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月(yue)10日,任詠(yong)華(hua)出(chu)生于香港,她的父親是土木工程師。
1985年,從香港大學化(hua)學系畢業(ye),獲得一級榮譽理(li)學士(shi)學位,之后繼(ji)續在該校攻讀(du)博士(shi)學位,師(shi)從支志明院士(shi),從事金屬釕氧化(hua)化(hua)學的(de)研究(jiu)。
1988年(nian),從香(xiang)港大(da)學(xue)(xue)化(hua)(hua)學(xue)(xue)系(xi)畢(bi)業,獲得博士學(xue)(xue)位(wei)后進入香(xiang)港城市理(li)工學(xue)(xue)院(現香(xiang)港城市大(da)學(xue)(xue))新(xin)成立的應用科(ke)學(xue)(xue)系(xi),擔任(ren)初級教(jiao)職,并為(wei)這所大(da)學(xue)(xue)的圖書館訂(ding)購了第一批(pi)化(hua)(hua)學(xue)(xue)圖書,為(wei)實驗室訂(ding)購了第一批(pi)燒杯和化(hua)(hua)學(xue)(xue)藥品,并承擔本科(ke)生教(jiao)學(xue)(xue)。
1990年(nian),轉入(ru)香港大(da)學任教,先后擔任講師(shi)(1990年(nian))、高級講師(shi)(1995年(nian))、教授(1995年(nian)—1997年(nian))、講座(zuo)教授(1995年(nian)—1999年(nian))。
1991年夏,到倫敦帝(di)國學院(yuan)杰弗里·威爾(er)金森(1973年諾貝爾(er)化(hua)學獎(jiang)獲得者)課(ke)題組訪問,在這里她開始轉向有機金屬合(he)成(cheng)的研究,1992年再次(ci)訪問該課(ke)題組。
2000年—2005年,擔(dan)任(ren)香港大(da)學化學系主任(ren)。
2001年(nian),任詠(yong)華增選為中(zhong)國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年(nian)僅38歲(sui),是當時最年(nian)輕的院(yuan)士;同年(nian),擔任香港大學(xue)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jiao)授(shou)(化學(xue)與能源)。
2002年(nian),被香港(gang)青年(nian)會(hui)評(ping)為十大(da)杰出青年(nian)。
2004年(nian)(nian),獲(huo)得英國皇(huang)家化學會百年(nian)(nian)紀念頒發的海外杰出(chu)研究獎。
2006年,當選為(wei)第三世界科學院(yuan)院(yuan)士。
2007年(nian),獲得福布萊特杰出(chu)學人獎。
2011年,獲得歐萊雅-教科文組(zu)織(zhi)頒發(fa)的世(shi)界杰出女(nv)科學(xue)家(jia)成就獎。
2012年,當選為(wei)美國科學院外籍(ji)院士(shi)。
2013年,被聘為美國(guo)加州大(da)學柏克萊分校西柏格講(jiang)座學者。
2015年(nian)(nian),當選(xuan)為歐洲(zhou)人文和(he)自(zi)然(ran)科(ke)學院(yuan)外(wai)籍(ji)院(yuan)士,是該院(yuan)化學界唯一一名外(wai)籍(ji)院(yuan)士;同年(nian)(nian),獲得英國皇家化學學會Ludwig Mond Award。
科研綜述
1985年,任(ren)詠華在攻讀博士學(xue)位期(qi)間(jian),研(yan)究(jiu)高價金屬(shu)釕和鋨的氧化化學(xue),這一(yi)研(yan)究(jiu)有(you)助于研(yan)究(jiu)生物體內細胞色素利(li)用(yong)鐵離子氧化碳(tan)-氫鍵,因為釕和鋨與鐵屬(shu)于同一(yi)族。1988年,任(ren)詠華進入香港城市理工(gong)學(xue)院期(qi)間(jian),利(li)用(yong)她的博士導(dao)師支志明教授的實驗(yan)室(shi)設備從事金屬(shu)配合物發光方向的研(yan)究(jiu)。
