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曾融生-中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介紹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佛系少女 上傳提供 0
曾融生
曾融生,生于1924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福清縣,固體地球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1958年開始在青海、甘肅首先發現地震記錄圖中大角度反射地震波,并應用面波相速度來研究地殼構造,提出了地殼的分區。著有《固體地球物理學導論》一書。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2019年10月22日,曾融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人物名片

  • 中文名 曾(ceng)融(rong)生
  • 性(xing)別
  • 國(guo)籍 中(zhong)國
  • 民族 漢族
  • 祖籍 福(fu)建平(ping)潭
  • 出生(sheng)地 福建福清
  • 出(chu)生日期 1925-08-16
  • 逝世日期 2020-10-22
  • 畢業院校 廈(sha)門大(da)學
  • 代(dai)表(biao)作品 《固體地球物理學(xue)導論(lun)》
  • 主(zhu)要成就 1980年(nian)當(dang)選(xuan)為中(zhong)國(guo)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shi)

人(ren)物履歷

1924年8月(yue)16日,出生于福建福清。

1942年,以(yi)優異的成績被保送(song)到廈門大學(xue)數理系學(xue)習(xi)。

1946年,畢業于廈(sha)門大學數理系,由于學習成績突出,拿過兩(liang)年陳嘉庚獎學金,同年留校做數理系助(zhu)教。

1947年(nian),曾融生進入北平(ping)研(yan)究(jiu)院物(wu)理(li)研(yan)究(jiu)所(suo)做地球(qiu)物(wu)理(li)學家(jia)顧功敘教授助手(shou)。

1949年,顧功敘和曾(ceng)融(rong)生聯名發表了(le)題為《中國境內(nei)208處重(zhong)力加速度測點之海陸均衡變差(cha)》的論文。

1950年,南京建(jian)立中國科學院地(di)球物理研究所。曾(ceng)融生在該所傅承義和(he)顧(gu)功敘(xu)領(ling)導(dao)下從事地(di)球物理勘探工(gong)作。

1953年,曾(ceng)融生主要(yao)從事(shi)電(dian)阻(zu)(zu)率儀器的(de)(de)改進實(shi)驗研究。經(jing)過反復實(shi)驗研究,獲得成功,并發表了題為《真空管的(de)(de)電(dian)阻(zu)(zu)率探礦儀》的(de)(de)論文。

1953年—1954年,協(xie)助傅承義創辦北京地(di)質學院地(di)球物理勘(kan)探(tan)教(jiao)研室(shi),舉辦物探(tan)短訓班,主要負責實驗室(shi)建設工作。

1954年(nian),在《地(di)球(qiu)物理學(xue)報》雜志(zhi)發(fa)表《真(zhen)空管地(di)電阻探礦儀》論文,闡述(shu)了電阻探礦儀的(de)(de)技術改(gai)進,這是曾融生以第一作者(zhe)發(fa)表的(de)(de)第一篇論文。

同年,與戴(dai)愛(ai)云(yun)結婚,戴(dai)愛(ai)云(yun)畢業于南(nan)京大學生物系,后(hou)成為中國(guo)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家。與曾融生一同列入(ru)《中華當代文化名人(ren)大辭典》。

1956年(nian),曾融生隨傅(fu)承義到北京大(da)學(xue)組建固體(ti)地球物(wu)理(li)教研室,并講授地球物(wu)理(li)勘探課程。

1957年(nian),武漢大(da)學地(di)球物理專業的學生(sheng)全(quan)部轉入北(bei)京大(da)學學習。同(tong)年(nian),曾融生(sheng)升任副研(yan)究員(yuan)。

1958年,地(di)球物理研究所通過了由(you)曾融生主持(chi)(chi)的(de)(de)柴達木勘探地(di)殼(ke)構(gou)造研究的(de)(de)計劃。在石油(you)工業部的(de)(de)支持(chi)(chi)下(xia),柴達木盆地(di)的(de)(de)低頻地(di)震測深試驗拉開序(xu)幕。

1960年,中國科學院(yuan)地球物(wu)理(li)研(yan)究所(suo)組建地殼(ke)物(wu)理(li)研(yan)究室,顧功敘副所(suo)長兼室主任,曾融生主持室內常務工作。

1965年—1966年,曾融生(sheng)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授(shou)地殼(ke)物理課程。

1965年,地(di)球物理(li)研究(jiu)(jiu)(jiu)(jiu)所在昆明成立工(gong)作(zuo)站(zhan),曾融生隨研究(jiu)(jiu)(jiu)(jiu)室(shi)(shi)遷往昆明。半年后,地(di)球物理(li)研究(jiu)(jiu)(jiu)(jiu)所昆明工(gong)作(zuo)站(zhan)改為昆明地(di)球物理(li)研究(jiu)(jiu)(jiu)(jiu)所,他擔(dan)任第一研究(jiu)(jiu)(jiu)(jiu)室(shi)(shi)(地(di)震研究(jiu)(jiu)(jiu)(jiu)室(shi)(shi))主(zhu)任和第三研究(jiu)(jiu)(jiu)(jiu)室(shi)(shi)(地(di)殼物理(li)研究(jiu)(jiu)(jiu)(jiu)室(shi)(shi))主(zhu)任。

