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de)海(hai)國家理事(shi)(shi)會(hui)成立于1992年。其目的(de)是進一(yi)步加強(qiang)波羅的(de)海(hai)沿(yan)岸地(di)區的(de)合作。理事(shi)(shi)會(hui)每(mei)年舉行(xing)一(yi)次外長(chang)會(hui)議(yi),主席國外長(chang)負責協調理事(shi)(shi)會(hui)在(zai)外長(chang)會(hui)議(yi)期(qi)間的(de)活(huo)動,并由(you)高級官(guan)員委員會(hui)協助其工(gong)作。理事(shi)(shi)會(hui)設有工(gong)作組,定期(qi)舉行(xing)成員國首腦會(hui)議(yi)。它的(de)成立,對于加強(qiang)波羅的(de)海(hai)地(di)區的(de)發展和聯系具有重(zhong)要意義。
1992年3月5日至(zhi)6日,在德國和丹(dan)(dan)麥的(de)(de)(de)倡儀下,波羅(luo)的(de)(de)(de)海沿岸的(de)(de)(de)10個國家(jia)──丹(dan)(dan)麥、德國、瑞典、芬蘭、挪(nuo)威、愛沙尼亞(ya)、拉(la)脫維亞(ya)、立(li)陶宛(wan)、俄羅(luo)斯和波蘭的(de)(de)(de)外長在丹(dan)(dan)麥首都哥本哈根(gen)舉行會議,會上成立(li)了波羅(luo)的(de)(de)(de)海國家(jia)理事會(Council of the Baltic Sea States-CBSS)。
理事會是成員(yuan)國外長(chang)與歐(ou)洲委員(yuan)會之間的非正(zheng)式合作機構。但成員(yuan)國已認識到(dao),設(she)立常設(she)秘書(shu)處(chu)(chu)對于波羅的海(hai)沿岸地區的持續發展非常重(zhong)要。1997年7月(yue)召開(kai)的外長(chang)會議就設(she)立常設(she)秘書(shu)處(chu)(chu)進(jin)行了討論(lun),一致同意向高(gao)級官員(yuan)委員(yuan)會提(ti)出(chu)建議,考慮設(she)立一個(ge)常設(she)國際秘書(shu)處(chu)(chu)。
截至1998年7月(yue),共有12個(ge)成員:丹麥(mai)、愛沙尼(ni)亞、芬蘭、德國、冰(bing)島、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波蘭、俄(e)羅斯、瑞典、歐洲委員會。
當地時間(jian)2022年5月17日,俄(e)(e)羅斯(si)外交部宣布俄(e)(e)羅斯(si)將退出波羅的海國(guo)家(jia)理事(shi)會。俄(e)(e)外交部表示,波羅的海國(guo)家(jia)理事(shi)會“正在墮落”,歐盟和北約國(guo)家(jia)不(bu)愿(yuan)意在這個(ge)平(ping)臺上(shang)進行(xing)平(ping)等的對話,西方(fang)國(guo)家(jia)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并損害俄(e)(e)羅斯(si)的利(li)益,而(er)壟斷了這個(ge)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