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zhou)電(dian)影(ying)大獎(jiang)(jiang)創(chuang)辦(ban)于2007年(nian),是由香港國際電(dian)影(ying)節(HKIFF)主辦(ban)的(de)(de)首個(ge)亞洲(zhou)電(dian)影(ying)獎(jiang)(jiang)項(xiang)。該(gai)獎(jiang)(jiang)的(de)(de)評獎(jiang)(jiang)范圍涉(she)及(ji)整個(ge)亞洲(zhou)地(di)區上一年(nian)度上映(ying)的(de)(de)電(dian)影(ying),評審團由多位國際影(ying)壇舉足輕重的(de)(de)人士組(zu)成,每年(nian)于入(ru)圍名單中挑(tiao)選(xuan)最(zui)優秀(xiu)的(de)(de)作品(pin),頒(ban)發多項(xiang)大獎(jiang)(jiang)及(ji)特別獎(jiang)(jiang)。
2023亞(ya)洲(zhou)(zhou)(zhou)(zhou)電影大獎(jiang)(jiang)獲獎(jiang)(jiang)名(ming)單公布,本年度(du)共有31部入(ru)圍影片,分(fen)(fen)別來(lai)自(zi)22個國家及(ji)地區(qu),其(qi)中由樸贊郁執導的《分(fen)(fen)手的決(jue)心》領(ling)跑(pao)名(ming)單,獲得了(le)(le)十項(xiang)提名(ming)。本屆亞(ya)洲(zhou)(zhou)(zhou)(zhou)電影大獎(jiang)(jiang)最(zui)佳男女主角分(fen)(fen)別為梁朝偉和湯唯,最(zui)佳導演(yan)頒(ban)給了(le)(le)日本導演(yan)是(shi)枝裕和。值(zhi)得關注的是(shi),2023亞(ya)洲(zhou)(zhou)(zhou)(zhou)電影大獎(jiang)(jiang)的“終身成就獎(jiang)(jiang)”頒(ban)予了(le)(le)一(yi)代功夫巨(ju)星(xing)洪金寶(bao),以表彰其(qi)為亞(ya)洲(zhou)(zhou)(zhou)(zhou)電影帶來(lai)的巨(ju)大貢(gong)獻及(ji)深遠影響。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最佳電影 | 《駕駛我的車》 |
最佳導演 | 是枝裕和《掮客》 |
最佳男主角 | 梁朝偉《風再起時》 |
最佳女主角 | 湯唯《分手的決心》 |
最佳男配角 | 宮澤冰魚《利己主義》 |
最佳女配角 | 金素辰《非常宣言》 |
最佳新導演 | 久美成列《一個和四個》 |
最佳新演員 | 麥沛東《正義回廊》 |
最佳編劇 | 鄭瑞景、樸贊郁《分手的決心》 |
最佳剪接 | 山崎梓《駕駛我的車》 |
最佳攝影 | 呂松野《一個和四個》 |
最佳原創音樂 | 石橋英子《駕駛我的車》 |
最佳造型設計 | 吳里璐、葉嘉茵《梅艷芳》 |
最佳美術指導 | 柳星姬《分手的決心》 |
最佳視覺效果 | 鄒志盛、梁偉杰、郭泰、羅慧媚《明日戰記》 |
最佳音響 | 杜篤之、吳書瑤《梅艷芳》 |
新世代獎 | 池昌旭 |
最佳衣著獎 | 阿部寬 |
卓越亞洲電影人大獎 | 阿部寬 |
亞洲電影貢獻榮譽大獎 | 梁朝偉 |
終身成就獎 | 洪金寶 |
獎項名稱 | 提名名單 |
最佳電影獎 | 《分手的決心》 《駕駛我的車》 《詩人》 《PonniyinSelvan:I》 《當浪潮已逝》 |
最佳編劇獎 | 馬克布爾·穆巴拉克《他的自傳》,劉江江、宇敏《人生大事》,鄭瑞景 、樸贊郁《分手的決心》,濱口龍介、大江崇允《駕駛我的車》,拉夫·迪亞茲《當浪潮已逝》 |
最佳導演獎 | 是枝裕和《掮客》,樸贊郁《分手的決心》,濱口龍介《駕駛我的車》,達赫讓·奧米爾巴耶夫《詩人》,周戴維《回首爾》 |
最佳男主角獎 | 西島秀俊《駕駛我的車》,樸海日《分手的決心》,梁朝偉《風再起時》,張譯《萬里歸途》,莫森·坦納班德 《第三次世界大戰》,鈴木亮平《利己主義》 |
最佳女主角獎 | 湯唯《分手的決心》,張艾嘉《燈火闌珊》,林嘉欣《美國女孩》,哈皮·薩爾瑪《過去,如今和之后》,倍賞千惠子《歲月自珍》 |
最佳男配角獎 | 岡田將生《駕駛我的車》,宮澤冰魚《利己主義》,任時完《非常宣言》,吳光祿《回首爾》,許冠文《風再起時》 |
最佳女配角獎 | 安藤櫻《那個男人》,勞拉·巴蘇基《過去,如今和之后》,金素辰《非常宣言》,殷桃《萬里歸途》,河合優實《歲月自珍》 |
最佳新演員獎 | 王丹妮《梅艷芳》,IU《掮客》,楊恩又《人生大事》,樸敏智《回首爾》,麥沛東《正義回廊》 |
最佳新導演獎 | 馬克布爾·穆巴拉克《他的自傳》,塞姆·薩迪克《樂土》,久美成列《一個和四個》,早川千繪《歲月自珍》,金世仁《兩位穿著同樣內衣的女子》 |
最佳剪接獎 | 金宰范《分手的決心》,朱琳、魏永、高瓊嘉麗《人生大事》,山崎梓《駕駛我的車》,杜尼亞西喬夫《回首爾》,A. Sreekar PRASAD《龐尼因塞爾文:第一部分》 |
最佳攝影獎 | Batara GOEMPAR《過去,如今和之后》,金智龍《分手的決心》,呂松野《一個和四個》,浦田秀穗《歲月自珍》,拉維瓦爾曼《龐尼因塞爾文:第一部分》 |
最佳原創音樂獎 | 曹永旭《分手的決心》,石橋英子《駕駛我的車》,阿拉·拉卡·拉赫曼《龐尼因塞爾文:第一部分》,杰若米阿卡什、克里斯托夫繆塞《回首爾》,巴赫曼·戈巴迪、維達耶爾德勒姆《四面墻》 |
最佳造型設計獎 | 趙相慶《外星+人》,吳里璐、葉嘉茵《梅艷芳》,Retno Ratih DAMAYANTI《過去,如今和之后》,筱冢奈美《利己主義》,艾卡拉哈尼《龐尼因塞爾文:第一部分》 |
最佳美術指導獎 | 維達西爾維婭帕薩里布《過去,如今和之后》,柳星姬《分手的決心》,李淼《萬里歸途》,索塔·薩拉尼《龐尼因塞爾文:第一部分》,雷楚雄、黃敏軒《風再起時》 |
最佳視覺效果獎 | 諸葛升《外星+人》,魏明、張帆、施雯、蔡猛《獨行月球》,斯瑞尼瓦斯莫漢《RRR》,佐藤敦紀《新·奧特曼》,鄒志盛、梁偉杰、郭泰、羅慧媚《明日戰記》 |
最佳音響獎 | 金石源《分手的決心》,野村美紀、大保達哉《駕駛我的車》,杜篤之、吳書瑤《梅艷芳》,Vincent VILLA《回首爾》,Ashwin RAJASHEKAR《R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