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建筑
瞿曇(tan)寺(si)位于(yu)略呈正(zheng)方形的城堡內(nei),該城堡為土(tu)城,名為“新(xin)城”。寺(si)院占新(xin)城面積的三分之(zhi)二,分為前、中(zhong)、后三進院落。寺(si)院坐(zuo)西北朝東(dong)南,中(zhong)軸線上(shang)主要建筑依次為:
山門(men):面闊三間,面積約150平方米。
金剛殿(dian):前院西側有金剛殿(dian),為前院、中院的分界及過道。
御碑(bei)亭:藏語(yu)稱為“四門碑(bei)亭”,兩座,分別位于前院(yuan)左右兩側。
瞿曇寺(si)殿:位(wei)于中(zhong)院前(qian)部(bu),始建于明朝(chao)洪武(wu)二十五年(nian)(nian)(nian)(1392年(nian)(nian)(nian)),清朝(chao)乾隆四十七年(nian)(nian)(nian)(1782年(nian)(nian)(nian))重修并改建。
三(san)世佛殿:位于瞿曇(tan)寺殿前東北側。
護(hu)法殿:位(wei)于瞿曇寺(si)殿前西南側。
小(xiao)鐘樓、小(xiao)鼓(gu)樓:小(xiao)鼓(gu)樓位(wei)于(yu)瞿曇(tan)寺(si)殿(dian)和三世佛殿(dian)之(zhi)(zhi)間(jian)。小(xiao)鐘樓位(wei)于(yu)瞿曇(tan)寺(si)殿(dian)和護法(fa)殿(dian)之(zhi)(zhi)間(jian)。
鎮煞佛塔(看(kan)趣塔):四(si)座,白色,分別位于瞿曇寺(si)殿外四(si)角。四(si)座塔中,以(yi)“度(du)母塔”最為(wei)古(gu)老。
寶(bao)光殿:位于(yu)中院后部(bu),明朝永(yong)樂十六年(1418年)完工(gong)。
小經(jing)堂:兩座,分別位于寶光殿左右。
隆(long)國(guo)殿(dian):俗稱(cheng)大(da)殿(dian),和瞿曇寺殿(dian)、寶(bao)光(guang)殿(dian)位于同一中軸線上。建于明(ming)朝宣(xuan)德二年(1427年)。隆(long)國(guo)殿(dian)為瞿曇寺最高大(da)的建筑,面積大(da)約900平方米(mi),重檐廡殿(dian)頂,四面設有明(ming)廊,立于須彌(mi)座臺(tai)基上,前有月(yue)(yue)臺(tai),月(yue)(yue)臺(tai)左右(you)各設九級踏(ta)垛,四面圍以(yi)紅砂石欄(lan)桿。
大(da)鐘樓、大(da)鼓樓:位于隆國殿前(qian)左右兩側,上設有(you)隔扇檻窗,平臺外加(jia)護欄。
壁畫廊(七十(shi)二間(jian)走(zou)水(shui)廳):內有巨幅彩(cai)色壁畫,面積大約400平(ping)方(fang)米,繪有佛(fo)教傳(chuan)說,如《叨利(li)天眾迎佛(fo)升天宮圖》、《善明(ming)菩薩在無憂樹下降生》、《凈(jing)飯王新城(cheng)七寶衣履太子(zi)體(ti)》、《龍王迎佛(fo)入龍宮圖》、《六(liu)宮娛女霧太子(zi)歸宮圖》等。壁畫形象(xiang)生動,色彩(cai)鮮艷。
囊謙院落(活(huo)佛宅院):位于寺院主體建筑外的東北側(ce)。
交通
西寧汽(qi)車(che)(che)站(火車(che)(che)站對面)乘(cheng)到(dao)樂(le)都的長途(tu)客車(che)(che),路(lu)程80公里左右(you)(you),票(piao)價10元左右(you)(you),每20分鐘左右(you)(you)一班;樂(le)都到(dao)瞿曇寺有班車(che)(che),車(che)(che)程30分鐘,單程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