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nian),考入上海復旦(dan)大學化學系。
1951年(nian),畢業于(yu)復旦大學化學系。
1954年,被(bei)選送(song)到莫斯科(ke)國立大學化學系攻讀(du)研究(jiu)生。
1957年,加入(ru)中國(guo)共產黨。
1958年,在(zai)莫斯科(ke)大學(xue)獲蘇聯化(hua)學(xue)科(ke)學(xue)副博士學(xue)位,進入鄭(zheng)州大學(xue)化(hua)學(xue)系任教(jiao)。
1979年(nian),擔(dan)任鄭州大學(xue)副教授。
1986年,擔(dan)任(ren)鄭州大學(xue)教授、博士(shi)生(sheng)指導(dao)教師,南京(jing)大學(xue)化學(xue)系兼職教授。
2003年(nian),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78年,榮獲“在全國科技工作(zuo)者(zhe)中做出(chu)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zuo)者(zhe)”榮譽(yu)稱號。
1990年,榮(rong)獲“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zhe)”稱(cheng)號。
1991年,榮獲“全國(guo)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1991年(nian),榮獲(huo)“五一(yi)”勞動獎章。
1995年,榮獲“全(quan)國(guo)先進工作(zuo)者”榮譽稱號。
1998年,榮(rong)獲“河(he)南(nan)省科技功(gong)臣”榮(rong)譽稱號。
2003年,榮(rong)獲鄭州大學“師(shi)德標兵”、“河(he)南省研究(jiu)生教育(yu)優秀導師(shi)”榮(rong)譽稱號。
1978年,項目《萘氯化(hua)水(shui)解法制甲萘酚》榮(rong)獲“全國科學大會獎(jiang)”。
1984年,項目《冠醚合成新方(fang)法》榮獲“國家發明(ming)三(san)等獎及發明(ming)專利”。
2002年,項(xiang)目《環金屬化(hua)反應分子內配位》榮(rong)獲“河南省科技進(jin)步一(yi)等獎(jiang)”。
2013年,項目《金屬有機化(hua)合物(wu)在(zai)催化(hua)偶聯(lian)和制(zhi)備(bei)發光材料中(zhong)的(de)應用(yong)》榮獲“高等(deng)學校科學研究優秀(xiu)成果二等(deng)獎(jiang)”。
1986年-1990年,擔任中(zhong)國化學會(hui)第(di)二十二屆理(li)事(shi)會(hui)理(li)事(shi)。
1991年-1995年,擔任國家教委(wei)首(shou)屆(jie)高等學校理科教學指(zhi)導委(wei)員會委(wei)員。
1995年(nian)(nian)-1998年(nian)(nian),擔任中國化(hua)(hua)學會(hui)第二十四屆(jie)理事(shi)會(hui)理事(shi),國家自(zi)然科(ke)(ke)學基金委(wei)員(yuan)會(hui)第二屆(jie)至四屆(jie)有機化(hua)(hua)學學科(ke)(ke)評(ping)審組成員(yuan),河南省化(hua)(hua)學會(hui)理事(shi)、副(fu)理事(shi)長、名譽理事(shi)長,南京大學化(hua)(hua)學系(xi)兼職(zhi)教授,《高等學校化(hua)(hua)學學報》編委(wei)、顧問編委(wei)等職(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