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粉滅火器有效期是幾年
干粉滅火器的有效期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滅火器筒體,另一個干粉滅火劑(ji)。按照國家相關(guan)規定,干粉(fen)滅火器(qi)的強制報廢年(nian)限(xian)是10年(nian),也就是干粉(fen)滅火器(qi)筒(tong)體的有(you)效期(qi)為10年(nian)。另外,干(gan)粉(fen)滅(mie)(mie)火器的(de)(de)滅(mie)(mie)火劑(ji)也有有效(xiao)期(qi),按照(zhao)國家(jia)建筑滅(mie)(mie)火相關規(gui)定:在(zai)正(zheng)常(chang)環境溫度下儲存,干(gan)粉(fen)滅(mie)(mie)火劑(ji)的(de)(de)有效(xiao)期(qi)是5年(nian)。但一般來說(shuo)干(gan)粉(fen)滅(mie)(mie)火劑(ji)的(de)(de)更換期(qi)為 1 到 2 年(nian),通常(chang)滅(mie)(mie)火器在(zai)重新充裝(zhuang)時,維修單位都會貼上滅(mie)(mie)火器的(de)(de)年(nian)檢標簽,也就是說(shuo)多數情(qing)況下干(gan)粉(fen)滅(mie)(mie)火器在(zai)10年(nian)有效(xiao)期(qi)內(nei),每隔1-2年(nian)都需要重新充裝(zhuang)干(gan)粉(fen)滅(mie)(mie)火劑(ji),這兩(liang)類有效(xiao)期(qi)都是指滅(mie)(mie)火器從(cong)出廠之日起開始計算的(de)(de)。
滅火器的報廢年限
滅火(huo)器的報(bao)廢年(nian)限從出廠(chang)日期(qi)算起,達到如下(xia)年(nian)限的,必須報(bao)廢:
a. 手提式(shi)化學泡沫滅火器(qi)——5年;
b. 手提式酸堿滅火器——5年;
c. 手提式清水滅火器——6年(nian);
d. 手提式(shi)干粉(fen)滅火器(貯氣瓶式(shi))——8年;
e. 手提貯壓(ya)式干粉(fen)滅火(huo)器——10年(nian);
f. 手提式1211滅火器——10年;
g. 手提式二氧化(hua)碳滅火器——12年;
h. 推車(che)式化學泡沫滅火器——8年;
i. 推車式干(gan)粉(fen)滅火器(qi)(貯氣瓶(ping)式)——10年;
j. 推(tui)車貯壓(ya)式(shi)干粉滅火器——12年;
k. 推車式1211滅火器——10年;
l. 推車式(shi)二氧化碳(tan)滅(mie)火器——12年。
滅火器有效期怎么看
滅火器瓶(ping)體的生(sheng)產(chan)日期(qi)是(shi)瓶(ping)體上面的鋼印,二氧化碳滅火器在瓶(ping)體肩部,干(gan)粉和水基型(xing)滅火器在瓶(ping)體底部的底座外圈。
干粉滅火器多長時間檢查一次
干粉滅火器應(ying)每(mei)個(ge)月都進(jin)行一(yi)次(ci)外觀檢(jian)查(cha),主(zhu)要(yao)檢(jian)查(cha)壓(ya)力表(biao),當壓(ya)力表(biao)指針(zhen)低于綠線區時,應(ying)立即充壓(ya)維(wei)修;新(xin)購買的ABC干粉滅火器罐(guan)體應(ying)5年(nian)水壓(ya)測試(shi)1次(ci),第一(yi)次(ci)檢(jian)測后,以后每(mei)2年(nian)水壓(ya)測試(shi)1次(ci),罐(guan)體強(qiang)制報廢期限為10年(nian)。
根據(ju)《滅火器(qi)維(wei)修與(yu)報(bao)廢規程》(GA95-2007):
·滅火(huo)器在每(mei)次使用(yong)后,必須送到已取得維修許可證的維修單位檢查,更換已損(sun)件,重新(xin)充(chong)裝滅火(huo)劑和驅(qu)動氣體;
·滅火器不論已經使(shi)用(yong)過還(huan)是未經使(shi)用(yong),距出廠(chang)的年月(yue)已達規定(ding)期限時(shi),必須送維修(xiu)單位進(jin)行水壓試驗(yan)檢查。
·手提式和推車式1211滅火器、手提式和推車式干粉滅火器,以及手提式和(he)推車式二(er)氧化碳(tan)滅火(huo)器期滿一年必須進行水壓(ya)試驗等檢查。
·手提式(shi)和推車式(shi)化學(xue)泡沫滅火器(qi)、手提式(shi)酸堿(jian)滅火器(qi)期(qi)滿(man)二(er)年,以(yi)后每隔一年,必須進行(xing)水壓(ya)試(shi)驗檢查。
申明:以上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