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城(cheng)記(ji)》是一部由導演賈樟(zhang)柯執(zhi)導,呂麗萍、陳沖、趙濤、陳建斌參與演出(chu)的劇情片。
影(ying)片(pian)故事(shi)主線圍繞一個國(guo)營老工廠的三代(dai)“廠花(hua)”展開,通(tong)過60年(nian)(nian)代(dai)、80年(nian)(nian)代(dai)以及現在(zai)三代(dai)“廠花(hua)”的人生經歷和(he)情(qing)感歷程,反映中國(guo)的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的發展、生活環境的改變給普通(tong)人帶(dai)來的影(ying)響和(he)體驗。本片(pian)于2008年(nian)(nian)5月17日在(zai)法國(guo)戛納(na)電影(ying)節首映。
呂麗萍 飾 大麗
陳沖 飾 小花
趙濤 飾 娜娜
陳建斌 飾 宋衛東
何錫昆 飾 何錫昆
關鳳久 飾 關鳳久
侯麗君 飾 侯麗君
演員呂麗萍
這個如今年逾古稀的(de)東北女人,1958年從(cong)沈陽來到成都,成為工(gong)廠的(de)第一(yi)代女工(gong),千里之(zhi)(zhi)遙(yao)的(de)遷徙帶(dai)給她難以釋(shi)懷的(de)往事,剛到異地就經歷了丟子之(zhi)(zhi)痛,但是卻以當時(shi)工(gong)人特有的(de)熱(re)情立刻投(tou)入到建廠的(de)工(gong)作中。
演員陳沖
1978年從上海航校分配到廠里的女工,外號"標準(zhun)件",是工人心目(mu)中的美麗(li)廠花。因為她(ta)自身(shen)的美麗(li)帶給(gei)她(ta)的是個人感(gan)情生活的起起落(luo)落(luo)。
演員趙濤
1982年出生,在(zai)時尚城市和老廠(chang)之間行(xing)走(zou),是(shi)工(gong)人(ren)的女兒(er)。雖(sui)然(ran)生長(chang)在(zai)改革開放后的新中(zhong)國(guo),穿著(zhu)在(zai)香(xiang)港買來(lai)的潮流服飾,但骨(gu)子里卻有著(zhu)與先輩們一樣的傳(chuan)統的氣質(zhi)和意念,傳(chuan)承著(zhu)同(tong)樣的血(xue)脈。
演員陳建斌
1966年生于成都,工廠(chang)車間主任,后為成發集團總(zong)經理辦公室副(fu)主任。
演員何錫昆
1948年出(chu)生于成都(dou),1964年進成發集(ji)團61車間當(dang)鉗工(gong)4組當(dang)學(xue)徒(tu)工(gong),后參軍。
演員關鳳久
1935年出生于遼寧海城(cheng),曾(ceng)任成發集團保衛科長,退休時(shi)為廠黨委(wei)副書記(ji)。
1958年(nian),一家東北的(de)工廠(chang)內遷(qian)西南。大麗(li)(呂麗(li)萍),1958年(nian)從(cong)沈(shen)陽來到(dao)成都,成為工廠(chang)的(de)第(di)一代女工,千里之遙的(de)遷(qian)徙帶給她難以(yi)釋(shi)懷的(de)往事。小花(陳沖),1978年(nian)從(cong)上海航校分配到(dao)廠(chang)里,外(wai)號"標準件(jian)",是工人心目中的(de)美(mei)麗(li)廠(chang)花。娜(na)娜(na)(趙濤),1982年(nian)出(chu)生,在時尚(shang)城市和老(lao)廠(chang)之間(jian)行走,她說她是工人的(de)女兒(er)。
三代(dai)廠(chang)花(hua)的(de)故事和五位(wei)講述者的(de)真實(shi)經歷,演繹了一(yi)座國營工廠(chang)的(de)斷代(dai)史。他們的(de)命運,在這座制造飛機的(de)工廠(chang)中(zhong)展(zhan)開。2008年,工廠(chang)再次遷移到(dao)新的(de)工業園區,位(wei)于市(shi)中(zhong)心的(de)土地被房地產公司購買(mai),新開發(fa)的(de)樓盤取(qu)名"二十四城"。
