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和氣虛證的關系
氣虛是中醫上的一個癥型,比如這段時間生了病,就會表現氣虛的癥狀,等到病好痊愈了,氣就不虛了。而氣虛體質是一種正氣長時間不足的狀態,通常會表現為對什么都沒有興趣,總把累放在嘴邊,還沒說幾句話就覺得喘不過來氣,氣虛體質需要吃中藥調養。氣虛的人平常可以適量攝入一些補氣益氣的食物,如紅棗粥,山藥粥。
氣虛體質如何調理
1、加強體育鍛煉
很多人出現氣虛的(de)情況主要(yao)就是由于(yu)日常鍛煉不夠所導致的(de)。所以(yi),想要(yao)改變這種氣虛體(ti)質,加強鍛煉是非(fei)常有必要(yao)的(de)。運動能夠很好(hao)的(de)令身體(ti)興奮,這樣不僅(jin)能夠很好(hao)的(de)提高體(ti)質,精神(shen)也會更加的(de)愉(yu)悅(yue)。
2、食療調養
適(shi)當多吃一些健脾益氣功效的食物。比如山(shan)藥粥(zhou)、糯(nuo)米粥(zhou)、白(bai)蘿卜粥(zhou)、紅棗粥(zhou)、燕麥片(pian)、牛(niu)肉、雞肉、燕窩粥(zhou)等。
3、藥物療法
氣(qi)(qi)(qi)虛患者(zhe)表現為神(shen)疲乏力(li)、動(dong)則氣(qi)(qi)(qi)喘、動(dong)則汗出、活(huo)力(li)不足等,可(ke)(ke)選擇黃芪(qi)、黨(dang)參、太子參等單味藥泡水(shui)飲,還(huan)可(ke)(ke)選擇四君(jun)子湯等中成藥,均可(ke)(ke)取得良(liang)好的(de)補氣(qi)(qi)(qi)作(zuo)用。四君(jun)子湯組方成分中包括黨(dang)參、白術(shu)、茯苓、甘草,既(ji)可(ke)(ke)補氣(qi)(qi)(qi)又(you)可(ke)(ke)健脾,又(you)有利(li)于氣(qi)(qi)(qi)的(de)生(sheng)成。
4、其他療法
比如(ru)艾(ai)灸、針刺等,艾(ai)灸關(guan)元、氣(qi)海(hai)或(huo)針刺足(zu)三里、關(guan)元、氣(qi)海(hai)等穴,對于氣(qi)虛患者具有良好的補氣(qi)作用。
氣虛體質生活方式調理
1、日常生活(huo)中應(ying)保持穩(wen)定(ding)平和的心(xin)態,避免過度緊張(zhang)。
2、 避(bi)免處在(zai)寒涼潮濕的環(huan)境。休息(xi)睡眠(mian)時(shi)更要(yao)避(bi)免穿堂(tang)風(feng)(feng)、直吹(chui)風(feng)(feng),尤其(qi)要(yao)保護(hu)好人體幾個重要(yao)的“門窗(chuang)”不受(shou)風(feng)(feng)寒。
3、養(yang)成(cheng)良好的(de)睡眠習慣,晚夜(ye)間11點前(qian)臥床休息,平常應早睡早起,不熬夜(ye)。適當午睡。
4、注(zhu)意做(zuo)柔緩運(yun)動(dong),不宜強體(ti)(ti)力運(yun)動(dong)和過度運(yun)動(dong),以微(wei)(wei)微(wei)(wei)汗出(chu)、身體(ti)(ti)發熱、身體(ti)(ti)有氣血充盈(ying)感而似累未累為度。
5、避寒就溫,注意(yi)保暖,尤其是后背(bei)、上腹、下腹和(he)足底部位。避免勞動或(huo)激烈運動時(shi)出汗受(shou)風。
