要目總覽》來源期刊(kan)(1992年(第(di)一版(ban)(ban)),2000年版(ban)(ban),2004年版(ban)(ban),2008年版(ban)(ban),2011年版(ban)(ban),2014年版(ban)(ban),2017年版(ban)(ban))。
1992年,《物理(li)》獲(huo)(huo)中國科學院優秀期(qi)刊三等獎;同時,在(zai)北京(jing)市優秀期(qi)刊評(ping)選中,《物理(li)》獲(huo)(huo)編輯質量獎、期(qi)刊效益獎、辦刊條件(jian)獎。
1996年5月,《物理》獲“中國科學院優秀(xiu)期刊三等(deng)獎”;
2000年(nian)10月,《物理(li)》獲“中國(guo)科學院優秀期刊一等(deng)獎(jiang)”。
2001年,《物理》入(ru)選新聞出版總署的“中國期刊(kan)(kan)方陣”,被評為(wei)“雙效”期刊(kan)(kan)。
2002年,《物理》被評為中國(guo)科協第(di)三屆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2008年(nian),《物理》獲中(zhong)國(guo)科學信息(xi)技術(shu)所(suo)評定的(de)“2008年(nian)度(du)中(zhong)國(guo)精(jing)品(pin)科技期刊”稱號;2008年(nian)度(du)推薦(jian)的(de)文章獲得(de)中(zhong)國(guo)科協第6屆優秀(xiu)論(lun)文獎(jiang)。
1992年,《物(wu)理(li)》創刊(kan)20周年,物(wu)理(li)學(xue)(xue)(xue)界(jie)(jie)前輩為《物(wu)理(li)》題(ti)(ti)詞(ci)。嚴濟慈先(xian)(xian)生(sheng)(sheng)的(de)(de)題(ti)(ti)詞(ci)為“物(wu)理(li)學(xue)(xue)(xue)工作(zuo)(zuo)者的(de)(de)良師(shi)益友,四(si)個現代化的(de)(de)有(you)力助手”,周光召(zhao)先(xian)(xian)生(sheng)(sheng)的(de)(de)題(ti)(ti)詞(ci)為“傳播物(wu)理(li)知識和(he)信息的(de)(de)園地”,王淦昌(chang)先(xian)(xian)生(sheng)(sheng)的(de)(de)題(ti)(ti)詞(ci)為“開闊視(shi)野,洞察真諦,不(bu)(bu)斷向讀(du)者展示物(wu)理(li)世(shi)界(jie)(jie)的(de)(de)奧秘”,王大珩先(xian)(xian)生(sheng)(sheng)的(de)(de)題(ti)(ti)詞(ci)為“把物(wu)理(li)科學(xue)(xue)(xue)傳播給從(cong)事不(bu)(bu)同學(xue)(xue)(xue)科的(de)(de)科學(xue)(xue)(xue)和(he)技術工作(zuo)(zuo)者,充當發展和(he)應(ying)(ying)用(yong)高新科學(xue)(xue)(xue)技術的(de)(de)橋梁”,謝希德先(xian)(xian)生(sheng)(sheng)的(de)(de)題(ti)(ti)詞(ci)是(shi)“重(zhong)知識,兼顧趣味性;重(zhong)理(li)論,密切聯系(xi)應(ying)(ying)用(yong);重(zhong)前沿,不(bu)(bu)忘歷史與前人的(de)(de)貢(gong)獻”,馮端(duan)先(xian)(xian)生(sheng)(sheng)的(de)(de)題(ti)(ti)詞(ci)是(shi)“新知啟蒙,信息交流(liu);開卷有(you)益,掩卷味留;忙便(bian)瀏覽,閑(xian)耐細究;無銜(xian)導師(shi),案頭良友”。
