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nian),被送到(dao)延安青(qing)年(nian)干部學(xue)院就學(xue)。
1942年,調往延安(an)中央醫院當護士(shi)。
1943年(nian),被評(ping)為模范護士,期(qi)間患上了(le)肺(fei)結核,后調離醫院,到延安自然科(ke)學(xue)院學(xue)習(xi)。
1945年(nian)底,在晉(jin)察冀(ji)邊區(qu)工業(ye)學(xue)校學(xue)習(xi)。
1946年(nian)8月,被(bei)派(pai)到宣(xuan)化煉(lian)焦(jiao)廠工作擔任技術員。
1949年,被派到(dao)哈爾濱工業大(da)學(xue)(xue)學(xue)(xue)習(xi),后又轉(zhuan)到(dao)大(da)連大(da)學(xue)(xue)應(ying)用化學(xue)(xue)系學(xue)(xue)習(xi)。
1950年,大連大學(xue)分家,應(ying)用化學(xue)系改(gai)為化學(xue)工(gong)(gong)程(cheng)系,彭士祿又(you)在大連工(gong)(gong)學(xue)院(yuan)化工(gong)(gong)系學(xue)習。
1951年,被(bei)選派(pai)留學蘇聯,在喀山化工(gong)學院化工(gong)機械系學習。
1955年,轉學(xue)到(dao)莫斯科化工機械(xie)學(xue)院繼(ji)續學(xue)習。
1956年,畢(bi)業(ye)。
1958年4月,回國(guo),被分到北京原子(zi)能研究所工作。
1961年,任原子能所核(he)動力(li)研究室副主(zhu)任,并(bing)兼任中國科(ke)技大學近代物理系副教授(shou)。
1963年,任七院十五所(核動力研究所)副總(zong)工(gong)程師。
1965年,轉(zhuan)并到(dao)核工業部(bu)二(er)院二(er)部(bu)任副總工程師。
1965年3月,參與籌建(jian)中(zhong)國第一座潛(qian)艇(ting)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shi)堆試驗基(ji)地(di)。
1967年6月-1971年6月,任(ren)核潛艇陸上(shang)模式(shi)堆基(ji)地副總工(gong)程師。
1971年(nian)(nian)6月-1973年(nian)(nian)5月,任719所(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所)副(fu)所長兼總工程師。
1973年(nian)起,任(ren)七院(中國艦船研究(jiu)設(she)計院)副(fu)院長,隨后任(ren)六(liu)機部副(fu)部長兼總工程師(shi),國防(fang)科(ke)委核潛艇(ting)第(di)一(yi)位總設(she)計師(shi)。
1983年2月(yue),被(bei)任命為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gong)程師,兼任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zhi)揮(hui),還兼任國防科工(gong)委(wei)核潛艇技(ji)術顧問。
1986年4月,調到核(he)工(gong)業(ye)部任(ren)(ren)總工(gong)程師兼科技(ji)委第二(er)主(zhu)任(ren)(ren)、核(he)電秦山二(er)期聯營公司(si)董事(shi)長,并負責(ze)秦山二(er)期的籌建(jian)。核(he)工(gong)業(ye)部改為中國核(he)工(gong)業(ye)總公司(si)后,任(ren)(ren)中國核(he)工(gong)業(ye)總公司(si)科技(ji)顧問。
2021年3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96歲。
1978年,被選為全(quan)國先進工(gong)作(zuo)者,獲全(quan)國科(ke)學大會獎。
1988年,獲國防科(ke)工委頒發表彰(zhang)全軍(jun)優秀總(zong)設計師頒發的《為國防科(ke)技事業做出(chu)突出(chu)貢獻的榮譽獎》。
1994年,當選(xuan)為中國工程院(yuan)首批院(yuan)士。
1996年,獲何(he)梁(liang)何(he)利基金科(ke)學技術進(jin)步獎(jiang)。
2005年11月,獲“中國(guo)工(gong)程院資深(shen)院士”稱號。
2017年10月(yue),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科學(xue)與(yu)技術成就獎”。
2020年11月(yue),第十(shi)三屆光華工(gong)程科技獎(jiang)“光華工(gong)程科技成就獎(jiang)”。
2021年(nian)5月,被中宣(xuan)部追授為(wei)“時代(dai)楷模”稱(cheng)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