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zhong)醫(yi)藥文(wen)化(hua)》創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員(yuan)會主(zhu)管(guan)、上海中(zhong)醫(yi)藥大學和中(zhong)華中(zhong)醫(yi)藥學會聯合主(zhu)辦的中(zhong)醫(yi)藥文(wen)化(hua)學術期刊。
據(ju)2020年第(di)2期(qi)《中醫(yi)藥(yao)文化》期(qi)刊內頁顯(xian)示,《中醫(yi)藥(yao)文化》編(bian)輯部有主(zhu)編(bian)1名、常務副(fu)主(zhu)編(bian)1名、副(fu)主(zhu)編(bian)2名、責任(ren)編(bian)輯1名、助理編(bian)輯2名、英文翻譯(yi)1名。
據2020年5月27日中(zhong)國知(zhi)網顯(xian)示(shi),《中(zhong)醫藥文化》共(gong)出版(ban)(ban)文獻3907篇、總被下載380654次、總被引4187次、(2019版(ban)(ban))復合影(ying)響(xiang)因子(zi)為(wei)(wei)0.448、(2019版(ban)(ban))綜(zong)合影(ying)響(xiang)因子(zi)為(wei)(wei)0.352。據2020年5月27日萬方數據知(zhi)識服務平臺顯(xian)示(shi),《中(zhong)醫藥文化》文獻量(liang)為(wei)(wei)2039篇,基金(jin)論(lun)文量(liang)為(wei)(wei)387篇,被引量(liang)為(wei)(wei)2648次,下載量(liang)為(wei)(wei)17327次、2017年影(ying)響(xiang)因子(zi)0.31。據2020年5月27日維普(pu)網顯(xian)示(shi),《中(zhong)醫藥文化》發文量(liang)為(wei)(wei)1
930篇,被(bei)引量(liang)為1177次,H指數為10。
1984年,《醫古文(wen)知(zhi)識》創刊,刊期為(wei)季刊。
2006年,《醫古文知識(shi)》刊(kan)名變(bian)更(geng)為《中醫藥文化》,刊(kan)期為雙月刊(kan)。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zhong)華人民共(gong)和國國家新聞出版(ban)廣電總局第(di)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9年,《中醫藥文化》成為唯一入選(xuan)“首個中醫藥科(ke)技期刊的分級目錄”的T2級期刊。
2020年4月,《中醫藥文(wen)化(hua)》在中國知網(wang)開通學術(shu)期刊數字優先出版平(ping)臺,進行(xing)學術(shu)成果的網(wang)絡首(shou)發。
《中(zhong)醫(yi)藥文(wen)化(hua)》主(zhu)要欄目有中(zhong)醫(yi)文(wen)化(hua)、文(wen)化(hua)語絲(si)、杏(xing)苑鶴(he)鳴(ming)、東籬風韻(yun)、醫(yi)方賞(shang)析、文(wen)博(bo)天地、汲古(gu)書齋、醫(yi)界春秋等,核心專欄包括“絲(si)路醫(yi)藥”“醫(yi)療社會(hui)文(wen)化(hua)史(shi)”“人文(wen)探究”“文(wen)化(hua)廣角”“文(wen)獻研(yan)究”“海外中(zhong)醫(yi)”等。
2019年11月26日(ri),《中醫藥(yao)文化》“海外中醫”欄目獲第六屆全國高(gao)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獎。
據(ju)2020年(nian)第2期《中醫(yi)藥文(wen)化(hua)》期刊(kan)內(nei)頁(ye)顯示,《中醫(yi)藥文(wen)化(hua)》編輯部有責(ze)任編輯1名(ming)、助理編輯2名(ming)、英文(wen)翻譯1名(ming)。
《中醫藥文化》編(bian)輯部名單(dan)
職務 姓名
責任編輯 王爾亮(liang)
助理編(bian)輯 黃(huang)曉華、唐(tang)天瀛(ying)
英文編輯 黃磊
據2020年5月27日中國知(zhi)網(wang)顯(xian)示,《中醫藥文(wen)化(hua)》出版文(wen)獻量(liang)3907篇。
據(ju)2020年5月27日萬方數據(ju)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中醫藥文化》出版文獻量2039篇,基金論文量為387篇。
據2020年5月27日維普網(wang)顯(xian)示(shi),《中醫(yi)藥文化》發文量1930篇(pian)。
《中(zhong)(zhong)(zhong)醫藥文化》被《中(zhong)(zhong)(zhong)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ju)庫》、中(zhong)(zhong)(zhong)國知網、萬方(fang)數據(ju)知識服務平(ping)臺、維普網收錄。
據2020年5月27日(ri)中(zhong)國(guo)知網顯示,《中(zhong)醫藥文(wen)化(hua)》總被下載次數380654次、總被引次數4187次,(2019版)復合影(ying)響因子為(wei)0.448、(2019版)綜(zong)合影(ying)響因子為(wei)0.352。