1990年(nian),任詠華獨立(li)工(gong)作之后,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化(hua)學(xue)傳感(gan)器配合(he)物(wu)和無機發光化(hua)學(xue)和材料(liao)。在化(hua)學(xue)傳感(gan)器方面,她的課(ke)題組制備出可用作短序列(lie)DNA指示(shi)劑和檢測溶菌酶的有機金屬(shu)配合(he)物(wu)。
1992年,任(ren)詠華(hua)(hua)從倫敦返回香港之后,開(kai)始(shi)有機(ji)金(jin)(jin)屬(shu)發(fa)(fa)光(guang)體(ti)的(de)(de)(de)(de)(de)(de)研(yan)究,制備出了長(chang)(chang)壽(shou)(shou)命(ming)的(de)(de)(de)(de)(de)(de)冷發(fa)(fa)光(guang)有機(ji)金(jin)(jin)屬(shu),激發(fa)(fa)態壽(shou)(shou)命(ming)在(zai)(zai)微(wei)秒量級(ji),比綠(lv)色熒光(guang)蛋白(bai)和(he)其他熒光(guang)材(cai)(cai)料(liao)的(de)(de)(de)(de)(de)(de)激發(fa)(fa)態壽(shou)(shou)命(ming)還長(chang)(chang),促進了有機(ji)發(fa)(fa)光(guang)二極管的(de)(de)(de)(de)(de)(de)發(fa)(fa)展(zhan)。她(ta)的(de)(de)(de)(de)(de)(de)課(ke)題組制備出溶液穩定的(de)(de)(de)(de)(de)(de)磷光(guang)材(cai)(cai)料(liao)和(he)磷光(guang)劑,可以很方便地(di)(di)沉(chen)積在(zai)(zai)玻璃、塑料(liao)等(deng)各(ge)種(zhong)表(biao)面上,可用(yong)在(zai)(zai)有機(ji)發(fa)(fa)光(guang)器件上,任(ren)詠華(hua)(hua)還研(yan)究了非常規結(jie)(jie)構(gou)的(de)(de)(de)(de)(de)(de)發(fa)(fa)光(guang)材(cai)(cai)料(liao),比如金(jin)(jin)屬(shu)凝膠、球(qiu)狀(zhuang)膠束和(he)柱狀(zhuang)納米結(jie)(jie)構(gou)等(deng),通過控制材(cai)(cai)料(liao)的(de)(de)(de)(de)(de)(de)結(jie)(jie)構(gou),能(neng)夠得到性(xing)能(neng)更好的(de)(de)(de)(de)(de)(de)材(cai)(cai)料(liao)。系統(tong)地(di)(di)設計(ji)和(he)合成(cheng)了新的(de)(de)(de)(de)(de)(de)無(wu)機(ji)發(fa)(fa)光(guang)分子材(cai)(cai)料(liao)和(he)化學傳感器配合物(wu);利(li)用(yong)各(ge)種(zhong)橋(qiao)連配體(ti),設計(ji)及合成(cheng)了多(duo)種(zhong)多(duo)核金(jin)(jin)屬(shu)簇體(ti)系的(de)(de)(de)(de)(de)(de)發(fa)(fa)光(guang)材(cai)(cai)料(liao);利(li)用(yong)炔基(ji)在(zai)(zai)結(jie)(jie)構(gou)上呈剛性(xing)及線性(xing)排列的(de)(de)(de)(de)(de)(de)優點,設計(ji)了新型(xing)有機(ji)金(jin)(jin)屬(shu)錸、銅和(he)銀的(de)(de)(de)(de)(de)(de)發(fa)(fa)光(guang)剛性(xing)棒(bang)材(cai)(cai)料(liao);以弱金(jin)(jin)-金(jin)(jin)成(cheng)鍵(jian)相互作用(yong)作為(wei)開(kai)關(guan)的(de)(de)(de)(de)(de)(de)新概念(nian),設計(ji)出可用(yong)作分子磷光(guang)信號傳感器及光(guang)電開(kai)關(guan)的(de)(de)(de)(de)(de)(de)雙核金(jin)(jin)冠硫配合物(wu)。
學術論著
截至2013年,任詠華先后發(fa)表了(le)347篇(pian)期刊論文,申請了(le)29項(xiang)專利,撰寫(xie)6篇(pian)專著(zhu)章節,出版了(le)2部專著(zhu)
