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拉ok是什么意思
其中(zhong)“卡拉”是“空”(空無)之意,“OK”則(ze)是“管弦樂(le)團”的簡稱,合起來意指唱歌時沒有真正的樂隊伴唱,只有影音伴唱。通常是在播放預錄在錄影帶之類儲存媒介上、沒有主唱人聲的音樂伴奏同時,在電視熒幕上同步播放有著節拍提示的歌詞,然后由參與者邊看著歌詞邊持麥克風唱歌。“卡拉OK”是(shi)一(yi)種(zhong)伴奏系統,演唱者可以在預先錄制的音樂伴奏下參與歌唱。“卡拉OK”能(neng)通過聲音(yin)處理使(shi)演唱者的聲音(yin)得到(dao)美化與潤飾(shi),當(dang)再(zai)與音樂(le)伴奏(zou)有機結(jie)合時,就變成了渾然一體(ti)的(de)立體(ti)聲歌(ge)曲。這種伴奏(zou)方式,給歌(ge)唱(chang)愛好者們帶來了極(ji)大的(de)方便和(he)愉悅。
二、卡拉OK 的發展歷史
卡拉OK最早是起源(yuan)于日本(ben),由于日本的風俗,男人如果回家過早的話,會讓鄰居們看不起,認為天天工作連個應酬都沒,每天回家的太早成了旁人笑話的把柄,所以許多日本男人就在下班后聚集在酒吧或茶館,聊天到很晚才回家,后來慢慢的他們覺得應該找點什么新的消磨時間的項目,就在酒吧里面邊喝酒邊用上電視機話筒等簡單的可以用來唱歌的東西,后來隨(sui)著科(ke)技的(de)發展演(yan)變成現在(zai)的(de)卡拉OK,后來傳入臺灣,再由臺灣傳入大陸,有了今天(tian)的卡(ka)拉OK的景象。
卡拉OK日文原意是“無(wu)人伴奏樂隊”,60年代是井上大佑(you)先生年輕時在日本(ben)兵庫縣西宮市擔任沙(sha)龍樂隊鼓手的(de)年代,發明的伴唱聲軌和可攜式麥克風。不到三年,卡拉OK開始大行其道,大公司紛紛剽竊井上的創意,推出自己的機型。等有人建議他申請專利時,已經為時太遲。井上承認:“我(wo)從沒想過申請專(zhuan)利。”
這個概念早(zao)在1971年井上(shang)發明8-Juke(八聲道點唱機(ji))前就(jiu)已存在(zai),而8-Juke是一個紅、白顏色的木箱,裝配了麥克風、放大器和八音軌的卡帶播放機,儀表板則以英文標示,以便(bian)看起來(lai)"時髦(mao)"些。井上以(yi)這部原型卡拉OK作為無歌手樂隊的鼓音伴(ban)奏(zou),在沙(sha)龍中(zhong)接受想(xiang)唱歌的顧客(ke)點(dian)歌時播放。后來他(ta)又想(xiang)到,可以(yi)借機器來達到伴奏的功能。
井上(shang)說:“我是樂隊里最差的一個,我完全沒有音樂技術可言,所以他們讓我擔任樂隊經理。我想,為什么(me)不(bu)用機器(qi)來代替我們所做的?”
在他的鼓吹下,六位樂(le)隊成員組成一家(jia)叫作“新月”的公司,生產了11部8-Juke伴唱(chang)機(ji),并出租給當地的酒吧,讓想唱歌(ge)的人花100日(ri)圓(0。83美(mei)元(yuan))藉電視機大小的(de)唱機點播(bo)放(fang)一首(shou)伴奏。這個價錢(qian)在當(dang)時相當(dang)高,但自得其樂的消費(fei)者很肯花這種(zhong)錢(qian)。
井上說:“沒有卡拉OK,幾乎(hu)不(bu)可(ke)能像專業歌手那(nei)樣在完整的背景樂隊伴奏下唱歌。在以前,那(nei)是夢想。”
30年(nian)后,卡拉OK已成(cheng)為世界性的家庭(ting)用語。
新月公司與大(da)企(qi)業奮(fen)戰到1987年,不斷推出更新、性能更好的卡拉OK伴唱機(ji),然而激光(guang)唱片(pian)技術誕生后(hou),他終于(yu)宣布放棄。
井上大佑曾被美國時代雜志選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與甘地和毛澤東相提并論。他說,他不后悔損失專利權,而即使(shi)專利權讓他在1980年代大發利市(shi),他也很(hen)可能過度擴張到其(qi)它(ta)投資,使他在(zai)日(ri)本(ben)經濟衰退后留(liu)下大筆債務。
井上說:“我從未買過土(tu)地、股(gu)票、高爾夫俱樂部會員(yuan)證(zheng),什(shen)么都沒有(you)。除了參加葬禮外,我從不穿西裝、打領帶。”
三、卡拉OK歌舞廳的產生
在六(liu)十年代的舞(wu)(wu)(wu)會上,有傳統的樂隊為人們(men)伴(ban)舞(wu)(wu)(wu)。在這一(yi)時期已出現了歌(ge)手(shou)用歌(ge)聲為人們(men)伴(ban)舞(wu)(wu)(wu)的形(xing)式。這就是第(di)一(yi)次伴(ban)奏音樂與(yu)歌(ge)聲分離(li)成(cheng)為兩個獨立部分。
六十年代末期,盒式錄音機問世以后,左(L)右(R)立(li)體聲(sheng)磁帶可錄制(zhi)兩(liang)個(ge)音源(yuan),一路是伴奏音樂,一路是人聲歌唱,人們可以用這種磁帶學習流行歌曲的演唱。當人們學會唱這首歌以后,人們就會關掉人聲這路通道,而通過話筒親自演唱這首歌曲。這種娛樂活動首先在日本流行起來,日本人將此(ci)稱為(wei)KARAOKE娛(yu)樂游(you)戲,KARA是日本語“空(kong)”的(de)意思,OKE是英文交響樂的縮寫。所以說(shuo)KARAOKE游戲是(shi)日本人發明(ming)的。
這(zhe)種KARAOKE游戲在日(ri)本迅速流行(xing)起來(lai),在社會上引起很大風波。在一些酒吧、咖啡廳、歌舞廳,老板就辭掉了原來的樂隊,而采用一套音響設備。這樣就受到大批電聲樂隊的不滿,他們(men)向(xiang)娛樂(le)圈和KARAOKE生產廠家提出抗議。但是在按經濟規律辦事的日本,這些都是無濟于事的。這些樂隊只好轉業到廣告業和電視劇制作業中去了。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