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隨父(fu)常連安、兄(xiong)常寶堃(藝名小蘑菇)學習相聲(sheng)。八歲到北京西單(dan)商場啟明茶社相聲(sheng)大會學徒,九歲登(deng)臺。受相聲(sheng)老前輩熏陶和傳授達十(shi)年之久,學習和演出過傳統相聲(sheng)七十(shi)余(yu)段(duan)。
1942年曾拍攝《錦繡歌城》(時裝喜劇片主角)、《花(hua)田八錯》(古裝戲曲片演(yan)配角)兩部影(ying)片。
1949年參加相(xiang)聲(sheng)改(gai)進小組整理(li)編寫相(xiang)聲(sheng)《字(zi)象》為(wei)處(chu)女作。
1950年參加(jia)北(bei)城游藝社(she)演(yan)出相聲,同時演(yan)出文明戲(xi)(目表戲(xi))《鋸碗丁》、《春阿氏(shi)》、京劇(ju)《打面缸》、《紅鸞喜》、《挑(tiao)簾(lian)裁衣》等劇(ju)目。
1951年參加天(tian)津市曲藝工(gong)作(zuo)團演出(chu)(chu)相聲,同時演出(chu)(chu)曲劇《新(xin)事新(xin)辦》、《工(gong)人新(xin)村》、《羅(luo)漢錢(qian)》等劇目。
1953年參加抗(kang)美援朝赴朝鮮慰(wei)問演出,回國后,參加海(hai)政文(wen)工團(tuan)演員(yuan)兼創作(zuo)。
1976年,常(chang)寶華(hua)和侄子常(chang)貴田創作演(yan)出的相聲(sheng)(sheng)《帽子工廠》轟動一時,成(cheng)為當時相聲(sheng)(sheng)直接介入重(zhong)大社會生活的代表作品之一。
此后,常寶華不斷(duan)地以相(xiang)聲(sheng)、小品(pin)、快板等文藝形式創作一(yi)百七十(shi)多篇。此外(wai),他多次舉辦相(xiang)聲(sheng)培訓班,在北(bei)京大學(xue)、北(bei)方曲(qu)藝學(xue)校授(shou)課;培訓軍隊內外(wai)大批專業和業余的演員(yuan)與作者(zhe)。
2006年8月,常寶華(hua)被授予中國曲藝界的最高(gao)榮譽——“牡丹獎”終身成就(jiu)獎。
2012年6月(yue)26日國際(ji)禁毒日,常寶華(hua)獲頒“北京(jing)市禁毒義務宣傳(chuan)員”證書。
2012年,常寶華參演陳(chen)凱歌導演電影《搜索》,飾(shi)公交車老(lao)大爺。
2018年9月7日(ri)上午10:46分,常(chang)寶華在北京去世(shi),享年88歲。
參加全國第(di)一屆戲曲(qu)觀摩演出大會,曲(qu)劇《新(xin)事新(xin)辦》獲(huo)集(ji)體三等獎。
1951年獲天津市文藝工會(hui)二等勞動模(mo)(mo)范小組(任組長)三等勞動模(mo)(mo)范稱號,獲北戴河休養半月獎(jiang)勵。
1955年(nian)獲海軍直(zhi)屬機關先進工作者(zhe)稱(cheng)號。
1958年合作并演(yan)出相聲《水兵破迷信》,參加全同第一屆(jie)曲藝(yi)會(hui)演(yan)獲創作和表(biao)演(yan)優秀獎。
作家趙(zhao)樹(shu)理為(wei)此作品論著《我愛(ai)相聲(sheng)“水兵破(po)迷信”》。(趙(zhao)樹(shu)理曲藝文集)
1959年合(he)作并演(yan)出相聲《昨天》參加全(quan)軍第二屆文藝會演(yan)獲創作和(he)表演(yan)優秀獎(jiang)。
作家老(lao)舍(she)(she)先生為(wei)此作品論著(zhu)《談相聲(sheng)“昨(zuo)天”》。(老(lao)舍(she)(she)曲藝文集)
1961年(nian)創作和演出成績(ji)顯著榮立三等功(gong)。
1962年赴西藏演出達幾(ji)個月(yue)并創作(zuo)(zuo)《學藏話(hua)》、《兵站之家》等作(zuo)(zuo)品,創作(zuo)(zuo)和演出成(cheng)績顯著榮立(li)二等功(gong)。
1964年創作并演出相聲(sheng)《說洋》參加(jia)全軍第(di)二屆文藝會演獲創作和優(you)秀表演獎(jiang)。
1977年合(he)作(zuo)并演(yan)出(chu)《帽子工廠》、《狗頭軍(jun)師張》參加(jia)全軍(jun)第(di)四屆文藝會演(yan)獲創(chuang)作(zuo)和優秀表演(yan)獎。
1978年創(chuang)作相聲《四人幫(bang)辦(ban)報》、《解剖》、《兩張照(zhao)片(pian)》《非(fei)砸不可(ke)》分別在全國、全軍評(ping)選(xuan)中獲獎。
1980年全國曲藝(yi)短篇作品評選,相聲《帽子(zi)工廠》獲一等(deng)獎,部隊榮立二(er)等(deng)功(gong)。
1983年(nian)在長(chang)春市(shi)評(ping)(ping)選(xuan)全國十大笑星(xing),被評(ping)(ping)為(wei)十大笑星(xing)之一。
1992年創作相聲小品《追溯(su)》參(can)加中國建(jian)設杯相聲新作名家(jia)邀請賽特別榮譽獎。
1994年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中國曲藝薈萃獲(huo)伯樂獎。
1995年參加第(di)二屆中國曲藝節演出(chu)《追溯》獲牡(mu)丹獎。
歷年來(lai)創作(zuo)(包(bao)括合作(zuo))相(xiang)(xiang)聲(sheng)(sheng)(sheng)、小品、快(kuai)板等(deng)形式(shi)一百七(qi)十多篇(pian),全(quan)國(guo)各報(bao)刊(kan)發表(biao)五十余篇(pian)。相(xiang)(xiang)聲(sheng)(sheng)(sheng)《昨天》英(ying)文版在(zai)(zai)國(guo)外發表(biao)。相(xiang)(xiang)聲(sheng)(sheng)(sheng)《帽(mao)子(zi)工廠》、小品《語言醫(yi)生》在(zai)(zai)‘香港大公報(bao)”發表(biao),合著《常氏相(xiang)(xiang)聲(sheng)(sheng)(sheng)選》。
歷(li)年來多次參加評委工作(zuo)。多次舉(ju)辦相聲培(pei)訓(xun)班,曾去過北京大學、北方曲藝學校授課。培(pei)訓(xun)軍內外(wai)大批專(zhuan)業和業余演員與(yu)作(zuo)者(zhe)。
我(wo)國(guo)改革開放二十年間,曾到美國(guo)、俄羅斯、波蘭(lan)、奧地利(li)、瑞(rui)士、朝(chao)鮮、新(xin)加坡和香港地區進行(xing)文化交流參觀訪問。
退休后仍繼續(xu)進(jin)行(xing)創(chuang)作、撰(zhuan)文著書、教學。曾參加相聲、小品、話劇(ju)、電視劇(ju)等演出。
1951年(nian)拜相聲老一輩馬三立先生為師。授業徒弟有:趙福(fu)玉、牛群、包長春(chun)(北(bei)京(jing))、楊(yang)魯(lu)平(南京(jing))、楊(yang)子春(chun)(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