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昭慧塔
0 票數:0 #古塔#
高陵塔,又名昭慧塔,三陽寺塔。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原唐代三陽寺內,塔高53米,為密檐式磚塔,共十三級,頂為圓形寶瓶式。底層有南北兩個卷門,其余各層為正東、南、西、北四個卷門。每層疊澀出檐,用二磚和牙子各二磚交錯砌筑,第八磚后作出假飛椽挑檐,即反疊澀內收。各檐角微上挑,結構精巧。塔內梯內繞,可做攀登。
  • 所在地/隸屬: 陜西省西安(an)市(shi)高陵區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第六批(唐(tang))
詳細介紹 PROFILE +

簡介

該塔(ta)確切建(jian)筑年(nian)(nian)代不詳。明修(xiu)《高陵縣志》記載:“三陽寺(昭慧院)唐大(da)中年(nian)(nian)間創制,然(ran)有塔(ta)則非近代物矣。”

現據其(qi)構造及其(qi)它方面的資料(liao)佐證,當屬唐中期(qi)建筑(zhu)。

高陵塔(ta)(ta)(昭慧塔(ta)(ta)),1956年,公(gong)布(bu)為(wei)陜西省第一批重點文(wen)(wen)物(wu)保護(hu)單位。1981年陜西省文(wen)(wen)物(wu)局撥專款九萬元對塔(ta)(ta)進行保護(hu)維修。

1982年,由縣文(wen)管會對塔(ta)進(jin)行了一次(ci)較大規(gui)模的(de)維修,塔(ta)角檐(yan)恢(hui)復安裝了108個風鈴(ling)。2006年該(gai)塔(ta)被公布(bu)為(wei)全國(guo)第六批全國(guo)重點文(wen)物保護單位。在公布(bu)的(de)全國(guo)第六批文(wen)物保護單位名單中(zhong)高陵塔(ta)條取其古意名為(wei)“昭慧塔(ta)”。

現(xian)存一九八二年(nian)在重修古塔(ta)時(shi),從(cong)地宮中發現(xian)北(bei)魏造像碑座一個(ge)。

碑(bei)座周圍(wei)有線(xian)刻(ke)佛像及菩薩像。

另存一通明正(zheng)德(de)十六年(nian)(1521)重修昭慧院碑。

(以上資(zi)料參閱(yue)《高陵縣文物(wu)志(zhi)》9—21頁。《中國文物(wu)地圖集(ji)》137—138頁。)

相關資料

一、三陽(yang)寺塔:位于(yu)高陵縣(xian)城東南(nan),今高陵中學(xue)內,為八面(mian)十(shi)三級(ji)密(mi)檐(yan)式磚塔。通高53米,磚砌(qi)疊澀(se),菱角(jiao)(jiao)牙子(zi)出檐(yan),檐(yan)角(jiao)(jiao)微翹,每(mei)層檐(yan)下砌(qi)單昂斗拱,一層南(nan)北各(ge)辟一卷門,除第八層外,三層以上每(mei)層東、西、南(nan)、北各(ge)辟卷窗(chuang),塔剎為磚砌(qi)寶瓶狀(zhuang),塔身中空設梯,可旋繞登(deng)上頂層。

二、據《高陵縣志》記載:“三(san)陽(yang)寺(si),唐大中(zhong)年間創制。”

三(san)(san)、又據塔(ta)下(xia)明正德十六(liu)年(1521)碑(bei)記(ji)載(zai),塔(ta)原建于(yu)三(san)(san)陽(yang)寺(si)昭慧院內。因(yin)寺(si)址地處涇(jing)陽(yang)、咸陽(yang)、渭陽(yang)交(jiao)界處,故稱三(san)(san)陽(yang)寺(si),塔(ta)因(yin)寺(si)名(ming),故亦(yi)稱“三(san)(san)陽(yang)塔(ta)”。(見(jian)《陜西古(gu)塔(ta)》25頁)

四、《登高(gao)陵塔(ta)有感》 明·陳維寧

荒寺浮屠接太空,

登臨(lin)平步襲天風(feng)。

南山可望連秦塞,

渭(wei)水東流繞(rao)漢宮。

(摘(zhai)自《高陵縣文物(wu)志》19頁(ye))

