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陰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轄3個(ge)鎮、6個鄉。截(jie)至2021年末,全(quan)境(jing)東(dong)西長10公里,南北寬60公里,總面(mian)積4885平方公(gong)里,是呼和浩(hao)特面(mian)積最大(da)的區(qu)縣(xian)(旗)。武川縣(xian)農(nong)業資源豐富,武川馬(ma)鈴(ling)薯、武川莜面(mian)、武川蕎面(mian)等(deng)享譽(yu)區(qu)內(nei)外,2004年,武川(chuan)縣被(bei)西部12省(sheng)市(shi)新聞媒體(ti)評(ping)為(wei)“中國西部特色經濟最佳(jia)縣”、“馬鈴薯之鄉(xiang)”。武川縣(xian)旅游資(zi)源豐(feng)富,境內有哈(ha)達門森林公園、大青(qing)山避暑山莊、李齊溝自(zi)然(ran)保護(hu)區(qu)、井爾(er)溝、德勝(sheng)溝和(he)大青(qing)山抗(kang)日根據地(di)遺址(zhi)以及(ji)淖爾(er)梁(liang)高(gao)山濕地(di)保護(hu)區(qu)等自(zi)然(ran)資(zi)源。
和(he)林格爾縣位于(yu)內(nei)蒙古自治(zhi)區中南部(bu),呼和(he)浩特市南部(bu),地處(chu)晉蒙交界區、呼包鄂“金三角”腹地,轄4鄉4鎮1個(ge)經濟開(kai)發區,150個行政村和10個(ge)社區,居住著蒙、漢、回(hui)、滿等14個民族。和林(lin)格爾縣屬內蒙古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di)帶,地(di)形地(di)貌多樣,山、丘(qiu)、川(chuan)兼備(bei),素有“五丘三山二分川(chuan)”之說,全縣總(zong)面積3436平方公(gong)里(li),其中,耕地總面積136萬畝,森林面積180萬畝,覆蓋率35%。
清水河(he)縣因(yin)境內有清水河(he)而得(de)名,位于內蒙古自治(zhi)區中部,呼和(he)浩特市最(zui)南(nan)端,整體位置處于“呼包鄂”為(wei)核心的西部經濟腹地,是自治區及首(shou)府向南開放(fang)的重要窗口,是兩省三市(shi)三縣交匯(hui)處(chu)。據MAIgoo小編了解,截至2022年3月,清水河(he)縣轄4鎮4鄉和1個工業園區,全縣總(zong)面積2859平方公里,享(xiang)有(you)“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dan)位”“全(quan)國(guo)生態建(jian)設突出貢獻先(xian)進集體”等榮譽稱(cheng)號,有老牛(niu)灣黃(huang)河大峽谷、老牛(niu)坡紅色教育基地2個4A級(ji)景區,還有獨具特色的(de)老牛灣國(guo)家地質公(gong)園和渾(hun)河國(guo)家濕地公(gong)園。
土(tu)(tu)默(mo)特左旗(qi),簡(jian)稱土(tu)(tu)左旗(qi),位(wei)于(yu)內蒙古自治(zhi)區中部,大青山南麓的土(tu)(tu)默(mo)川平原上,有1個(ge)國家(jia)級農業示范區(qu)、1個國家級高(gao)新技術產業開發區(qu),轄6個鎮、2個鄉,是(shi)呼(hu)和浩特所轄唯一的旗,也是(shi)一個蒙古(gu)族(zu)(zu)、漢族(zu)(zu)、回族(zu)(zu)、滿族(zu)(zu)、壯族(zu)(zu)等35個民(min)族和睦相處的多民(min)族聚居旗,先后榮獲國(guo)家衛生(sheng)縣城、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城市(shi)、中(zhong)國(guo)西部(bu)百強(qiang)縣市(shi)等榮譽稱號。據Maigoo小編了解,截至2022年,土默(mo)特左旗總面積2779平方公里(li),其中(zhong),全旗有耕地(di)170萬(wan)畝,林地109萬畝。
托(tuo)克托(tuo)縣(xian)隸(li)屬內蒙古自(zi)治(zhi)區(qu)首府呼和浩特(te)市,位于自(zi)治(zhi)區(qu)中(zhong)部、陰山南麓(lu)、黃河(he)上(shang)中(zhong)游分界處北岸的(de)土默川平原(yuan)上(shang)。截至2021年,托克托縣(xian)全(quan)縣(xian)總面(mian)積(ji)1416.8平方公里,轄5個鎮,建有1個(ge)自(zi)治區(qu)級工業園區(qu),1個自(zi)治區級農業產業化基地、2個自治區級服(fu)務業(ye)集聚區。托克(ke)托縣歷史悠久(jiu)、文(wen)化底蘊深(shen)厚。早(zao)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dai),就有人類(lei)在此繁(fan)衍生(sheng)息(xi)。境(jing)內有被考古界命名為“海生不浪(lang)文化”的新(xin)石器人(ren)類遺(yi)址。