往事成追憶,斗轉星移動。時代不斷向前,陌(mo)生又(you)熟悉。對過去的建設和努力充滿敬意(yi),對今天的城市(shi)化進(jin)程充滿理解(jie)。
曲(qu)目 作詞 作曲(qu) 演唱
《未來在哪里》林(lin)強(qiang) 林(lin)強(qiang) 林(lin)強(qiang)
《再(zai)創輝煌(huang)》成(cheng)發集團 成(cheng)發集團
《歌(ge)唱(chang)祖國》王莘 王莘
《今夜無眠》朱海 孟衛東(dong)
《我衷心感謝你》都倉俊一
《淺(qian)醉一生(sheng)》唐(tang)書(shu)琛(chen) 盧冠(guan)廷 葉倩文
《妹妹找哥淚花(hua)流》凱傳 王酩 李谷一
《外面的世界》齊(qi)秦(qin) 齊(qi)秦(qin) 齊(qi)秦(qin)
出品(pin)人 任仲(zhong)倫 周強(qiang) 唐勇(yong)
監制 許朋樂 賈樟柯 王宏
導(dao)演(yan) 賈樟柯、韓杰(jie)(執行導(dao)演(yan))、魏星(xing)(工作片導(dao)演(yan))
副(fu)導(dao)演(助理) 周燕 陳銳(副(fu)導(dao)演)、任曉韻(導(dao)演助理)
編劇 賈樟柯 翟永明
攝影 余力(li)為 王昱(攝影指導)、葛英(ying)晗 張(zhang)(zhang)碩 羅萌 張(zhang)(zhang)光宇 孫勇 王應(攝影助(zhu)理)
剪(jian)輯(ji) 李海洋、張佳(jia) 陳培(pei)(剪(jian)輯(ji)助理)、林(lin)旭冬 孔勁蕾(剪(jian)輯(ji)指導(dao))
道具 李鵬(peng)凱 陳合永
美(mei)術設計 劉強(美(mei)術指導)、陳榮超(副(fu)美(mei)術)
造(zao)型設計 程穎 談江
服裝設計 趙峂
燈光(guang) 郝(hao)峰(燈光(guang)指導)、蔡學軍(jun) 徐磊(lei) 胡澤(ze)艷(yan) 張國(guo)強 謝東亞 康軍(jun)躍(yue) 尹希(xi)平(ping) 王留鋒 蔡軍(jun)濤 陳四陽(燈光(guang)助理)
錄音 任(ren)佳佳 李丹楓、張陽(yang)(錄音指導)
場記 閆菲
布景師 秦明(ming)石(shi) 朱衛(wei)平
賈(jia)樟柯(ke)一直(zhi)想拍攝(she)一部(bu)以工(gong)廠為(wei)背景、描寫產業工(gong)人(ren)(ren)生(sheng)活(huo)的(de)(de)影片,為(wei)此他(ta)(ta)曾(ceng)先后在太原鋼鐵(tie)廠、北京首(shou)鋼等地(di)考察。2007年年初他(ta)(ta)偶然(ran)來到(dao)(dao)成(cheng)都(dou)看到(dao)(dao)即將拆遷的(de)(de)420廠,感到(dao)(dao)這個城(cheng)市的(de)(de)氣質和工(gong)廠的(de)(de)氛(fen)圍與他(ta)(ta)的(de)(de)構想非常吻合,拍攝(she)一部(bu)《二(er)十(shi)四(si)城(cheng)記(ji)》的(de)(de)想法油(you)然(ran)而生(sheng)。但賈(jia)樟柯(ke)表示,在他(ta)(ta)的(de)(de)生(sheng)活(huo)履歷中,和工(gong)廠的(de)(de)交(jiao)集很少,對于工(gong)人(ren)(ren)的(de)(de)生(sheng)活(huo)并不(bu)熟悉(xi),況且這部(bu)電影又離開了他(ta)(ta)熟悉(xi)的(de)(de)山西,來到(dao)(dao)他(ta)(ta)并不(bu)是很了解的(de)(de)蜀地(di)成(cheng)都(dou),為(wei)此他(ta)(ta)決定展開長時間的(de)(de)實地(di)采訪。