致力于傳播當代(dai)物(wu)理(li)學(xue)及其交(jiao)叉(cha)學(xue)科(ke)的(de)前沿最新進展(zhan),促進物(wu)理(li)學(xue)與(yu)相(xiang)關學(xue)科(ke)的(de)相(xiang)互交(jiao)叉(cha)和滲透(tou),溝通科(ke)研與(yu)產(chan)業,推動中(zhong)國(guo)物(wu)理(li)學(xue)的(de)發展(zhan)。
《物(wu)理》第10屆編(bian)輯委員會領(ling)導
職(zhi)(zhi)務 姓(xing)名 職(zhi)(zhi)稱(cheng) 工作單(dan)位(wei)
主編 朱(zhu)星 教授 北京大(da)學物理學院
副主編 楊國楨 中(zhong)國科學(xue)院院士 中(zhong)國科學(xue)院物(wu)理研究所
朱邦芬 中國科學院(yuan)院(yuan)士 清華(hua)大學物理系
孫昌璞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計算數學研究所
張闖(chuang) 研究員(yuan) 中國科學院(yuan)高(gao)能物理(li)所
中國(guo)(guo)物理學(xue)會(hui)、中國(guo)(guo)科學(xue)院物理研(yan)究所主辦出版的物理學(xue)學(xue)術期(qi)刊,1972年創刊,國(guo)(guo)內外公開發行。集學(xue)術交流、知識傳(chuan)播與信息服務為一(yi)體,在(zai)國(guo)(guo)內物理學(xue)期(qi)刊中獨樹一(yi)幟。
致力于傳(chuan)播當代(dai)物(wu)理學(xue)及其交叉(cha)學(xue)科(ke)(ke)的前沿(yan)最(zui)新進(jin)展(zhan),促進(jin)物(wu)理學(xue)與(yu)(yu)相關學(xue)科(ke)(ke)的相互交叉(cha)和滲透(tou),溝通科(ke)(ke)研與(yu)(yu)產業(ye),推動中國物(wu)理學(xue)的發展(zhan)。
中國(guo)物理(li)(li)學(xue)會(hui)(hui)的會(hui)(hui)員刊物,依托中國(guo)物理(li)(li)學(xue)會(hui)(hui)和中國(guo)科(ke)學(xue)院的雄厚資(zi)源,凝聚了眾多活(huo)躍在(zai)科(ke)研、教學(xue)一線(xian)的專家,為讀者奉獻(xian)選(xuan)題(ti)新(xin)穎、語言(yan)通俗(su)、見解獨(du)到的評述性(xing)文章(zhang),讓讀者及(ji)時了解物理(li)(li)學(xue)各(ge)學(xue)科(ke)以及(ji)相關學(xue)科(ke)前(qian)沿熱點領(ling)域的研究背景、最新(xin)動態和發展前(qian)景。
面向的讀(du)(du)者群(qun)是物理學(xue)及(ji)(ji)其交叉學(xue)科(如化學(xue)、材料學(xue)、生命科學(xue)、信(xin)息技術、醫學(xue)等)的研(yan)究人員(yuan)、教師(shi)、技術開發(fa)人員(yuan)、科研(yan)管理人員(yuan)、研(yan)究生和大學(xue)生,以及(ji)(ji)關注物理學(xue)發(fa)展的讀(du)(du)者。
國(guo)(guo)家(jia)科(ke)技(ji)部(bu)“中國(guo)(guo)科(ke)技(ji)論文(wen)統計源期刊(kan)(kan)”(中國(guo)(guo)科(ke)技(ji)核心期刊(kan)(kan)),多次(ci)獲得(de)新聞出版署、中國(guo)(guo)科(ke)協、中國(guo)(guo)科(ke)學院(yuan)等(deng)評定的優秀期刊(kan)(kan)稱號(hao);多年來持續獲得(de)國(guo)(guo)家(jia)自(zi)然科(ke)學基金委員(yuan)會數理(li)學部(bu)、中國(guo)(guo)工程物理(li)研究院(yuan)的經費資(zi)助;并連續獲得(de)中國(guo)(guo)科(ke)協精(jing)品科(ke)技(ji)期刊(kan)(kan)工程資(zi)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