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從(cong)四川(chuan)化(hua)工學院(yuan)(現四川(chuan)大學化(hua)工學院(yuan))畢業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yuan)近代物理研究(jiu)所工作。
1958年,開始從事核武器研制中的放(fang)射(she)化學工作(zuo),研制了用于引(yin)發原子彈鏈式(shi)核反應(ying)的中子源材料。
1964年,赴青(qing)海負責(ze)原子彈研制中的(de)放射化(hua)學工作,對核爆炸進(jin)行監(jian)測(ce)。
1978年(nian),回到北京,在核工業部(bu)軍工局(ju)工作。
1979年,調到中(zhong)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后轉向(xiang)放射化學的(de)基礎研究。
1991年,當選(xuan)為中國科學院學部(bu)委(wei)員(院士)。
1993年 - 1997年,擔任第八(ba)屆全國政(zheng)協委員(yuan)。
1985年,榮獲“核工業部勞動模(mo)范”稱號(hao)。
1990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dong)獎章”。
1991年,當選(xuan)為中國(guo)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
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
1、負責研制用于引(yin)發中國第一顆原子(zi)彈(dan)引(yin)爆(bao)的(de)中子(zi)源(yuan)。
2、參加創(chuang)建核試驗的放射化學診斷方法。
3、研究多價態裂變產(chan)物(wu)化學(xue)狀(zhuang)態和(he)自發(fa)裂變電荷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