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名稱 | 會議時間 | 會議地點 | 主要成果 |
維也納會議 | 1814年9月18日-1815年6月9日 | 奧地利維也納 | 維也納體系 |
巴黎和會 |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 巴黎 | 《對德和約》(《凡爾賽和約》) |
華盛頓會議 |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 | 華盛頓 | 《四國條約》《五國海軍條約》《九國公約》 |
慕尼黑會議 | 1938年9月29-30日 | 德國慕尼黑 | 《慕尼黑協定》 |
開羅會議 | 1943年11月23日-26日 | 埃及開羅 | 《開羅宣言》 |
德黑蘭會議 |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 | 伊朗德黑蘭 | 《德黑蘭宣言》 |
雅爾塔會議 | 1945年2月4日-11日 | 克里米亞半島 | 《雅爾塔協定》 |
波茨坦會議 |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 | 波茨坦 | 《波茨坦公告》 |
日內瓦會議 | 1954年4月26日-7月21日 | 瑞士日內瓦 | 《日內瓦會議最后宣言》 |
萬隆會議 | 1955年4月18日-24日 | 印度尼西亞萬隆 | 《關于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 |
維也(ye)(ye)納(na)會(hui)議(yi)是(shi)近代(dai)史(shi)上一次(ci)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de)會(hui)議(yi),于1814年9月18日-1815年6月9日間在奧地利(li)維也(ye)(ye)納(na)召(zhao)開。這(zhe)次(ci)會(hui)議(yi)由奧地利(li)政治家克萊門斯(si)·文策爾(er)·馮·梅(mei)特(te)涅提議(yi)和(he)組織(zhi),除(chu)奧斯(si)曼帝國(guo)外(wai),所有(you)歐(ou)(ou)洲(zhou)國(guo)家都派了(le)代(dai)表。會(hui)議(yi)的(de)主要內容是(shi)恢復拿破侖戰(zhan)爭時期被推翻(fan)的(de)各國(guo)舊王(wang)朝及歐(ou)(ou)洲(zhou)封建秩(zhi)序,防止(zhi)法國(guo)東山再(zai)起,戰(zhan)勝國(guo)重新分割(ge)歐(ou)(ou)洲(zhou)的(de)領(ling)(ling)土和(he)領(ling)(ling)地,相互制衡并保(bao)持(chi)和(he)平(ping)。確立了(le)俄(e)、奧、普、英(ying)四(si)國(guo)支配歐(ou)(ou)洲(zhou)的(de)國(guo)際(ji)政治秩(zhi)序,史(shi)稱(cheng)維也(ye)(ye)納(na)體系。
經過(guo)四年多的(de)(de)戰(zhan)爭,一(yi)戰(zhan)終(zhong)于走向結束。1919年1月(yue)18日,戰(zhan)勝國(guo)在巴(ba)黎召開(kai)和(he)會,27個(ge)戰(zhan)勝國(guo)的(de)(de)代(dai)(dai)表(biao)1000人(ren)參加,其中全權代(dai)(dai)表(biao)70人(ren)。經過(guo)激烈的(de)(de)較量和(he)彼此的(de)(de)妥協,6月(yue)28日,各(ge)戰(zhan)勝國(guo)終(zhong)于在巴(ba)黎近郊(jiao)著名(ming)的(de)(de)凡爾賽宮鏡廳簽訂了(le)《對德和(he)約》,即《凡爾賽和(he)約》。《凡爾賽和(he)約》是(shi)帝國(guo)主義重新(xin)瓜分世界的(de)(de)真實記(ji)錄。
