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29年,國內數字化試點示范醫院,重慶市泌尿外科研究所,集醫/教/研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三級甲等醫院
西(xi)南(nan)(nan)醫(yi)(yi)院(yuan)坐落于兩江環(huan)抱(bao)、山(shan)水(shui)相依的重慶市沙坪(ping)壩區高(gao)灘巖(yan)上,有(you)著悠久(jiu)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tong)。醫(yi)(yi)院(yuan)前(qian)身(shen)系(xi)國民政府中央醫(yi)(yi)院(yuan),1929年建(jian)于南(nan)(nan)京,1941 年遷至重慶,1950年正(zheng)式命名,現為(wei)第(di)三(san)軍醫(yi)(yi)大學第(di)一(yi)附屬醫(yi)(yi)院(yuan)、西(xi)南(nan)(nan)臨床(chuang)醫(yi)(yi)學院(yuan)。經過(guo)80多年的建(jian)設(she)發(fa)展,業已成為(wei)一(yi)所集醫(yi)(yi)、教(jiao)(jiao)、研于一(yi)體的大型(xing)綜合性現代化“三(san)級(ji)甲(jia)等”醫(yi)(yi)院(yuan)。醫(yi)(yi)院(yuan)占地面積(ji)(ji)300余(yu)畝,建(jian)筑面積(ji)(ji)36萬(wan)(wan)平方米,展開床(chuang)位(wei)2900余(yu)張,儀器設(she)備(bei)總值15億元,擁有(you)達芬奇手術(shu)機器人(ren)(ren)、PET/CT、3.0MRI、雙源(yuan)螺旋CT、ECT、腦磁(ci)圖(tu)、大型(xing)高(gao)壓氧艙群、神經導航系(xi)統(tong)等一(yi)系(xi)列高(gao)精尖診療設(she)備(bei)。2016年門急診量382萬(wan)(wan)人(ren)(ren)次(ci)(ci)、收容量13.2萬(wan)(wan)人(ren)(ren)次(ci)(ci)、手術(shu)量9.6萬(wan)(wan)臺次(ci)(ci),醫(yi)(yi)教(jiao)(jiao)研護工作協調發(fa)展,辦院(yuan)綜合實力國內(nei)一(yi)流。
學科優勢明顯。擁有國家學科10個(燒傷科、肝膽外科、感染病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骨科、胸心外科、整形外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國家培育學科2個(消化內科、眼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學科1個(中西醫結合科),全軍醫學研究所7個(燒傷科、肝膽外科、感染病科、泌尿外科、消化內科、神經外科、病理科),全軍醫學專科、專病中心7個(骨科、眼科、普通外科、檢驗科、婦產科、心血管內科、康復理療科),全軍衛生信息基地1個,國家實驗室2個,“組織工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均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及重慶市學科。
人才實力雄厚。先后產生工程院院士2名,現有重慶市醫口惟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院士后備人選2名。有各類技術人員50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45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4名,“973”科學家4名,長江學者1名,國家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博士、碩士生導師209人。
醫療特色突出。形成了創(燒) 傷、消化系疾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病、泌尿系疾病、眼病、腫瘤綜合診治、康復整形等八大臨床優勢領域;培育了乳腺、關節、風濕病、眼底病、前列腺疾病、疼痛治療、心理治療、優生優育等八大臨床專病特色;鍛造了大器官移植(心、肝、腎、多器官聯合)、全系列微創外科(各系統腹腔鏡、介入、內鏡、射頻)、危急重癥救治、組織工程修復、基因診斷治療等五大臨床核心技術。
科技創新活躍。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6項,軍隊(省部級)科技進步(醫療成果)一等獎35項、二等獎146項。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 1200 余項,其中“973”、“863”等國家重大項目62余項,獲科研經費5.8億元。在國外SCI收錄雜志發表論文900余篇,單篇影響因子53.3。2
醫院始(shi)終(zhong)堅持姓(xing)(xing)軍為兵、姓(xing)(xing)軍為戰的(de)辦院方向,秉(bing)承“做行業(ye)典范、建(jian)一(yi)流(liu)名院”的(de)建(jian)院理(li)念,按照“適度(du)規模、內涵(han)建(jian)設、創新發展,以質(zhi)量(liang)特色取勝”的(de)發展思(si)路,努力(li)建(jian)設“躋(ji)身世界一(yi)流(liu)名院方陣(zhen)的(de)研究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