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10年(nian)10月(yue)20日(公歷11月(yue)21日),錢鐘書出生于江蘇無錫的一個教(jiao)育世家,伯(bo)父錢基成(cheng),父親錢基博(子(zi)泉),叔父錢基厚(錢孫卿)。
1925年,錢鐘書(shu)十五(wu)歲返家度暑假,乃(nai)得知(zhi)《古(gu)文辭類纂》《駢體(ti)文鈔(chao)》《十八家詩(shi)鈔(chao)》 等選(xuan)本,從此開始(shi)系(xi)統閱讀(du),是一生治(zhi)學之始(shi)。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wai)文系。入校不(bu)久就名(ming)震校園,不(bu)僅因為他(ta)數學只考了(le)15分,更主(zhu)要的是他(ta)的國(guo)文、英文水平高到讓(rang)同(tong)學拜(bai)服(fu)的地步(bu),其(qi)中英文更是獲(huo)得滿分,于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wai)文系錄取(qu)。
1932年,在清(qing)華大學古月堂(tang)前結識(shi)楊絳。
1933年(nian),與楊絳(jiang)訂婚。清華大(da)(da)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后,在(zai)上(shang)海(hai)光華大(da)(da)學(今華東師范(fan)大(da)(da)學)任教(jiao)。
1935年,以第(di)一(yi)名成績(87.95分,為歷屆中美和中英(ying)(ying)庚款平(ping)均分最高)考取英(ying)(ying)國庚子賠款公費留(liu)學生,赴英(ying)(ying)國牛津大學艾(ai)克(ke)賽特(te)學院英(ying)(ying)文系留(liu)學,與楊絳同船赴英(ying)(ying)。
1937年,以(yi)《十七十八世紀英國(guo)文學中的中國(guo)》一文獲牛津(jin)大學艾(ai)克賽(sai)特學院學士學位。之(zhi)后隨(sui)妻子(zi)楊絳赴法國(guo)巴黎大學從事(shi)研究(jiu)。女兒錢瑗(yuan)出生。
1938年(nian)秋,與楊絳乘法國郵(you)船回國。被(bei)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nian)轉赴國立藍田(tian)師(shi)范學院任(ren)英文(wen)系主任(ren),并開始(shi)了《談藝錄(lu)》的寫作。
在湘西兩年(nian)。完成(cheng)(cheng)《談藝錄》最初(chu)部分,約相當于(yu)《談藝錄》初(chu)稿的一(yi)半。完成(cheng)(cheng)《圍城》 的布(bu)局、構思(si),有(you)《中書君近詩》一(yi)冊。有(you)論文《中國詩和中國畫(hua)》。此文后來(lai)收入(ru)了(le)《開明書店二十周(zhou)年(nian)紀念文集(ji)》《舊文四(si)篇》和《七綴集(ji)》。
1941年,由(you)(you)廣(guang)西乘船到上(shang)(shang)海,珍珠港事件爆發,被困上(shang)(shang)海,任教(jiao)于震旦女子文(wen)理學校,其間完(wan)成了《談藝(yi)錄》《寫在人(ren)生邊上(shang)(shang)》的(de)寫作。散文(wen)隨筆集(ji)《寫在人(ren)生邊上(shang)(shang)》由(you)(you)開明書(shu)店出版,是“開明文(wen)學新刊”之一。寫作《圍城(cheng)》。其時(shi)困頓于上(shang)(shang)海淪陷區時(shi)期(qi)的(de)經歷和(he)情緒(xu),對(dui)《圍城(cheng)》題旨(zhi)和(he)書(shu)名(ming)的(de)確(que)定有重要的(de)影響。
1945年,抗戰(zhan)結(jie)束后,任上海(hai)暨南(nan)大學外文(wen)系教(jiao)授(shou)兼南(nan)京中(zhong)央圖書(shu)館英文(wen)館刊《書(shu)林季刊》編輯(ji)。在其(qi)后的三年中(zhong),其(qi)短篇小說《人獸鬼(gui)》、長篇小說《圍城》、詩文(wen)評(ping)《談藝錄》得以相繼(ji)出版,在學術(shu)界引起巨大反(fan)響。
1947年(nian),長篇(pian)小說《圍城》由(you)上海晨(chen)光出版公司(si)出版。
1949年(nian),回到(dao)清華任教。