6、改正不良的行為習(xi)慣:常吃(chi)冰凍(dong)寒涼、肥甘(gan)厚膩之品;缺乏運動(dong);過(guo)度(du)思(si)慮(lv),“思(si)則氣結”,過(guo)度(du)思(si)慮(lv)令脾氣停滯,氣血不足;七情郁結,喜怒哀樂等情緒易(yi)發,不能保持平和的心(xin)態。
氣虛體質飲食調理
1、以健脾益氣(qi)為基本原則。選(xuan)擇營養(yang)豐富而易于消(xiao)化的食物(wu),注意(yi)不(bu)可過食生冷(包(bao)括冰鎮食品及寒涼食物(wu))。
2、保持進食(shi)(shi)時間及(ji)進食(shi)(shi)量(liang)的(de)規律性(xing),不偏食(shi)(shi),吃多種(zhong)食(shi)(shi)物(wu),吃到七分飽。氣(qi)虛體質(zhi)尤(you)忌飽食(shi)(shi)。
3、氣(qi)虛體質的(de)補益要緩(huan)緩(huan)而補,不能峻補、蠻(man)補、呆補。最好的(de)方式就(jiu)是喝粥,喝白粥也(ye)行(xing),喝肉粥也(ye)行(xing),加紅棗、淮山、白果都可(ke)以(yi)。
4、早餐(can)保證(zheng)一定量的肉(rou)或(huo)魚或(huo)蛋(dan)或(huo)奶,晚餐(can)不宜過飽(bao)及過于豐富(fu)。
5、多(duo)進(jin)食粗(cu)糧(liang),爭取每餐(can)食用新鮮蔬菜、水(shui)果(guo)。
6、飲食調養可選用具有補益作用的食物,如小米、粳米、糯米、紅薯、牛肉、兔肉、雞肉、雞蛋、黃魚、羊心(xin)、菜(cai)花、胡(hu)蘿卜、香菇、猴(hou)頭菇、花生(sheng)、蓮子、大(da)棗、蜂蜜等。
少食(shi)過于滋膩的食(shi)物(wu),以及(ji)難以消化的食(shi)物(wu)如(ru)木薯(shu)、蘿卜(bu)、芋(yu)頭、土(tu)豆等(deng)(deng)。慎食(shi)寒涼的食(shi)物(wu),如(ru)田螺、螃蟹、西(xi)瓜、梨、苦瓜、綠(lv)豆、海帶、蠶豆、綠(lv)茶(cha)、刺(ci)身(shen)、冷飲、綠(lv)茶(cha)、涼茶(cha)、大芥菜(cai)等(deng)(deng)。
氣虛體質情志調理
1、培養(yang)豁達樂觀(guan)的生活態度(du),不可過度(du)勞神,避(bi)免過度(du)緊張(zhang),保持穩定平和的心態。
2、過度思考和憂慮都會阻礙(ai)氣機運行,因此要盡可能(neng)安排好工(gong)作和生活的(de)節(jie)奏和計劃,保證適當的(de)放松,盡量避開引起情緒波動的(de)事(shi)物和環境(jing)。
氣虛體質自我按摩調理
穴位按摩:關元、涌泉、百會穴、命門穴、氣(qi)海、足三里。用(yong)拇指(zhi)或中指(zhi)指(zhi)腹(fu)按摩,每天上(shang)午起床后(hou)及(ji)晚上(shang)睡(shui)前各按摩1次,每次揉3分鐘,力度以微覺酸痛舒適為度。
關元:在下(xia)腹部,前(qian)正中線上,當臍中下(xia)3寸。
涌泉:足掌心前1/3與2/3交界處(chu)。
百會(hui):頭頂正中線(xian)與兩耳(er)尖(jian)連線(xian)的交點處。
命門:腰(yao)部,當后正中(zhong)線上,第2腰(yao)椎棘突(tu)下凹陷中(zhong)。
氣海:臍下1.5寸。
足三里:外(wai)膝眼向下量(liang)4橫指(zhi),脛骨(gu)旁開(kai)1橫指(zhi)。
聲明:以上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