華(hua)盛頓(dun)會(hui)(hui)議(yi)是(shi)第一(yi)次世界大(da)戰后,帝國(guo)主義列強調整(zheng)海軍(jun)力(li)量(liang)對比(bi)和重新劃分遠東(dong)、太(tai)平洋(yang)地(di)區(qu)(qu)勢力(li)范圍(wei)的(de)國(guo)際會(hui)(hui)議(yi),亦稱“九(jiu)國(guo)會(hui)(hui)議(yi)”或(huo)“太(tai)平洋(yang)會(hui)(hui)議(yi)”。會(hui)(hui)議(yi)于1921年(nian)11月12日(ri)至1922年(nian)2月6日(ri)在華(hua)盛頓(dun)舉行,參加(jia)國(guo)有美國(guo)、英國(guo)、日(ri)本(ben)、法國(guo)、意大(da)利、比(bi)利時、荷蘭、葡萄牙和中國(guo)。會(hui)(hui)議(yi)的(de)主要(yao)目的(de)是(shi)要(yao)解決《凡爾賽(sai)和約(yue)》未能解決的(de)彼此間關于海軍(jun)力(li)量(liang)對比(bi)及在遠東(dong)太(tai)平洋(yang)地(di)區(qu)(qu)特別是(shi)在中國(guo)的(de)利益沖突,最終簽訂了《四國(guo)條約(yue)》《五國(guo)海軍(jun)條約(yue)》《九(jiu)國(guo)公約(yue)》三個條約(yue)。
慕尼黑會議指的(de)(de)(de)是(shi)英國(guo)(guo)(guo)(guo)(guo)首相張伯倫、法國(guo)(guo)(guo)(guo)(guo)總理達拉第、納(na)粹德(de)(de)國(guo)(guo)(guo)(guo)(guo)元首希(xi)特勒和意(yi)大(da)(da)利首相墨索里尼于(yu)1938年9月29-30日,在德(de)(de)國(guo)(guo)(guo)(guo)(guo)慕尼黑舉行的(de)(de)(de)關于(yu)割讓捷克(ke)(ke)斯(si)洛(luo)伐(fa)克(ke)(ke)的(de)(de)(de)德(de)(de)意(yi)志族(zu)聚居(ju)區蘇臺德(de)(de)領土(tu)給德(de)(de)國(guo)(guo)(guo)(guo)(guo)的(de)(de)(de)四國(guo)(guo)(guo)(guo)(guo)首腦(nao)會議,會上簽署了《德(de)(de)國(guo)(guo)(guo)(guo)(guo)、聯(lian)合王國(guo)(guo)(guo)(guo)(guo)、法國(guo)(guo)(guo)(guo)(guo)及(ji)意(yi)大(da)(da)利間的(de)(de)(de)協定》,即《慕尼黑協定》。此次(ci)會議嚴(yan)重侵犯(fan)了捷克(ke)(ke)斯(si)洛(luo)伐(fa)克(ke)(ke)的(de)(de)(de)國(guo)(guo)(guo)(guo)(guo)家主(zhu)權,助長了法西斯(si)德(de)(de)國(guo)(guo)(guo)(guo)(guo)的(de)(de)(de)囂張氣焰(yan),加速了第二次(ci)世(shi)界大(da)(da)戰的(de)(de)(de)爆發。
開羅(luo)(luo)會議(yi),代(dai)號“六分儀”會議(yi),亦稱第一(yi)(yi)次開羅(luo)(luo)會議(yi),是第二次世界大(da)戰期間14次高峰會議(yi)之一(yi)(yi),會期為1943年(nian)11月23日(ri)至26日(ri),由(you)中國、英國、美國在埃及(ji)(ji)(ji)開羅(luo)(luo)召開,參加會議(yi)的(de)(de)有美國總統(tong)富蘭克林·德拉諾·羅(luo)(luo)斯(si)福、英國首相溫斯(si)頓(dun)·丘吉爾和中華(hua)民國國民政(zheng)(zheng)府主(zhu)席兼國民政(zheng)(zheng)府軍(jun)事委員會委員長蔣(jiang)介石。會議(yi)討論的(de)(de)主(zhu)要問題包括關于對日(ri)作戰計劃及(ji)(ji)(ji)戰后國際局勢的(de)(de)安排,制定(ding)盟軍(jun)合作反攻緬甸的(de)(de)戰略(lve)及(ji)(ji)(ji)援華(hua)方案。最后,中、美、英三國簽署了《開羅(luo)(luo)宣(xuan)言》,要求日(ri)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yi)(yi)切侵占的(de)(de)土(tu)地,塑造戰后東亞的(de)(de)新局勢。開羅(luo)(luo)會議(yi)確立(li)中國成為世界四(si)強的(de)(de)地位,對中國政(zheng)(zheng)治上意義重大(da)。