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徐海南(nan),天外天傘業有限公司董事長(chang),高級經(jing)濟師(shi),浙江大學(xue)城市(shi)學(xue)院創(chuang)業導師(shi),全國(guo)日(ri)用品協會副理事長(chang)、上(shang)(shang)虞(yu)(yu)市(shi)人大常委。20年以來,企(qi)業研制的太陽傘不(bu)僅成為(wei)了(le)(le)“中國(guo)傘城”的主打產品,也實現了(le)(le)上(shang)(shang)虞(yu)(yu)傘業自營(ying)出口“零”的突破。生產的“風(feng)雨”牌晴雨傘獲“中國(guo)馳名(ming)商(shang)標(biao)”稱號,企(qi)業被列入(ru)“2009浙商(shang)全國(guo)500強”,成為(wei)了(le)(le)中國(guo)制傘業的第一家(jia)上(shang)(shang)市(shi)公司。
人物履歷
1989年(nian),在(zai)上海做建筑生意(yi)的(de)徐海南,徑直跑到滬(hu)上一家制(zhi)傘廠廢品銷(xiao)售部(bu),把手頭所有的(de)錢換成(cheng)了(le)二三十噸這家廠生產后的(de)剩(sheng)余(yu)廢料,準備用兩車拉回崧廈,轉賣給那些修傘制(zhi)傘的(de)匠人賺錢。
1991年(nian),一直在上海―崧(song)廈兩地奔(ben)波的徐海南,抱著自己(ji)制造(zao)的太陽傘到義烏小商品市場里一亮(liang)相,就(jiu)吸引住了(le)眾人(ren)的目(mu)光(guang),也引來了(le)第一筆訂單(dan)。
1992年(nian),寧波一家做中(zhong)東市場的(de)外(wai)貿公司(si)向天(tian)外(wai)天(tian)下了一份2萬(wan)把太陽傘的(de)訂(ding)單。
1993年開始,天外(wai)天逐漸放棄(qi)內銷(xiao),主(zhu)攻海(hai)外(wai)市場(chang)。“做(zuo)企(qi)(qi)業(ye)一(yi)定(ding)要學會放棄(qi),有所(suo)為(wei)有所(suo)不為(wei)。因為(wei)有限(xian)的資源決定(ding)了(le)有限(xian)的企(qi)(qi)業(ye)能(neng)力,放棄(qi)是企(qi)(qi)業(ye)聚集能(neng)力的策略。”徐(xu)海(hai)南對外(wai)銷(xiao)這一(yi)的經營思路堅信不疑(yi)。
1994年,企業接到(dao)一位臺灣(wan)地(di)區客戶(hu)發來的訂單,金(jin)額達到(dao)了75萬(wan)美金(jin)。但由(you)于企業規(gui)模偏小(xiao),技術(shu)力量不足,最終,天(tian)外天(tian)未能按時(shi)交(jiao)貨,企業由(you)此(ci)損失超過(guo)35萬(wan)元人民幣。
幾年間(jian),企業(ye)不斷引進先進的(de)生產自動化流(liu)水線,并成(cheng)立(li)技術中心,加大(da)對產品(pin)的(de)開發研(yan)究力(li)度,研(yan)制開發了以鋁、纖維、鋼(gang)與纖維混合等(deng)材(cai)料(liao)的(de)傘架,代替傳統的(de)木、鋼(gang)傘架。企業(ye)還(huan)投入大(da)量資金購置了計量檢(jian)測(ce)設(she)備,成(cheng)立(li)了專業(ye)計量檢(jian)測(ce)室,由專職技術員從事(shi)產品(pin)材(cai)料(liao)和性能的(de)檢(jian)測(ce)。這些科技投入為產品(pin)成(cheng)功占領歐(ou)美(mei)、東南亞等(deng)國際市場打下了堅實的(de)基礎。
2006年底(di),天外天開始涉足被稱(cheng)為“21世紀人(ren)類社會(hui)發展機遇”的無線傳感技術領域。
2007年4月12日,天(tian)外天(tian)在澳(ao)大(da)利亞進行IPO,出讓總股本的12%,以每股0.5澳(ao)元發行,開(kai)盤(pan)價0.59澳(ao)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