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于1987年,專注于琉璃制品的研發、設計與制作,產品涵蓋琉璃藝術擺件/琉璃器皿/琉璃配飾等,將民族文化與歷史情感融合體現在作品中
"琉(liu)璃",對琉(liu)璃工房而(er)言:是西漢(han)中山(shan)靖王墓(mu)的琉(liu)璃耳杯(bei)的"琉(liu)璃";是唐代詩人白居(ju)易詩里"彩云易散琉(liu)璃脆(cui)"的"琉(liu)璃";是佛經(jing)"藥師琉(liu)璃光如(ru)來(lai)本愿(yuan)經(jing)"里,"愿(yuan)我來(lai)世,得菩提時,身(shen)如(ru)琉(liu)璃,內外(wai)明(ming)澈"的"琉(liu)璃"。
琉璃,對琉璃工房而言;不(bu)僅(jin)是一種材質,一種創作的媒(mei)介,而是一種精神,一種生命(ming)。
一九八七年,琉璃工房成立。"脫(tuo)蠟(la)鑄造法",也就是(shi)"pate-de-verre","Cire-Perdue",在一無所知的(de)情況下(xia),從黑暗中摸索(suo),努力將(jiang)脫(tuo)蠟(la)鑄造法的(de)創作空間(jian),提升到過(guo)去全世界不曾有過(guo)的(de)范圍和水準。
如今華人世界,上百家工作室,"琉璃"二(er)字被(bei)廣泛運用(yong),但有多少(shao)人知道"琉璃"的(de)意義?
"琉璃(li)",最早出現在西周(zhou),泛指(zhi)當時的(de)鉛鋇融制的(de)玻璃(li)。"工(gong)房",則在宋(song)明(ming)兩代,是說工(gong)作的(de)地方。琉璃(li)工(gong)房始終相(xiang)信,不(bu)重視思(si)想,不(bu)注入情感(gan),技(ji)法和(he)材質(zhi)永遠只能(neng)停留在技(ji)法和(he)材質(zhi)的(de)層面。
因此,不(bu)用(yong)(yong)法文(wen),不(bu)用(yong)(yong)英(ying)文(wen),有意的(de)將"水晶玻(bo)璃"之名正式定為"琉璃",定義我們創作的(de)材(cai)質,述說琉璃工房(fang)依存在民族文(wen)化(hua)與歷史的(de)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