1978年,國(guo)(guo)家根據(ju)地(di)震(zhen)(zhen)事業發展的需要,將原(yuan)中(zhong)國(guo)(guo)科學(xue)院地(di)球(qiu)物理研(yan)究所分成兩部分,與(yu)地(di)震(zhen)(zhen)有(you)關的研(yan)究室劃歸國(guo)(guo)家地(di)震(zhen)(zhen)局。曾融生(sheng)擔任(ren)中(zhong)國(guo)(guo)國(guo)(guo)家地(di)震(zhen)(zhen)局地(di)球(qiu)物理研(yan)究所深(shen)部構(gou)(gou)造(zao)研(yan)究室的室主(zhu)任(ren),從(cong)事深(shen)部構(gou)(gou)造(zao)和地(di)球(qiu)動力學(xue)領(ling)域的科學(xue)研(yan)究。

1980年,當選為(wei)中國科學院(yuan)學部委員(院(yuan)士)。

1982年(nian),成立曾融(rong)生任(ren)組長的“深(shen)(shen)地震測(ce)深(shen)(shen)技(ji)術(shu)協(xie)調小(xiao)組”。在隨(sui)后的十幾年(nian)時間里,協(xie)調小(xiao)組轉戰南北,在華北、西(xi)(xi)北、西(xi)(xi)南、東南等地完成了近4萬(wan)公里深(shen)(shen)地震測(ce)深(shen)(shen)剖面(mian)的探測(ce)。

1984年,出版《固體地(di)球(qiu)物(wu)理(li)學(xue)導論(lun)》,系統論(lun)述了地(di)球(qiu)物(wu)理(li)學(xue)的基(ji)本原(yuan)(yuan)理(li)和(he)概念。和(he)合作(zuo)者根據華(hua)北(bei)地(di)震測深的資料(liao),發(fa)現(xian)地(di)幔頂部另有一(yi)個界(jie)面,它和(he)莫霍(huo)界(jie)面同(tong)為高速薄層。深入研(yan)究唐山(shan)和(he)華(hua)北(bei)盆地(di)及(ji)唐山(shan)震源區的深部構(gou)造,提出張性盆地(di)和(he)盆地(di)內震源的統一(yi)動力學(xue)模式。承擔中(zhong)美合作(zuo)的青藏(zang)(zang)高原(yuan)(yuan)深部探(tan)測任務,提出印度(du)—歐亞大陸碰撞過(guo)程(cheng)及(ji)青藏(zang)(zang)高原(yuan)(yuan)物(wu)質向東流動的新(xin)模式。

2004年8月15日(ri),地球所(suo)3樓報(bao)告廳,舉行(xing)了曾融生(sheng)80壽辰慶賀活動暨中國(guo)大陸(lu)地震學(xue)與地球內部物理學(xue)研(yan)究(jiu)進展(zhan)學(xue)術研(yan)討會。陳運(yun)泰(tai)、胡聿賢等院士(shi)到場向曾融生(sheng)表示祝賀。

2019年10月22日14時(shi),我國(guo)著名固體地球(qiu)物理(li)學家、中國(guo)科學院院士曾融生(sheng)先生(sheng),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榮譽(yu)成就

2000    中國地震局防震減(jian)災優秀成果(guo)一等獎    青藏(zang)高原地殼上地幔結構(gou)及印度―歐亞碰撞過程的研究(jiu)    (獲獎)    

2000    中國地(di)震局(ju)地(di)球物理(li)研究所科技(ji)進步一等獎    (獲獎)    

1999    國(guo)家自(zi)然科學三等獎    (獲獎)    

1997    國家(jia)地震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唐山震區的巖(yan)石圈(quan)構造及伸張盆地的動力學過程    (獲獎)    

1989    國家地(di)震局科(ke)技進步二等獎(jiang)    固(gu)體地(di)球物理學導論    (獲(huo)獎(jiang))    

1978    全國科技(ji)大(da)會(hui)獎    柴達木盆地(di)的(de)地(di)震波傳播(bo)    (獲獎)    

社會任職

曾融生先后擔(dan)任國(guo)務院學(xue)(xue)位委(wei)員會第(di)二(er)、三(san)(san)屆學(xue)(xue)科評(ping)議組成員,第(di)二(er)、三(san)(san)屆國(guo)家自然科學(xue)(xue)獎勵委(wei)員會委(wei)員,中國(guo)地球物理學(xue)(xue)會副理事長,中國(guo)地震學(xue)(xue)會理事。

曾當選為國(guo)(guo)際巖(yan)石(shi)(shi)圈計劃巖(yan)石(shi)(shi)圈構造和(he)組(zu)成委(wei)(wei)員會(hui)委(wei)(wei)員,可控源地(di)(di)震學國(guo)(guo)際委(wei)(wei)員會(hui)委(wei)(wei)員,國(guo)(guo)際地(di)(di)幔軟流(liu)圈研(yan)究組(zu)成員,荷蘭《地(di)(di)球動力學》(JournalofGeodynamics)雜志編委(wei)(wei)等。

標簽: 科學家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戶提供信息(xi)(xi)存(cun)儲空(kong)間(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文字(zi)均是(shi)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quan)歸原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權(quan)、虛(xu)假信息(xi)(xi)、錯誤信息(xi)(xi)或任何問題(ti),請及(ji)時(shi)聯(lian)系(xi)我們,我們將(jiang)在(zai)第(di)一時(shi)間(jian)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shang)相關信(xin)息的知識產權(quan)歸網(wang)站方所有(包括但(dan)不(bu)限(xian)于文(wen)字、圖片、圖表、著(zhu)作權(quan)、商標(biao)權(quan)、為(wei)用(yong)戶(hu)提(ti)供的商業信(xin)息等(deng)),非經許可(ke)不(bu)得抄襲或(huo)使用(yong)。
提交(jiao)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