據(ju)2020年5月(yue)27日萬方(fang)數據(ju)服務平(ping)臺顯(xian)示(shi),《中(zhong)醫藥文化(hua)(hua)》被下載量17327次、被引(yin)量2648次;據(ju)2017年中(zhong)國期刊(kan)(kan)引(yin)證報告(gao)(擴刊(kan)(kan)版)數據(ju)顯(xian)示(shi),《中(zhong)醫藥文化(hua)(hua)》影響(xiang)因子為0.31(中(zhong)醫學刊(kan)(kan)均影響(xiang)因子為0.97),在全部(bu)統計(ji)源期刊(kan)(kan)(6670種)中(zhong)排第4804名。
據2020年5月(yue)27日(ri)維普網顯(xian)示,《中醫藥(yao)文化》被引量為1177次,H指(zhi)數為10。
《中醫藥文化》是《CAJ-CD規范》獲獎(jiang)期刊。
2018年度,《中醫(yi)藥文化》先后(hou)獲上(shang)海市(shi)高(gao)校“特色(se)期(qi)(qi)刊獎(jiang)”、中華中醫(yi)藥學會“優秀(xiu)品牌建設期(qi)(qi)刊”獎(jiang)、上(shang)海市(shi)高(gao)校優秀(xiu)學報(bao)獎(jiang)等榮譽。
2019年11月26日,《中醫藥文化(hua)》獲第六(liu)屆(jie)全(quan)國高校社科優秀期刊獎(jiang)。
《中醫藥文(wen)化》刊名(ming)由(you)中醫學家裘沛然題寫。
《中(zhong)醫(yi)(yi)(yi)藥(yao)(yao)文(wen)化》辦刊(kan)宗(zong)旨(zhi)是傳承中(zhong)醫(yi)(yi)(yi)藥(yao)(yao)文(wen)化精粹,提升中(zhong)醫(yi)(yi)(yi)藥(yao)(yao)工作者學(xue)術素養,普及中(zhong)醫(yi)(yi)(yi)藥(yao)(yao)文(wen)化知識。以中(zhong)國文(wen)史(shi)哲學(xue)為基礎,以中(zhong)醫(yi)(yi)(yi)典(dian)籍、中(zhong)醫(yi)(yi)(yi)名家、中(zhong)醫(yi)(yi)(yi)文(wen)物、中(zhong)醫(yi)(yi)(yi)史(shi)跡等為主要(yao)內容,探求中(zhong)醫(yi)(yi)(yi)理論和臨(lin)床(chuang)經驗,交流中(zhong)醫(yi)(yi)(yi)名家學(xue)術思(si)想,發揚中(zhong)醫(yi)(yi)(yi)醫(yi)(yi)(yi)德倫理,傳播中(zhong)醫(yi)(yi)(yi)藥(yao)(yao)知識。
1、文題應簡明扼要,突出重點。15個漢(han)字之內,盡量不用縮略語。
2、稿件應注明基金(jin)項(xiang)目、名稱及編號(hao)。項(xiang)目來源應按中國(guo)國(guo)家有關(guan)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書寫。
3、作者(zhe)原則上不超過2人。投稿時應注明作者(zhe)性別、學位、職稱、主要(yao)研究方向(xiang)、工(gong)作單位及部門、郵編。并請著明通信作者(zhe)學術職務(wu)、電子郵箱。
4、須附(fu)中英文摘要、關鍵詞。簡明扼要,字數150—300字,3—5個關鍵詞。
5、參(can)考文(wen)(wen)獻為(wei)文(wen)(wen)科學術(shu)期刊格式,腳注、注釋號(hao)每頁重新編(bian)序,用標注。文(wen)(wen)中參(can)考文(wen)(wen)獻角碼也(ye)用上標標出。中文(wen)(wen)期刊用全稱(cheng),外文(wen)(wen)期刊名縮寫以Index Medicus格式為(wei)準。
職務 姓名
主編 段逸山
常(chang)務副主編 李海(hai)英(ying)
副主編 白玉金、張如青
《中(zhong)(zhong)(zhong)醫(yi)(yi)藥(yao)文化》雜志(原(yuan)《醫(yi)(yi)古(gu)文知識》),1984年創刊(kan),雙(shuang)月刊(kan),由上海市教育委(wei)員(yuan)會主(zhu)管(guan),上海中(zhong)(zhong)(zhong)醫(yi)(yi)藥(yao)大學(xue)、中(zhong)(zhong)(zhong)華中(zhong)(zhong)(zhong)醫(yi)(yi)藥(yao)學(xue)會聯合(he)主(zhu)辦(ban),長期聚焦中(zhong)(zhong)(zhong)醫(yi)(yi)藥(yao)學(xue)術熱點(dian),旨在以多元視角,融通古(gu)今,放眼世界(jie),快(kuai)速(su)傳(chuan)遞中(zhong)(zhong)(zhong)醫(yi)(yi)藥(yao)人文領(ling)域最新研究成(cheng)果(guo),全面整合(he)國際國內(nei)學(xue)術資源(yuan),打造權威交流平臺,引領(ling)中(zhong)(zhong)(zhong)醫(yi)(yi)藥(yao)文化學(xue)科(ke)(ke)發展。系人大復印報刊(kan)資料來源(yuan)期刊(kan)轉(zhuan)載來源(yuan)收(shou)錄(lu)期刊(kan)、中(zhong)(zhong)(zhong)國學(xue)術期刊(kan)綜合(he)評價數(shu)據(ju)庫(ku)統計(ji)源(yuan)期刊(kan),被(bei)《中(zhong)(zhong)(zhong)國核心期刊(kan)(遴選)數(shu)據(ju)庫(ku)》收(shou)錄(lu)。2021年入選中(zhong)(zhong)(zhong)國科(ke)(ke)協(xie)高(gao)質量科(ke)(ke)技(ji)期刊(kan)分級目錄(lu)T2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