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丁仲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介紹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小青龍名人 上傳提供 0
丁仲禮
丁仲禮,主要研究領域為第四紀地質學、古環境學、古全球變化等。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浙江大學北京校友會會長,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北京市第十屆政協常委,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

人物(wu)名片(pian)

  • 中文名 丁仲禮(li)
  • 性別(bie)
  • 國籍 中(zhong)國
  • 民(min)族 漢族
  • 出生地 浙江(jiang)嵊州(zhou)
  • 出生日(ri)期(qi) 1957
  • 畢業院校 浙江(jiang)大學、中國科學院
  • 職業職位(wei) 中國科學院(yuan)副院(yuan)長
  • 主要(yao)成就 第(di)十一屆、十二屆全(quan)國(guo)人大常委(wei)會委(wei)員(yuan)、全(quan)國(guo)人大教育(yu)科學文化(hua)衛生委(wei)員(yuan)會委(wei)員(yuan)、第(di)十三(san)屆全(quan)國(guo)人大常委(wei)會副委(wei)員(yuan)長(chang)、第(di)十屆全(quan)國(guo)政(zheng)協委(wei)員(yuan)

人物履歷(li)

1978-1982年 浙江大(da)學(xue)地(di)質(zhi)系地(di)球化學(xue)專業學(xue)習

1982-1985年 中(zhong)國(guo)科學院(yuan)地質研究所古生物學及地層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5-1988年 中國(guo)科學院(yuan)地質研(yan)究所古生(sheng)物學及地層學專業博(bo)士研(yan)究生(sheng)

1988-1996年(nian) 中(zhong)國科學(xue)院地質研(yan)(yan)究所(suo)助理研(yan)(yan)究員(yuan)、副(fu)研(yan)(yan)究員(yuan)、研(yan)(yan)究員(yuan)(其間:1989.12-1990.07加拿大阿爾伯塔(ta)大學(xue)訪問學(xue)者(zhe))

1996-1999年 中(zhong)國科學院地質(zhi)研究(jiu)所第四(si)紀地質(zhi)學研究(jiu)室副(fu)主任(ren)

1999-2000年 中(zhong)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yan)究所(suo)常務副所(suo)長

2000-2007年(nian) 中國(guo)科學院(yuan)(yuan)地質與地球物理研(yan)究所(suo)所(suo)長(2005年(nian)當(dang)選為中國(guo)科學院(yuan)(yuan)院(yuan)(yuan)士)

2007-2007年 中國科學院(yuan)地質與地球物(wu)理研(yan)(yan)究所(suo)研(yan)(yan)究員

2007-2008年 民盟(meng)中央(yang)副主席,中國科(ke)學院(yuan)地質與地球(qiu)物理研(yan)(yan)究所研(yan)(yan)究員(yuan)

2008-2017年(nian) 民盟中央(yang)副主席(xi),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

2017-2018年 民(min)盟中(zhong)央主席(xi),中(zhong)國科學院副院長,中(zhong)國科學院大學校(xiao)長

2018- 十(shi)三(san)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fu)委員長,民盟中(zhong)央主席(xi),中(zhong)國科學院副(fu)院長

榮譽成就(jiu)

1994年 獲國家優秀中青(qing)年科(ke)學(xue)基(ji)金。

1995年 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xue)基金(jin)。

1997年 獲第六屆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一等(deng)。

1998年 獲(huo)中國科(ke)學院自然科(ke)學一等獎。

2001年(nian) 獲"中(zhong)國(guo)青年(nian)科學(xue)家獎“地球科學(xue)獎”。

2002年(nian) 獲(huo)首屆黃汲清青年(nian)科技(ji)獎。

主要成就(jiu)

國際第(di)四紀研究聯合會第(di)三紀/第(di)四紀界限工作組(zu)成員。第(di)一作者發表論文近百篇,其中SCI論文約(yue)30篇,有(you)關成果(guo)被SCI刊物(wu)引用800余次。主要從事新(xin)生(sheng)代地質與(yu)環境研究,重(zhong)要成果(guo)包括(kuo):

1、詳(xiang)細劃分(fen)了(le)中國黃土(tu)(tu)(tu)地層(ceng)并對(dui)其古氣(qi)候(hou)記(ji)(ji)錄進行了(le)系統的研究(jiu),成果分(fen)別發表在Paleoceanography、QSR和QI等雜志上,并得到廣泛引用。他進一步(bu)將五個黃土(tu)(tu)(tu)剖(pou)面的古氣(qi)候(hou)曲線(xian)綜合(he)在一起,給(gei)出(chu)2.6Ma以來(lai)中國黃土(tu)(tu)(tu)古氣(qi)候(hou)變(bian)化(hua)的代(dai)表性曲線(xian),這項成果被《Paleoceanography》的審稿專家譽(yu)為"這是迄今為止最好、最連(lian)續(xu)的陸相第四(si)紀沉積氣(qi)候(hou)變(bian)化(hua)記(ji)(ji)錄"。

2、東亞古季風(feng)演(yan)變(bian)動力機制研(yan)究,從理論上(shang)提出晚更新世時期東亞古季風(feng)變(bian)化的全球冰(bing)量驅動觀(guan)點,并在QR和AnnualReviewofEarthandPlanetarySciences發表。

3、黃(huang)土(tu)(tu)高原(yuan)第(di)(di)三紀(ji)紅粘(zhan)土(tu)(tu)成(cheng)因及古氣(qi)候記錄研究,提供了紅粘(zhan)土(tu)(tu)為風成(cheng)成(cheng)因的(de)(de)(de)大量新證據,初步恢復(fu)了晚第(di)(di)三紀(ji)時期黃(huang)土(tu)(tu)高原(yuan)的(de)(de)(de)氣(qi)候演變歷史,受到國內外同行(xing)的(de)(de)(de)廣(guang)泛關(guan)注。

標簽: 科學家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yong)戶(hu)提供信(xin)息存儲空間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yong)戶(hu)自主發布上(shang)傳,不代(dai)表本站觀點,版權(quan)歸原作者所(suo)有,如有侵權(quan)、虛假信(xin)息、錯(cuo)誤信(xin)息或任(ren)何問題,請及(ji)時(shi)聯系(xi)我們,我們將在第(di)一時(shi)間刪(shan)除或更(geng)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shang)相關信(xin)息的(de)知識產權(quan)歸(gui)網(wang)站方所有(you)(包括但(dan)不(bu)限于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zhu)作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yong)戶(hu)提供的(de)商業信(xin)息等),非經許可不(bu)得(de)抄襲或(huo)使用(yong)。
提(ti)交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