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分類
登錄 |    

劉東生-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介紹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百科能手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摘要:劉東生,遼寧沈陽人,籍貫天津,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球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專家,被譽為“黃土之父”。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百科能手"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人物簡介

中文名:劉東生

國 籍:中國

出生地:遼寧省沈陽市

出(chu)生日期:1917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2008年(nian)3月6日

職 業(ye):地球環(huan)境科學專家

畢業院校:西南聯大、南京大學

主要成就:中(zhong)國(guo)科(ke)學(xue)院院士、國(guo)家最高科(ke)學(xue)技術獎得主

代表作品:《黃河中游黃土(tu)(tu)及黃土(tu)(tu)分布圖》、《中國的黃土(tu)(tu)堆積(ji)》、《黃土(tu)(tu)的物質成(cheng)分與(yu)結構》和《黃土(tu)(tu)與(yu)環境》

人物履歷

1942年 畢業于西南(nan)聯合大學(xue)(南(nan)開大學(xue)學(xue)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后來(lai)又旁聽生物(wu)系的課程(cheng)。

1944年(nian) 離開昆明到成都,參(can)加戰地服務團,在成都近郊鳳(feng)凰山機場盟(meng)軍(jun)第二空軍(jun)招待所工(gong)作。

1946年 重慶方面復信(xin),邀劉東生(sheng)赴渝參加地質調查(cha)所選(xuan)拔考(kao)試,由尹贊(zan)勛和黃汲清分別進行面試,通過后(hou)入地質調查(cha)所工作,任技(ji)佐。

1949年 南(nan)京大學生(sheng)物系肄業,劉東生(sheng)進行了銅礦(kuang)(kuang)、鐵礦(kuang)(kuang)、銅鎳礦(kuang)(kuang)和稀有(you)金屬的找礦(kuang)(kuang)工(gong)作,以(yi)及(ji)水庫(ku)壩址的勘(kan)探(tan)工(gong)作。

1954年 劉東生(sheng)和當時的地質(zhi)學(xue)一起開始了轉型,劉東生(sheng)參加了三門(men)峽水庫及金、銅、鎳礦(kuang)的勘探(tan)工作。

1956年 參加國(guo)務院第二(er)辦(ban)公(gong)室主(zhu)任(ren)(ren)錢俊瑞(rui)召集(ji)的(de)會議,規劃建設全(quan)國(guo)地(di)質圖書館新館,任(ren)(ren)新館建設籌備處副主(zhu)任(ren)(ren)。

1957年 就(jiu)應前(qian)蘇聯第四(si)紀(ji)(ji)研(yan)究(jiu)委員(yuan)會主席格拉西莫夫(fu)的邀請訪問蘇聯,參(can)加全蘇第四(si)紀(ji)(ji)科(ke)學大(da)會,介(jie)紹中國(guo)第四(si)紀(ji)(ji)研(yan)究(jiu)狀況(kuang)。

1961年 與(yu)孫殿卿組成中國(guo)代表(biao)團赴波蘭參(can)加第六(liu)屆INQUA大(da)會,受到王(wang)炳南大(da)使接見。

1964年 參加(jia)北京科(ke)學討論會介紹希夏邦馬峰科(ke)學考察(cha)成果。

1976年 任全國食管癌病因綜合考察隊隊長(chang);參加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de)聯(lian)合國環(huan)境項目年會。

1977年 任中國托木爾(er)峰登山科學考(kao)察(cha)隊副隊長(chang)、隊長(chang),同年出席第五屆(jie)環境理事會(hui)。

1980年(nian) 參加青(qing)藏高(gao)原科(ke)學討論會并任(ren)秘(mi)書長(chang)。

1981年(nian) 調地礦部(bu)巖溶地質(zhi)所,先后(hou)任實驗室主任、副(fu)所長、高(gao)級工(gong)程師。

1988年 赴(fu)挪威特隆赫姆參加(jia)第5屆永久(jiu)凍土國(guo)際會議(yi)(yi)。同(tong)年9月,赴(fu)意(yi)大利維羅納(na)參加(jia)INQUA黃土委(wei)員(yuan)會和古地(di)理委(wei)員(yuan)會聯席會議(yi)(yi)及南阿爾卑斯(si)黃土國(guo)際討論會。

1991年 在北京主(zhu)持召(zhao)開了第(di)十三屆INQAU大會,在大會上(shang)當選為(wei)國際第(di)四紀(ji)研究聯合會主(zhu)席。同年11月,劉(liu)東(dong)生前往(wang)南極的(de)南設得蘭群(qun)島中的(de)喬治王島,進行了為(wei)期一個(ge)月的(de)科學考察。

1994年 參加(jia)在北京召(zhao)開(kai)的(de)(de)PAGES/PEP-II會議(yi);參加(jia)在北京召(zhao)開(kai)的(de)(de)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全球變化(hua)國際(ji)會議(yi);參加(jia)在北京召(zhao)開(kai)的(de)(de)第六屆國際(ji)鹽湖會議(yi);參加(jia)在日本東京召(zhao)開(kai)的(de)(de)國際(ji)環(huan)發大會。

1996年9月 劉(liu)東(dong)生赴地(di)處(chu)北極北緯(wei)78度(du)13分的斯瓦(wa)巴(ba)德(de)島考(kao)察。

2002年5月 赴南(nan)京參加“雙溝醉猿(yuan)國際科學考察年會(hui)(hui)暨裴文中科學獎勵基金會(hui)(hui)成立大會(hui)(hui)”。

2008年3月(yue)6日(ri)11時52分 在北京逝世享(xiang)年91歲。

榮譽成就

2003 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3 中(zhong)華綠色(se)科技獎特別獎

2002 獲國際(ji)“泰勒環境(jing)成就獎(jiang)”

2000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jiang)二等獎(jiang)

1991 獲國家(jia)自(zi)然科學獎二(er)等獎

1984 獲(huo)“竺可(ke)楨野外科學獎”

1982 獲(huo)國家自(zi)然科學獎二等(deng)獎

1996 當(dang)選歐亞科學院(yuan)院(yuan)士

1995 獲香港嶺南大學榮譽法學博士(shi)學位

1991 當(dang)選第(di)三世(shi)界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

1987 獲澳大利亞國立(li)大學(xue)名譽科學(xue)博(bo)士(shi)學(xue)位

1980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標簽: 科學家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yong)戶(hu)提供信息(xi)存儲空間(jian)服務(wu),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供”的文(wen)章/文(wen)字均(jun)是注冊用(yong)戶(hu)自主發(fa)布上(shang)傳(chuan),不代表本站觀點,更(geng)不表示本站支持購買和(he)交易,本站對網頁(ye)中內容的合法(fa)性(xing)(xing)、準確性(xing)(xing)、真實性(xing)(xing)、適用(yong)性(xing)(xing)、安全性(xing)(xing)等(deng)概不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suo)有(you),如(ru)有(you)侵權、虛假信息(xi)、錯誤(wu)信息(xi)或(huo)任何問題,請(qing)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jiang)在第(di)一時間(jian)刪(shan)除或(huo)更(geng)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3844753個品牌入駐 更新51802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79927個代理需求 已有1327810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