1949—1953年(nian)內任(ren)清(qing)華大(da)(da)學外文系(xi)教授,并負(fu)責外文研(yan)究所事宜。1953年(nian)院(yuan)系(xi)調(diao)整,清(qing)華改為工科大(da)(da)學,文科部(bu)分(fen)并入北京大(da)(da)學。錢鐘書擺脫教務,在文學研(yan)究所工作。
1955—1957年(nian),在鄭振鐸、何其芳、王(wang)伯(bo)祥等人的(de)支(zhi)持(chi)下,窮兩年(nian)之力完成(cheng)了《宋詩(shi)選注》,選注了宋代81位詩(shi)人的(de)297首(shou)作品。
1957年(nian)因父病到湖(hu)北(bei)省親,有《赴鄂道中》五首(shou)絕句,寄寓了對當時形勢的感受。此年(nian)父親錢基博病逝。
1958年,《宋(song)詩選注》由人民文(wen)學(xue)出(chu)版社出(chu)版,列入中(zhong)國古典文(wen)學(xue)讀本叢(cong)書。
五十年代末成立《毛澤(ze)東(dong)詩詞(ci)》英譯本定稿小組(zu)(zu)。袁水拍任組(zu)(zu)長,喬冠華、錢(qian)鐘書、葉(xie)君健(jian)任組(zu)(zu)員。小組(zu)(zu)的工作至文化大革命爆發暫(zan)時中斷。
1966“文化大(da)(da)革命爆(bao)發。錢(qian)鐘(zhong)書(shu)、楊絳均被“揪出”作(zuo)(zuo)為(wei)“資產階級(ji)學(xue)術(shu)權威(wei)”,經受了沖擊。有人寫大(da)(da)字報誣陷錢(qian)鐘(zhong)書(shu)輕蔑(mie)領袖著作(zuo)(zuo),所幸錢(qian)鐘(zhong)書(shu)作(zuo)(zuo)為(wei)“先遣隊”去(qu)河南(nan)省羅山(shan)縣(xian)的“五七干校”,一度擔任過信(xin)件收(shou)發工作(zuo)(zuo)。
1969年11月,錢鐘書(shu)作(zuo)為“先遣隊”去河南省羅山縣的“五(wu)(wu)(wu)七(qi)干校”。不久,“五(wu)(wu)(wu)七(qi)干校”遷至(zhi)淮河邊上的河南息縣東(dong)岳。1970年7月,楊(yang)絳也來干校。在“五(wu)(wu)(wu)七(qi)干校”,錢鐘書(shu)一(yi)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zuo)。1970年6月,女婿(xu)王德(de)一(yi)被(bei)逼含冤自殺。
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鐘書返回北京,開始寫作《管錐篇》。
1975年,海外(wai)誤傳(chuan)錢鐘書的(de)死訊,在港、臺、日本等地引起了一(yi)陣(zhen)悼念活動。此誤傳(chuan)于1977年前后(hou)被澄清。《管(guan)錐編》初稿(gao)完成,此后(hou)又陸續(xu)修改(gai)。
1976年(nian),由錢(qian)鐘(zhong)書參與翻譯的《毛(mao)澤東詩(shi)詞》英譯本出版。詩(shi)作《老至》寄寓了對形勢(shi)的感受(shou)。
1979年4月至5月,六十(shi)九歲的錢鐘書(shu)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赴美國訪(fang)問。訪(fang)問了哥倫(lun)比亞大學、加利(li)福尼亞大學貝克萊分校等(deng),大受(shou)歡迎。《管錐編》 1—4冊由(you)中華書(shu)局相繼出(chu)版。《舊文四篇(pian)》由(you)上海古籍出(chu)版社出(chu)版,此書(shu)收(shou)有(you)《中國詩和中國畫(hua)》《讀〈拉奧孔〉》《通感(gan)》《林紓的翻(fan)譯》等(deng)4 篇(pian)文章。《宋(song)詩選(xuan)注》重印。
1980年11月(yue),赴日本訪問。在早(zao)稻田大學作《詩可以(yi)怨》的演講,《圍城》重印(yin)。
1982年(nian),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83年,以(yi)中(zhong)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身份主持(chi)中(zhong)美比較文學雙邊(bian)討論會,并致開幕詞。《人(ren)(ren)獸鬼》和《寫(xie)在人(ren)(ren)生(sheng)邊(bian)上(shang)》被列入(ru)上(shang)海抗戰(zhan)時期文學叢書。
1984年,錢鐘書的《也(ye)是集》由香港廣角鏡出版(ban)社(she)出版(ban)。
1985年,《七綴集(ji)》由上海古籍出(chu)版社出(chu)版。此書包(bao)括《舊文(wen)(wen)四篇》和(he)《也是集(ji)》上半部的3篇文(wen)(wen)章,共7篇文(wen)(wen)章。