賽罕區位于呼(hu)和浩特城(cheng)區東南部(bu),處在首府城(cheng)市(shi)拓展主方向(xiang)上,是呼(hu)和浩特市(shi)四區之一。截至2021年(nian)6月,全區總面(mian)積1025.2平方(fang)公里(li),其中(zhong)城區面(mian)積85平(ping)方公里,農區(qu)面積940平方(fang)公(gong)里,是首(shou)府面積最大(da)的(de)城區。賽罕區地(di)處美(mei)麗(li)富饒的(de)土默川平原(yuan),北依(yi)大(da)青(qing)山,南傍(bang)大(da)黑河,呈扇形,地(di)勢以(yi)平原(yuan)、山區、丘陵為主。賽罕區為呼和浩特(te)市的(de)政治、經濟(ji)、文化中心,地(di)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新城區(qu)(qu)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u)(qu)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東北部(bu),始建于清(qing)朝乾隆四年(1739年),是(shi)由清代建造的“綏遠城(cheng)”,俗稱“新城(cheng)”而得(de)名(ming),是呼(hu)和浩(hao)特市(shi)四區之(zhi)一。截至2021年(nian)末(mo),新城區(qu)行政區(qu)域總面積66055.78公(gong)頃(qing)(660.56平方公里(li)),其中耕地(di)面(mian)積7059.45公頃。新城區下轄保(bao)合(he)少鎮,成吉(ji)思汗大(da)街、海拉爾東路等8個街(jie)道辦事處和(he)鴻盛工業(ye)園(yuan)區,而保(bao)合(he)少鎮面積501.3平方公里,是新(xin)城區面積最大的街鎮。
玉泉區(qu)是(shi)呼和浩(hao)特的(de)發(fa)祥(xiang)地(di),地(di)處市(shi)區(qu)西(xi)南(nan),是(shi)呼和浩(hao)特市(shi)四(si)大(da)城區(qu)之一(yi),得名源于清(qing)朝康熙皇(huang)帝西(xi)征噶(ga)爾丹途(tu)經此(ci)地(di)“御馬刨泉”的美麗傳(chuan)說,有(you)著400多年的歷史。玉泉區(qu)(qu)人杰地靈,歷史文(wen)化底蘊濃厚,自(zi)古以來就是(shi)塞外的經濟貿易(yi)中心。玉泉區(qu)(qu)轄一鎮、八個辦(ban)事(shi)處(chu)和一個自(zi)治(zhi)區(qu)(qu)級工業(ye)園區(qu)(qu),全區(qu)(qu)總面積(ji)258平方公(gong)里。
回民區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區的西北部,東面與新城區、賽罕區交界,南面與玉泉區相鄰,西面與金川經濟開發園區、土默特左旗接壤,北面與武川縣毗鄰,是呼和浩特市四大城區之一,也是全市重要的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中心。回民區轄7個(ge)街道辦事(shi)處(chu)和1個(ge)鎮,轄區面(mian)積194平方公里(li),其中規劃(hua)城(cheng)區面積48平方公里,是(shi)內蒙古自治區(qu)(qu)面積(ji)最小(xiao)的(de)一個旗縣(xian)區(qu)(qu),也是(shi)呼和浩特面積(ji)最小(xiao)的(de)區(qu)(qu)。
研究聲明:呼和浩特各旗縣區面積排行榜,是MaiGoo小編根據呼和浩特市(shi)所(suo)轄9個行政區面積大小,依據《2021年(nian)(nian)內蒙古統計(ji)年(nian)(nian)鑒》數(shu)據及各區(qu)人民政府官網(wang)介紹,數(shu)據截止至2020年,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整理得出,面積(ji)(ji)為所(suo)轄區的(de)陸域(yu)面積(ji)(ji)(不包括海域(yu)面積(ji)(ji)),名(ming)單僅供參(can)考(kao),如(ru)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lun)/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