代表性論文
1. Anthony Yiu-Yan Tam, Vivian Wing-Wah Yam,* “Recent advances in metallogels”, Chem. Soc. Rev., 2013, 42, 1540–1567.
2. Jacky Chi-Hung Chan, Wai Han Lam, Hok-Lai Wong, Wing-Tak Wong, Vivian Wing-Wah Yam,* “Tunable Photochromism in Air-Stable, Robust Dithienylethene-Containing Phospholes through Modifications at the Phosphorus Center”,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1504–11508.
3. Wai Han Lam,* Elizabeth Suk-Hang Lam, Vivian Wing-Wah Yam,* “Computational Studies on the Excited States of Luminescent Platinum(II) Alkynyl Systems of Tridentate Pincer Ligands in Radiative and Nonradiative Processes”,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5135–15143.
4. Yuya Tanaka, Keith Man-Chung Wong, Vivian Wing-Wah Yam,* “Platinum-Based Phosphorescent Double-Decker Tweezers: A Strategy for Extended Heterologous Metal–Metal Interactions”,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4117–14120.
5. Man-Chung Tang, Daniel Ping-Kuen Tsang, Maggie Mei-Lee Chan,* Keith Man-Chung Wong, Vivian Wing-Wah Yam,* “Dendritic Luminescent Gold(III) Complexes for Highly Efficient Solution-Processab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446–449.
科研成果獎勵
2005年
過渡(du)金(jin)屬(shu)炔基及硫屬(shu)簇配合(he)物的分子設(she)計(ji)及其(qi)發(fa)光(guang)性能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jiang)(jiang)二等獎(jiang)(jiang)
任(ren)詠(yong)華在超分子結構與材(cai)料(liao)國家(jia)(jia)重(zhong)點實驗室(吉林大學(xue))任(ren)職,根據中國科學(xue)技(ji)術信息(xi)(xi)研(yan)究所、國家(jia)(jia)工程(cheng)技(ji)術數字研(yan)究館信息(xi)(xi)、全國圖(tu)書館參考咨詢聯盟:2008年至2016年期(qi)間,聯合(he)培(pei)養的碩(shuo)士、博(bo)士信息(xi)(xi)如(ru)下:
2017年
水(shui)溶(rong)性PPV衍生物的(de)合成及在水(shui)相操作雜化太陽能電池中的(de)應用
劉芳元
碩士
2017年
Anderson-Evans型多金屬氧簇的有機修飾及構(gou)型轉(zhuan)化(hua)研究
王楊
博士
2016年
鉑(Ⅱ)與聯吡啶及Beta-二酮配體的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自(zi)組裝與光(guang)物理性(xing)質研(yan)究
李政奇
碩士
2014年
螺嗪/螺吡(bi)(bi)喃氟硼二吡(bi)(bi)咯的設(she)計、合成、能(neng)量轉移和光致變色性質
孔令燦
博士
2014年
微乳液滴模板法構筑有序多孔膜及其在生(sheng)物體(ti)系中(zhong)的應用(yong)
馬英一
博士
2012年
高質量稀土(tu)摻雜上轉換納米粒子的制備及復合組裝
梁森
博士
2012年
樹(shu)枝狀多金屬(shu)氧(yang)簇超分(fen)子復合(he)物的合(he)成(cheng)及熱(re)響應性
陳海龍
碩士
2012年
側基取代(dai)型兩親性分子液(ye)晶性及黏(nian)度行為的研究
周明軍
碩士
2012年