1989年,《錢(qian)鐘書論學文選》由(you)舒(shu)展編成,由(you)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此(ci)書包含有錢(qian)鐘書新(xin)補手稿約20余萬字的內(nei)容。
1990年12月,電(dian)視連續劇《圍城》在中(zhong)央電(dian)視臺播出,獲(huo)得普遍好評(ping)。
1991年,全國18家(jia)電視臺(tai)拍(pai)攝《中國當(dang)代(dai)文(wen)化(hua)名(ming)人》,錢鐘書為首批36人之一(yi),但(dan)他(ta)謝絕拍(pai)攝。
1998年(nian)(nian)12月(yue)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shu)先生因病在北(bei)京(jing)逝(shi)世,享年(nian)(nian)88歲。
主要作品
散文
《十七世紀英國文學(xue)里的中國》
《寫(xie)在(zai)人生邊上(shang)》
《貓》
小說
《圍城》
學術著作
《談藝錄》
《宋詩選注》
《管錐編》
《管錐編增訂》
《也是集》
《槐聚詩存》
人物貢獻
錢先生在文(wen)學研究(jiu)和文(wen)學創作(zuo)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別是(shi)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wen)化和有(you)選擇地借鑒(jian)外(wai)來文(wen)化方面,具有(you)重要的啟示意義。
錢(qian)鐘(zhong)書以一(yi)種(zhong)(zhong)文(wen)(wen)(wen)化批判精神觀(guan)(guan)照中(zhong)國(guo)(guo)與世界。在(zai)精熟中(zhong)國(guo)(guo)文(wen)(wen)(wen)化和(he)通(tong)覽世界文(wen)(wen)(wen)化的(de)(de)基礎上,錢(qian)先生(sheng)在(zai)觀(guan)(guan)察中(zhong)西文(wen)(wen)(wen)化事物時,總是表(biao)現(xian)出一(yi)種(zhong)(zhong)清(qing)醒的(de)(de)頭腦和(he)一(yi)種(zhong)(zhong)深(shen)(shen)刻的(de)(de)洞(dong)察力(li)。他(ta)(ta)不拒(ju)絕(jue)任何一(yi)種(zhong)(zhong)理論(lun)學(xue)說,也不盲從(cong)任何一(yi)個權威。他(ta)(ta)畢(bi)生(sheng)致力(li)于確定中(zhong)國(guo)(guo)文(wen)(wen)(wen)學(xue)藝術(shu)(shu)在(zai)世界文(wen)(wen)(wen)學(xue)藝術(shu)(shu)宮殿(dian)中(zhong)的(de)(de)適當位置,從(cong)而促(cu)使中(zhong)國(guo)(guo)文(wen)(wen)(wen)學(xue)藝術(shu)(shu)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wen)(wen)(wen)學(xue)藝術(shu)(shu)的(de)(de)總的(de)(de)格局(ju)中(zhong)去(qu)。為此,他(ta)(ta)既深(shen)(shen)刻地(di)闡(chan)發了(le)中(zhong)國(guo)(guo)文(wen)(wen)(wen)化精神的(de)(de)深(shen)(shen)厚意(yi)蘊和(he)獨特(te)價值,也恰切地(di)指出了(le)其歷史(shi)局(ju)限(xian)性(xing)(xing)和(he)地(di)域局(ju)限(xian)性(xing)(xing)。他(ta)(ta)既批評中(zhong)國(guo)(guo)人(ren)由于某些幻覺而對本土(tu)文(wen)(wen)(wen)化的(de)(de)妄(wang)自尊大,又毫不留(liu)情地(di)橫掃了(le)西方人(ren)由于無(wu)知而以歐美(mei)文(wen)(wen)(wen)化為中(zhong)心的(de)(de)偏見。錢(qian)先生(sheng)對于推進中(zhong)外文(wen)(wen)(wen)化的(de)(de)交(jiao)流、使中(zhong)國(guo)(guo)人(ren)了(le)解西方的(de)(de)學(xue)術(shu)(shu)以及使西方人(ren)了(le)解中(zhong)國(guo)(guo)的(de)(de)文(wen)(wen)(wen)化,起了(le)很好的(de)(de)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