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jian),為盡快打(da)敗德日法(fa)西(xi)(xi)斯(si)(si)(si),早(zao)日結(jie)束戰爭,美(mei)(mei)國(guo)(guo)總(zong)統羅斯(si)(si)(si)福、英(ying)國(guo)(guo)首(shou)相丘吉爾和蘇聯(lian)部長會議(yi)(yi)(yi)主席(xi)斯(si)(si)(si)大林于1943年11月(yue)28日至12月(yue)1日在伊(yi)朗首(shou)都(dou)德黑(hei)蘭舉行了首(shou)次會晤,史稱“德黑(hei)蘭會議(yi)(yi)(yi)”。會議(yi)(yi)(yi)的主要(yao)議(yi)(yi)(yi)題是討論美(mei)(mei)英(ying)開辟西(xi)(xi)歐第二戰場(chang),東西(xi)(xi)方配(pei)合對(dui)德作(zuo)戰問題。會上三(san)國(guo)(guo)簽署了《蘇、美(mei)(mei)、英(ying)三(san)國(guo)(guo)德黑(hei)蘭宣言》和《蘇、美(mei)(mei)、英(ying)三(san)國(guo)(guo)德黑(hei)蘭協(xie)定》,宣布三(san)國(guo)(guo)就消(xiao)滅(mie)德軍的計劃達成(cheng)了協(xie)議(yi)(yi)(yi),并將協(xie)力在戰后創(chuang)造(zao)和平。
雅爾(er)(er)塔會議(yi)是(shi)(shi)(shi)第二次(ci)世(shi)界大戰(zhan)期間,由時任美國總統(tong)富蘭克(ke)林·德拉諾·羅(luo)斯(si)福、英國首相溫斯(si)頓·丘吉爾(er)(er)和蘇聯(lian)人民(min)委員(yuan)會主(zhu)席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si)大林為代(dai)表(biao)的(de)三個大國召開的(de)首腦會議(yi)。會議(yi)于1945年2月(yue)4日(ri)至2月(yue)11日(ri)在蘇聯(lian)黑(hei)海(hai)北部(bu)的(de)克(ke)里米(mi)亞半島(dao)的(de)雅爾(er)(er)塔皇宮內舉行,目的(de)是(shi)(shi)(shi)討論歐洲戰(zhan)后(hou)重組(zu)問(wen)題,議(yi)后(hou)形成(cheng)的(de)雅爾(er)(er)塔體(ti)系對戰(zhan)后(hou)世(shi)界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但《雅爾(er)(er)塔協定(ding)》有關中(zhong)國的(de)條款是(shi)(shi)(shi)背著中(zhong)國人民(min)作出的(de)有損中(zhong)國主(zhu)權和利益的(de)決定(ding),是(shi)(shi)(shi)大國主(zhu)義(yi)和強權政治的(de)表(biao)現。
波茨坦(tan)(tan)會議是(shi)1945年(nian)7月(yue)17日到1945年(nian)8月(yue)2日,美、英、蘇三國(guo)(guo)首(shou)(shou)腦(nao)杜魯門(men)、丘(qiu)吉爾(1945年(nian)7月(yue)28日以后(hou)是(shi)新任首(shou)(shou)相(xiang)艾德禮)和(he)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de)波茨坦(tan)(tan)舉行的(de)第二(er)次大戰期間的(de)第三次、也是(shi)最(zui)后(hou)一次三國(guo)(guo)首(shou)(shou)腦(nao)會議,史稱“波茨坦(tan)(tan)會議”。這次會議對于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de)最(zui)后(hou)勝利(li)具有重大意義,并就戰后(hou)許多重大問題達成了協議,從(cong)而確立了戰后(hou)世(shi)界的(de)政(zheng)治格局。
