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01月,加(jia)入(ru)中國共(gong)產黨。
1952年,從北京(jing)大學地質系畢(bi)業,之后(hou)被分配(pei)在北京(jing)地質學院工作(zuo)。
1953年02月(yue) - 1953年07月(yue),在哈(ha)爾濱工業大學(xue)學(xue)習俄語。
1957年(nian),獲得(de)長春(chun)地質(zhi)(zhi)學院(yuan)(yuan)碩士學位(wei)之(zhi)后(hou),繼續在北京(jing)地質(zhi)(zhi)學院(yuan)(yuan)工作,先后(hou)擔(dan)任(ren)講師(shi)、副教授、系主(zhu)任(ren),武漢地質(zhi)(zhi)學院(yuan)(yuan)教授、副院(yuan)(yuan)長,地質(zhi)(zhi)礦產(chan)部(bu)北京(jing)地質(zhi)(zhi)教育中(zhong)心(xin)主(zhu)任(ren),北京(jing)地質(zhi)(zhi)管理(li)干部(bu)學院(yuan)(yuan)院(yuan)(yuan)長。
1988年 - 1990年,擔任中國(guo)地質大學(北(bei)京)校長。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shi)。
2007年,當選為(wei)俄(e)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1978年(nian),項目《寧蕪中(zhong)段鐵(tie)、銅礦(kuang)床(chuang)地(di)質(zhi)特征、成礦(kuang)規律及找礦(kuang)方向》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97年,榮獲第五次(ci)“李四光地質科(ke)學獎(jiang)”。
2007年,項(xiang)目《中國成(cheng)(cheng)礦(kuang)體系與區域(yu)成(cheng)(cheng)礦(kuang)評價》榮獲“國家科技(ji)進(jin)步二等獎”。
2012年,項目《成(cheng)礦系統理論建立與華北古陸(lu)找礦實踐(jian)》榮(rong)獲“國家(jia)科技進(jin)步二等獎”。
2012年,榮獲“何(he)梁何(he)利基(ji)金科學與技(ji)術進步獎”。
2018年,榮獲中國地質(zhi)學會首屆“終身成就獎”。
此外(wai),書籍《寧(ning)蕪(wu)玢巖鐵礦》(合著)榮獲“國家自(zi)然科(ke)學三(san)等(deng)獎”、“全國優秀圖書獎”。
國家(jia)自然科(ke)學基金委員會地學組評(ping)委
國際(ji)礦(kuang)床成因協會礦(kuang)田構(gou)造組主席
國際(ji)地質學(xue)史研(yan)究會理(li)事(shi)
《地學前緣》主(zhu)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