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shi)科(ke)普(pu)基(ji)地(di)包(bao)括(kuo)科(ke)技場館類(lei)、科(ke)普(pu)研發類(lei)和(he)科(ke)技傳播類(lei)三(san)類(lei),除符合基(ji)本條(tiao)件(jian)(jian)外,每類(lei)科(ke)普(pu)基(ji)地(di)還需(xu)具備相(xiang)應的申報(bao)條(tiao)件(jian)(jian)。
基本條件
(一)申(shen)報命(ming)名為(wei)北京市(shi)科普基地,應為(wei)北京市(shi)行政區域內登記(ji)或(huo)注冊(ce)的(de)法人單(dan)位或(huo)受(shou)法人單(dan)位依(yi)法委托(tuo)獨立開展科普活(huo)動的(de)單(dan)位。
(二)制(zhi)定了科(ke)普(pu)(pu)工(gong)作(zuo)管理制(zhi)度(du)和(he)年度(du)科(ke)普(pu)(pu)工(gong)作(zuo)計劃,有一定數(shu)量的專職科(ke)普(pu)(pu)工(gong)作(zuo)人員;有開(kai)展經(jing)常性科(ke)普(pu)(pu)工(gong)作(zuo)的經(jing)費來源;具備(bei)開(kai)展科(ke)普(pu)(pu)工(gong)作(zuo)的場所(suo)或線(xian)上科(ke)普(pu)(pu)服(fu)務載體。
(三)面(mian)向(xiang)公眾(zhong)開展群眾(zhong)性(xing)、社(she)會性(xing)和(he)經常(chang)性(xing)的科普活動,對中小學(xue)生給予優先和(he)優惠。
每類科普基地申報條件
(一)科(ke)技(ji)場館(guan)類(lei)機構包括科(ke)技(ji)館(guan)、自然博物(wu)館(guan)、天(tian)文館(guan)(站(zhan)、臺)、氣象臺(站(zhan))、地震臺(站(zhan))以及高校(xiao)和科(ke)研(yan)機構設立的(de)對外開(kai)放的(de)植物(wu)園、標(biao)本(ben)館(guan)、陳列館(guan)等。
1.科技館應面(mian)(mian)向公眾開展《中華人民(min)共和國(guo)科學技術(shu)普及法》所規定(ding)的科普活動;有開展科普活動的專職科普工(gong)作(zuo)(zuo)人員、場所、設(she)施、工(gong)作(zuo)(zuo)經費等條件;室內科普展示面(mian)(mian)積不(bu)少于(yu)1500平方米,年服務人數不(bu)少于(yu)2萬人。
2.博物館(guan)(guan)、天(tian)文館(guan)(guan)(站(zhan)、臺)、氣象臺(站(zhan))、地震臺(站(zhan))以及高校和科(ke)研機構設立的對外開(kai)放(fang)(fang)的植物園、標(biao)本(ben)館(guan)(guan)、陳列館(guan)(guan)等,應面(mian)向(xiang)公眾(zhong)開(kai)展(zhan)《中華人民(min)共和國(guo)科(ke)學(xue)技(ji)術普(pu)及法》所規(gui)定(ding)的科(ke)普(pu)活動,有(you)(you)穩定(ding)的科(ke)普(pu)活動投入;有(you)(you)適合常年向(xiang)公眾(zhong)開(kai)放(fang)(fang)的科(ke)普(pu)設施、器材和場所等,每(mei)年向(xiang)公眾(zhong)開(kai)放(fang)(fang)不(bu)少于(yu)(yu)200天(tian),每(mei)年對中小學(xue)生實行優(you)惠或免費開(kai)放(fang)(fang)的時(shi)間(jian)不(bu)少于(yu)(yu)20天(tian)(含(han)法定(ding)節假日);有(you)(you)常設內(nei)部科(ke)普(pu)工作機構,并配備有(you)(you)必要的專職科(ke)普(pu)工作人員;室內(nei)科(ke)普(pu)展(zhan)示面(mian)積不(bu)少于(yu)(yu)500平方(fang)米(mi),年服務人數(shu)不(bu)少于(yu)(yu)5000人。
3.公(gong)園、醫療機構、企事(shi)業單位等(deng)設(she)立(li)的科(ke)(ke)技場館(guan),及重點實驗室、工程(cheng)中(zhong)心等(deng)科(ke)(ke)技創新平臺,應面向(xiang)公(gong)眾(zhong)開展(zhan)《中(zhong)華人(ren)民(min)共和國科(ke)(ke)學技術(shu)普(pu)(pu)及法》所規定(ding)的科(ke)(ke)普(pu)(pu)活(huo)動,有穩(wen)定(ding)的科(ke)(ke)普(pu)(pu)活(huo)動投(tou)入(ru);有適合常年向(xiang)公(gong)眾(zhong)開放的科(ke)(ke)普(pu)(pu)設(she)施、器材和場所等(deng),每年向(xiang)公(gong)眾(zhong)開放不少于(yu)100天(tian);配備(bei)有必要(yao)的專(zhuan)職科(ke)(ke)普(pu)(pu)工作人(ren)員;室內(外)固定(ding)科(ke)(ke)普(pu)(pu)展(zhan)示面積不少于(yu)200平方(fang)米(mi)。
