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介紹
字(zi)母碑:以阿拉伯(bo)字(zi)母為基礎的哈薩克(ke)族文字(zi)。圖為字(zi)母碑展示哈薩克(ke)古老的語言(yan)文字(zi)。
人生(sheng)禮儀:展(zhan)現(xian)在我(wo)們面前(qian)的(de)這(zhe)一組雕(diao)塑(su),生(sheng)動形象地節選了哈薩(sa)克人從出生(sheng)到(dao)年邁時的(de)不同場景。
草原(yuan)石(shi)人:考古界認為,新疆石(shi)人最早起(qi)源于公元(yuan)前1200年左右。是薩滿教的(de)一種(zhong)表現形式。它不僅是對(dui)(dui)英雄的(de)崇(chong)拜,也是對(dui)(dui)祖先的(de)崇(chong)拜。
老鷹與龜:幸運之(zhi)"髀(bi)石(shi)":"髀(bi)石(shi)",又(you)名羊拐。髀(bi)石(shi)具有2000多年的(de)歷史,在哈(ha)薩克民族傳統的(de)游牧生活中,牛、羊髀(bi)石(shi)作(zuo)為(wei)玩具,娃娃、大人(ren)用來游戲,更重(zhong)要(yao)的(de)是(shi)友(you)人(ren)們把它作(zuo)為(wei)珍(zhen)貴(gui)的(de)“吉利之(zhi)物”相互(hu)贈送。
氈(zhan)房展示:哈薩克族古代部落(luo)首(shou)領使用(yong)的木(mu)制巨型氈(zhan)房1座,該(gai)氈(zhan)房直徑12米(mi)(mi),座落(luo)在一個長度18米(mi)(mi)、高度1.2米(mi)(mi),由(you)8匹戰馬牽拉的純樺木(mu)打造的大(da)型馬車(che)上,內部裝飾(shi)完全按照古代部落(luo)首(shou)領的原型進行復原仿制的。
加工(gong)展示體(ti)驗坊:專門(men)加工(gong)展示哈薩克族傳統奶制(zhi)品、刺繡(xiu)、手工(gong)藝品(陶瓷)、民族樂器(qi)制(zhi)作。
塔依哈(ha)贊(zan):哈(ha)薩克民族舉辦(ban)大型慶祝活動時(shi),用“塔依哈(ha)贊(zan)”(Tayhazan)(大鍋)來煮肉,接待來自(zi)四面八方(fang)的客人。
三角爐:(mose)。哈薩克民族的生活用具。寓意著民族團結,和諧社會和熱情迎接天下來客。
馬(ma)(ma)術表演、民(min)族(zu)(zu)歌(ge)舞演藝(yi):哈薩克族(zu)(zu)是馬(ma)(ma)背上的(de)民(min)族(zu)(zu),為(wei)更好的(de)讓游客了解哈薩克民(min)族(zu)(zu)對(dui)馬(ma)(ma)的(de)感情(qing),我(wo)們修建了一個可以(yi)容納500人(ren)的(de)馬(ma)(ma)術大看臺,在游客欣賞(shang)優美的(de)哈薩克民(min)族(zu)(zu)歌(ge)舞演藝(yi)時,可以(yi)觀看賽馬(ma)(ma)、叼羊、姑娘追等民(min)族(zu)(zu)體育活動。
遛馬區:可以騎(qi)馬游(you)覽美麗的阿(a)貢蓋提草原(yuan),草原(yuan)漫步,領略大草原(yuan)的無(wu)限風(feng)光。縱馬馳騁體(ti)驗馬背民族的豪情。
照(zhao)相區:在(zai)這里,可以(yi)穿戴哈薩克民族服裝在(zai)草原上與駿馬、雄鷹、駱駝(tuo)等(deng)合影留念。
民族特色餐(can)飲(yin)住宿(su)區:以哈薩克(ke)族的(de)(de)傳(chuan)統美食為(wei)主,倡導(dao)綠色飲(yin)食,設立了8間原生態(tai)的(de)(de)哈薩克(ke)氈(zhan)房,一間80平米的(de)(de)尖(jian)頂帳篷(peng),可(ke)以同時容納200多人用餐(can),在用餐(can)時就可(ke)以更加的(de)(de)領會哈薩克(ke)的(de)(de)民族文化,為(wei)游客(ke)提供(gong)一個舒適(shi)的(de)(de)住宿(su)餐(can)飲(yin)環境。
草原石人(ren)在阿貢蓋提草原矗立了3000多(duo)年,期待與(yu)您的邂逅。
交通信息
由烏(wu)市(shi)乘坐開往阿勒(le)泰布爾津(jin)的(de)長途班(ban)車,或者在烏(wu)市(shi)乘坐前往阿勒(le)泰的(de)火車,由阿勒(le)泰乘坐前往布爾津(jin)的(de)汽(qi)車,均可到達(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