歷史變遷

保護范圍:。

就在這座(zuo)塔向北30米處,就是歷史上人稱(cheng)“三絕碑”的(de)李(li)晟碑和碑亭。李(li)晟(字(zi)良器,727-793)-唐(tang)朝名將 綽號“萬人敵” 中唐(tang)頂梁柱。

為(wei)什么叫(jiao)三絕(jue)(jue)呢?李晟(sheng)聲(sheng)震中外,中唐名將,此一絕(jue)(jue)也;當時宰相裴(pei)度親(qin)自(zi)撰寫(xie)碑文,此二絕(jue)(jue)也;唐代著名書(shu)法(fa)家柳公權親(qin)自(zi)書(shu)丹(dan)(以(yi)便讓工(gong)匠刻在碑上),此三絕(jue)(jue)也。

所以后來金(jin)石(shi)學者(zhe)都把這個碑稱(cheng)為“三絕碑”。

碑連(lian)額高一丈四尺(chi)二寸(cun),寬五尺(chi)八寸(cun)二分,三十(shi)四行(xing)(xing),行(xing)(xing)六十(shi)一字。

裴(pei)度撰,柳公(gong)權正書,并(bing)篆(zhuan)額(e)。

此(ci)碑(bei)明代已多漫(man)漶,近拓石花滿布。

清孫承澤《庚子(zi)消夏(xia)記》云:“字雖剝落,然一看(kan)挺拔不群之(zhi)概,尚(shang)可捫而得之(zhi)也。”

與《金(jin)剛經》相比,加強了斬(zhan)釘截鐵、棱角分明、點畫爽利森挺、挺拔不(bu)群之概。

但是(shi)有些地方結(jie)字顯得拘謹(jin),局促(cu)。

陜西省重點文物(wu)保護單位。

原位于西安城東(dong)北高陵(ling)縣榆(yu)楚(chu)鄉馬(ma)北村(cun)東(dong)渭(wei)橋(qiao)北李晟墓西北200米處。

李晟為唐德宗(zong)時期大將,朱(zhu)泚作亂(luan),李晟率(lv)兵平叛,在東(dong)渭(wei)橋畔與朱(zhu)泚激戰獲勝,收復了京城。

碑(bei)由(you)裴(pei)度撰(zhuan)文,柳公(gong)權書丹,俗稱三絕碑(bei)。

自唐迄今,渭水北移4公(gong)里(li),為防止碑沒(mei)入渭水,遷碑至高(gao)陵縣文化館。

為了加強保護(hu),現移至高(gao)陵縣第一中(zhong)學校園(yuan)內。

本百科(ke)詞(ci)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我心明(ming)亮 】編(bian)輯上傳提供,詞條屬(shu)于開放詞條,當前頁(ye)面(mian)所展(zhan)示的(de)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rong)(rong)(rong)屬(shu)于注冊用(yong)戶個人編(bian)輯行(xing)為,與(yu)【昭慧塔】的(de)所屬(shu)企(qi)業/所有人/主體(ti)無關,網(wang)站不(bu)完全保證內容(rong)(rong)(rong)信息(xi)(xi)的(de)準確性、真實(shi)性,也不(bu)代表本站立(li)場(chang),各項數據(ju)信息(xi)(xi)存在(zai)更(geng)新不(bu)及時(shi)的(de)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fang)發布為準。如果頁(ye)面(mian)內容(rong)(rong)(rong)與(yu)實(shi)際(ji)情況不(bu)符(fu),可(ke)點擊(ji)“反饋”在(zai)線(xian)向網(wang)站提出修改,網(wang)站將核實(shi)后(hou)進(jin)行(xing)更(geng)正(zheng)。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冊(ce)用戶提供(gong)信息(xi)(xi)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gong)”的文(wen)章(zhang)/文(wen)字(zi)均是注冊(ce)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zhan)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權、虛假信息(xi)(xi)、錯誤信息(xi)(xi)或(huo)任(ren)何問(wen)題(ti),請及時(shi)聯系(xi)我(wo)們,我(wo)們將在(zai)第一時(shi)間刪除或(huo)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息的知識產權歸網(wang)站(zhan)方所有(包括但不(bu)限(xian)于文(wen)字、圖片、圖表、著作權、商(shang)標權、為(wei)用(yong)戶提供的商(shang)業信息等(deng)),非經許(xu)可(ke)不(bu)得抄襲或使用(yong)。
提(ti)交說明(ming):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29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671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5319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7401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