(二)科(ke)(ke)普(pu)(pu)研(yan)發(fa)(fa)(fa)類(lei)機構應(ying)從事科(ke)(ke)普(pu)(pu)設(she)備(bei)(bei)、展品、教(jiao)具等科(ke)(ke)普(pu)(pu)產品的(de)研(yan)究(jiu)(jiu)開發(fa)(fa)(fa)。有(you)明確的(de)研(yan)究(jiu)(jiu)開發(fa)(fa)(fa)方向和年(nian)(nian)度研(yan)究(jiu)(jiu)開發(fa)(fa)(fa)計(ji)劃,有(you)固定的(de)場所、儀器設(she)備(bei)(bei)及其他必需的(de)研(yan)發(fa)(fa)(fa)條件;研(yan)究(jiu)(jiu)開發(fa)(fa)(fa)人(ren)員不少(shao)于8名(ming);每(mei)年(nian)(nian)投(tou)入的(de)科(ke)(ke)普(pu)(pu)產品研(yan)究(jiu)(jiu)開發(fa)(fa)(fa)經費(fei)應(ying)不低于本單位研(yan)發(fa)(fa)(fa)費(fei)用的(de)30%;每(mei)年(nian)(nian)研(yan)發(fa)(fa)(fa)的(de)科(ke)(ke)普(pu)(pu)設(she)備(bei)(bei)、展品、教(jiao)具等科(ke)(ke)普(pu)(pu)產品不少(shao)于10個并(bing)實際用于開展科(ke)(ke)普(pu)(pu)活動(dong)。
(三(san))科(ke)技傳(chuan)(chuan)播(bo)類機構應具(ju)有廣泛的(de)社會影(ying)響(xiang)力,包括廣播(bo)電(dian)視(shi)臺(tai)、網站、報(bao)社、雜志社、出版社、企業(ye)等,有專(zhuan)(zhuan)門從事科(ke)普(pu)(pu)內容策劃(hua)、制作(zuo)(zuo)、編輯等職能的(de)部門和不(bu)少(shao)于(yu)5名(ming)的(de)專(zhuan)(zhuan)職科(ke)普(pu)(pu)工作(zuo)(zuo)人(ren)員;每年(nian)(nian)原(yuan)創(chuang)科(ke)普(pu)(pu)圖文不(bu)少(shao)于(yu)100篇,或原(yuan)創(chuang)科(ke)普(pu)(pu)圖書(shu)出版不(bu)少(shao)于(yu)2本,或原(yuan)創(chuang)科(ke)普(pu)(pu)音(yin)頻、視(shi)頻不(bu)少(shao)于(yu)10個;原(yuan)創(chuang)科(ke)普(pu)(pu)內容在主流平臺(tai)傳(chuan)(chuan)播(bo),每年(nian)(nian)覆蓋(gai)人(ren)群(qun)不(bu)少(shao)于(yu)10萬人(ren)次。
序號 | 單位名稱 | 基地名稱 | 申報類型 | 所在區 |
1 | 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青少年科技館 | 崇文青少年科技館 | 科技場館 | 東城區 |
2 | 北京市西城區青少年科學技術館 | 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 | 科技場館 | 西城區 |
3 | 北京科技報社 | 北京科技報社 | 科技傳播 | 朝陽區 |
4 | 中國科學技術館 | 中國科技館 | 科技場館 | 朝陽區 |
5 | 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協會 | 北京巾幗科普基地 | 科技傳播 | 海淀區 |
6 |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 航航佳佳航天探索體驗中心 | 科普研發 | 海淀區 |
7 | 北京市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 北京市老年數字素養科普基地 | 科普研發 | 海淀區 |
8 |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教育基地 | 科技場館 | 海淀區 |
9 | 北京市南水北調團城湖管理處 | 南水北調明渠紀念廣場科普基地 | 科技場館 | 海淀區 |
10 |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 北京交通大學人工智能與未來交通技術科普教育基地 | 科技場館 | 海淀區 |
11 | 中國航天博物館 | 中國航天博物館 | 科技場館 | 豐臺區 |
12 | 北京市石景山區科學技術館 | 石景山區科技館 | 科技場館 | 石景山區 |
13 | 北京文旺閣木作博物館 | 北京文旺閣木作博物館 | 科技場館 | 通州區 |
14 | 友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中國交通運輸工程教育實踐科普基地 | 科普研發 | 大興區 |
15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科技傳播 | 懷柔區 |
16 | 詹天佑紀念館 | 詹天佑紀念館 | 科技場館 | 延慶區 |
17 | 北京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 北京松山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基地 | 科技場館 | 延慶區 |
18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 汽車科普教育基地 | 科技場館 | 經開區 |
天津(jin)市(shi)科學(xue)技(ji)術局、天津(jin)市(shi)教育委員會、天津(jin)市(shi)科學(xue)技(ji)術協會公(gong)布了2023年天津(jin)市(shi)科普基地認(ren)定名...
北京市科(ke)(ke)學技(ji)術(shu)委員會(hui)、中關村科(ke)(ke)技(ji)園管理委員會(hui)、北京市科(ke)(ke)學技(ji)術(shu)協會(hui)組織開展了(le)2023年北京市...
河(he)北省科(ke)學技術廳(ting)公布了(le)第(di)三(san)批(pi)“河(he)北省科(ke)普示(shi)范基地”名(ming)單(dan),全(quan)省新認定(ding)125家(jia)省級科(ke)普示(shi)范基地...
上海(hai)市(shi)科(ke)學技術委員會發布(bu)了2023-2024年度上海(hai)市(shi)科(ke)普(pu)基地名(ming)單,共301家。其中,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