2007年年5月到12月,賈(jia)樟柯幾次(ci)來到成(cheng)都進行實地(di)采訪,當時(shi)(shi)由本報和劇(ju)組聯合(he)發(fa)起的(de)(de)420廠記(ji)(ji)憶講述(shu)者的(de)(de)征集還(huan)為《二十四(si)城記(ji)(ji)》貢(gong)獻了不少精彩的(de)(de)素(su)(su)材。在此過(guo)程中,賈(jia)樟柯親自(zi)采訪了超過(guo)30位講述(shu)者,加(jia)上劇(ju)組搜集的(de)(de)其他素(su)(su)材,最后整理(li)成(cheng)為長(chang)達(da)40萬字(zi)的(de)(de)采訪筆(bi)記(ji)(ji),這些扎實的(de)(de)素(su)(su)材為后來劇(ju)本的(de)(de)創(chuang)作提供了很多靈感。至此,《二十四(si)城記(ji)(ji)》的(de)(de)前期(qi)籌備(bei)工作經(jing)過(guo)了一(yi)年的(de)(de)采訪,40萬字(zi)的(de)(de)采訪筆(bi)記(ji)(ji),歷(li)時(shi)(shi)一(yi)年的(de)(de)劇(ju)本創(chuang)作終于完成(cheng)。
時間 獎 具體(ti)獎項 獲獎主體(ti) 備注
2008年 第(di)61屆(jie)戛(jia)納(na)電影節 主競(jing)賽單元金棕櫚獎 賈樟柯 提名
2009年 第3屆亞洲(zhou)電影(ying)大獎 最佳攝影(ying) 王昱、余力為 提名(ming)
最佳原創音(yin)樂 半野喜弘、林強
2010年 第10屆華語(yu)電影(ying)傳媒大獎 最佳(jia)女配角 陳(chen)沖 提名(ming)
《二十四(si)城記》無(wu)疑是一(yi)(yi)部(bu)洗(xi)凈另(ling)類,彰顯主流的(de)(de)(de)(de)(de)(de)片(pian)子,無(wu)愧為一(yi)(yi)部(bu)大師級的(de)(de)(de)(de)(de)(de)作品,雖(sui)然比(bi)較“主流”地(di)起用了一(yi)(yi)些群眾喜聞樂見的(de)(de)(de)(de)(de)(de)大牌明(ming)星,不過呂麗萍(ping)、陳(chen)建斌、陳(chen)沖、趙濤等演員在(zai)賈樟柯的(de)(de)(de)(de)(de)(de)鏡頭中(zhong)(zhong)(zhong)確(que)實無(wu)瑕(xia),一(yi)(yi)個(ge)帶著刺(ci)鼻水泥味的(de)(de)(de)(de)(de)(de)工廠(chang)的(de)(de)(de)(de)(de)(de)故(gu)事(shi)(shi)被(bei)呈(cheng)現出來,無(wu)限接(jie)近(jin)紀錄片(pian),但(dan)(dan)卻(que)帶著故(gu)事(shi)(shi)片(pian)的(de)(de)(de)(de)(de)(de)淡淡傷感、煽情,呈(cheng)現出在(zai)電影(ying)(ying)院(yuan)里很難(nan)購買到(dao)的(de)(de)(de)(de)(de)(de)抽象(xiang)的(de)(de)(de)(de)(de)(de)回憶,但(dan)(dan)是等你走出電影(ying)(ying)院(yuan),在(zai)不經意(yi)中(zhong)(zhong)(zhong)閉上雙(shuang)眼(yan),影(ying)(ying)片(pian)中(zhong)(zhong)(zhong)呈(cheng)現的(de)(de)(de)(de)(de)(de)世界卻(que)無(wu)比(bi)具(ju)體,清晰而(er)堅硬(ying),比(bi)起劇(ju)情生動的(de)(de)(de)(de)(de)(de)商業電影(ying)(ying)在(zai)落幕之后(hou)的(de)(de)(de)(de)(de)(de)船過水無(wu)痕(hen)都更加真切(東(dong)南(nan)快報評(ping))。