日內(nei)瓦會(hui)議(yi)是(shi)中國首次以(yi)五大國之一的(de)(de)地位和(he)(he)身份參(can)加討(tao)論重大國際問題的(de)(de)會(hui)議(yi),會(hui)議(yi)于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shi)日內(nei)瓦舉行,會(hui)議(yi)的(de)(de)目的(de)(de)是(shi)討(tao)論和(he)(he)平解決朝(chao)鮮(xian)問題和(he)(he)恢復(fu)印(yin)度支那和(he)(he)平問題。出席會(hui)議(yi)的(de)(de)除(chu)了中國、蘇聯、英國、法國、美國5個大國的(de)(de)代表外,還有朝(chao)鮮(xian)民(min)主主義(yi)人民(min)共和(he)(he)國、大韓民(min)國和(he)(he)以(yi)“聯合國軍”名義(yi)派兵參(can)加朝(chao)鮮(xian)戰爭(zheng)的(de)(de)澳大利亞、加拿大、希臘、菲律賓(bin)、盧森堡、新(xin)西蘭、泰國、土耳(er)其、比(bi)(bi)利時(shi)、哥倫比(bi)(bi)亞、阿比(bi)(bi)西尼亞(今埃塞俄比(bi)(bi)亞)和(he)(he)荷蘭。
萬(wan)隆會議(yi)是(shi)由29個亞(ya)非(fei)國(guo)(guo)家(jia)和地區(qu)(qu)的(de)(de)(de)政府代表團(tuan)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zai)印度(du)尼西亞(ya)萬(wan)隆召開的(de)(de)(de)亞(ya)非(fei)會議(yi),這是(shi)亞(ya)非(fei)國(guo)(guo)家(jia)和地區(qu)(qu)第一次在(zai)沒有殖(zhi)(zhi)民(min)(min)國(guo)(guo)家(jia)參加(jia)的(de)(de)(de)情(qing)況下討(tao)論(lun)亞(ya)非(fei)人(ren)(ren)民(min)(min)切身利益的(de)(de)(de)大(da)型國(guo)(guo)際會議(yi)。萬(wan)隆會議(yi)主要(yao)討(tao)論(lun)了(le)(le)(le)保(bao)衛和平(ping),爭(zheng)取民(min)(min)族獨立(li)和發展民(min)(min)族經(jing)濟等(deng)各國(guo)(guo)共(gong)同(tong)(tong)關(guan)心的(de)(de)(de)問題。主要(yao)目的(de)(de)(de)是(shi)促進(jin)亞(ya)非(fei)國(guo)(guo)家(jia)之(zhi)間的(de)(de)(de)經(jing)濟文(wen)化交流(liu),并共(gong)同(tong)(tong)抵制美國(guo)(guo)與(yu)(yu)蘇(su)聯的(de)(de)(de)殖(zhi)(zhi)民(min)(min)主義和新殖(zhi)(zhi)民(min)(min)主義活動。會議(yi)通(tong)過了(le)(le)(le)《亞(ya)非(fei)會議(yi)最后(hou)公報》,其(qi)中《關(guan)于促進(jin)世界(jie)和平(ping)與(yu)(yu)合作的(de)(de)(de)宣言》提(ti)出了(le)(le)(le)處理國(guo)(guo)際關(guan)系的(de)(de)(de)十項原則(ze),這十項原則(ze)體現了(le)(le)(le)亞(ya)非(fei)人(ren)(ren)民(min)(min)為反帝反殖(zhi)(zhi)、爭(zheng)取民(min)(min)族獨立(li)、維護世界(jie)和平(ping)而團(tuan)結合作、共(gong)同(tong)(tong)斗爭(zheng)的(de)(de)(de)崇高思想和愿望,被稱之(zhi)為萬(wan)隆精神。
2022召開的國際會議有聯合國大會、金磚(zhuan)峰會、G20峰會、聯合國氣候變(bian)化大會、亞太經合組織...
2022金(jin)(jin)磚(zhuan)會(hui)議在哪(na)舉行(xing)?中國是2022年金(jin)(jin)磚(zhuan)國家(jia)主席國,因此(ci)2022年金(jin)(jin)磚(zhuan)國家(jia)峰會(hui)在中國...
學(xue)術會議是一種以促(cu)進科(ke)學(xue)發(fa)展、學(xue)術交流、課題研究等學(xue)術性話題為主題的會議。2022年(nian)國內外...
我們(men)常常看到峰會(hui)(hui)、論(lun)壇(tan)、會(hui)(hui)議、博覽會(hui)(hui)、展銷會(hui)(hui)之類的(de)新聞,這些活動看起(qi)來(lai)有些類似,但(dan)如果仔(zi)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