用(yong)于(yu)熒光探(tan)針的氟硼二吡咯(ge)衍生物的設計(ji)、合成與(yu)光物理性質研究
尹振東
博士
2012年
含光致變色基團螺嗪(qin)及(ji)金屬(shu)Pt(Ⅱ)的超(chao)分子(zi)凝膠
李永光
博士
2010年
兩親(qin)性Pt(Ⅱ)配(pei)合物的(de)設(she)計、合成(cheng)、光物理及Langmuir-Blodgett成(cheng)膜性質
趙樂
博士
2009年
香豆素和蒽衍生物的設計、合(he)成與光物理研究
宋海歐
博士
2008年
含螺嗪光致(zhi)變(bian)色配(pei)體及其鋅、錸配(pei)合物(wu)的(de)設(she)計、合成與光物(wu)理研究(jiu)
包志紅
博士
榮譽表彰
時間
授予單位
2000年
裘(qiu)槎優秀(xiu)科研者獎(Croucher)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華(hua)人(ren)民共(gong)和(he)國國務院
2002年
香港十(shi)大杰出青年
國際(ji)青年商會(hui)香港(gang)總會(hui)
2005年
百周年講座獎(jiang)及獎(jiang)章(全球首位華人獲此(ci)榮(rong)譽(yu))
英國皇家化學會
2006年
第(di)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
2006年
講(jiang)師(shi)獎(jiang)(Eikosha獎(jiang))
日本(ben)光化學協會(JPA)
2007年
香港富布爾特(te)杰出學人獎(Hong Kong Fulbright Distinguished Scholar)
2008年
卓越研究成就獎
香港大學
2008年
杰出專業(ye)女(nv)性及女(nv)企業(ye)家(jia)獎
香港女(nv)工商及專(zhuan)業人員聯會
2010年
黃乾亨黃利基(ji)金教授席(化(hua)學與(yu)能源(yuan))
2011年
世(shi)界杰出女(nv)科學(xue)家獎(jiang)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ou)萊(lai)雅集(ji)團聯合
2011年
何梁(liang)何利(li)基金(jin)科學(xue)與技術進(jin)步獎(化(hua)學(xue)獎)
何梁何利基金
2012年
最成功女性
旭茉JESSICA
2012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2012年
法國雷恩第一大學名譽博士
法國雷恩第(di)一大(da)學
2013年
世界杰出華人獎
世界華商基金會
2014年
中國(guo)化學會-中國(guo)石油化工股份(fen)有限公司化學貢獻獎
中國(guo)化學會與(yu)中國(guo)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
2015年
銅紫荊星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
2015年
Ludwig Mond Award
英國皇家(jia)化學學會
2016年
國際獎
日本錯體化學會
2020年
Porter Medal獎章
2021年
能源研究先驅
美國化學會
任詠華(hua)在發光材(cai)料(liao)以及(ji)捕捉太陽能的創新(xin)技(ji)術方面做出重要貢獻。(2011年(nian)世界杰(jie)出女(nv)科學(xue)家獎評)
任詠華從事配位和有(you)機(ji)金屬(shu)化(hua)(hua)學、超分子(zi)(zi)化(hua)(hua)學和光(guang)(guang)化(hua)(hua)學的(de)(de)(de)(de)基礎研究(jiu)(jiu)工作,開(kai)創性(xing)的(de)(de)(de)(de)把(ba)無機(ji)及有(you)機(ji)金屬(shu)化(hua)(hua)學的(de)(de)(de)(de)研究(jiu)(jiu)應(ying)用(yong)于功能(neng)分子(zi)(zi)材料研究(jiu)(jiu)中,開(kai)發出(chu)新型(xing)發光(guang)(guang)的(de)(de)(de)(de)分子(zi)(zi)設計(ji)和材料研究(jiu)(jiu),并從發光(guang)(guang)性(xing)和機(ji)理方面做出(chu)了極為詳盡的(de)(de)(de)(de)闡述(shu),為此領(ling)域的(de)(de)(de)(de)研究(jiu)(jiu)奠定堅實的(de)(de)(de)(de)理論基礎。(何梁何利基金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