影片(pian)(pian)最震(zhen)撼人的(de)是(shi),它深刻(ke)(ke)指出了(le)(le)體(ti)(ti)制(zhi)對個人的(de)傷害,是(shi)一部(bu)反(fan)(fan)體(ti)(ti)制(zhi)的(de)電(dian)(dian)影,而且拍的(de)如此直接(jie)與大膽(dan),說明(ming)了(le)(le)舊體(ti)(ti)制(zhi)的(de)殘酷與不合理。而這部(bu)電(dian)(dian)影的(de)獨(du)創性在(zai)于,電(dian)(dian)影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它的(de)電(dian)(dian)影方(fang)法也在(zai)反(fan)(fan)體(ti)(ti)制(zhi),不過反(fan)(fan)的(de)是(shi)電(dian)(dian)影的(de)體(ti)(ti)制(zhi)。所謂的(de)故(gu)事片(pian)(pian)或紀錄片(pian)(pian)的(de)框(kuang)(kuang)框(kuang)(kuang),即是(shi)電(dian)(dian)影這個媒介給予導演(yan)的(de)體(ti)(ti)制(zhi)束縛,賈(jia)樟柯非常聰明(ming)地(di)用到了(le)(le)雙關--在(zai)電(dian)(dian)影結(jie)構上打破了(le)(le)其(qi)制(zhi)約,在(zai)影片(pian)(pian)內容上又是(shi)深刻(ke)(ke)地(di)反(fan)(fan)映了(le)(le)體(ti)(ti)制(zhi)變革(ge)的(de)個人傷痛(tong),我們在(zai)《二十(shi)四城記》中看到一個導演(yan)的(de)雙重的(de)反(fan)(fan)體(ti)(ti)制(zhi)行為(騰訊娛樂評(ping))。
《二十四城(cheng)記》采(cai)用紀錄片和故事片雙片同(tong)拍的(de)結構(gou)。賈(jia)樟柯在這部影(ying)片的(de)結構(gou)上搞了搞新意思(si),采(cai)用《史(shi)記》的(de)體裁,將電(dian)影(ying)分為(wei)本(ben)紀、列傳(chuan)(chuan)等幾個部分。影(ying)片名(ming)字的(de)構(gou)想來自真實事件,工廠(chang)改(gai)建成的(de)大廈,名(ming)字就叫《24城(cheng)》,他追根朔源,發掘(jue)不(bu)(bu)(bu)(bu)同(tong)時代(dai)與工廠(chang)相(xiang)生相(xiang)息的(de)人的(de)變化,24不(bu)(bu)(bu)(bu)僅是地標(biao)名(ming),更有1天24小時、中國傳(chuan)(chuan)統24節氣等不(bu)(bu)(bu)(bu)同(tong)涵意。找到呂麗萍、陳沖、趙濤(tao)演出,是賈(jia)樟柯的(de)安排(pai),因為(wei)她(ta)們(men)戲(xi)里戲(xi)外都(dou)來自不(bu)(bu)(bu)(bu)同(tong)的(de)地方(fang),有不(bu)(bu)(bu)(bu)同(tong)的(de)地域(yu)特質。
地區 時間(jian) 地區 時間(jian)
法國(戛納電影節(jie)) 2008年5月17日 中國 (限制上映) 2008年6月3日
加拿(na)大(多倫多電影節) 2008年9月(yue)7日(ri) 美國(紐約電影節) 2008年9月(yue)27日(ri)
巴西(圣保羅(luo)國際電影(ying)(ying)節) 2008年(nian)10月(yue)16日(ri) 阿根(gen)廷(馬德普拉塔電影(ying)(ying)節) 2008年(nian)11月(yue)9日(ri)
意大利(都靈(ling)電影節(jie)(jie)) 2008年(nian)11月27日(ri) 荷蘭(鹿特(te)丹電影節(jie)(jie)) 2009年(nian)1月22日(ri)
英國(格拉斯哥電(dian)影(ying)節(jie)) 2009年1月(yue)(yue)29日(ri)(ri) 中國 2009年2月(yue)(yue)13日(ri)(ri)
法國 2009年3月(yue)6日(ri) 比利時 2009年3月(yue)18日(ri)
日本(ben) 2009年3月(yue)25日 荷蘭(lan) 2009年4月(yue)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