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櫟(li)陽城遺址
0
票數:0 #人文景觀建筑#
櫟陽城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關莊村一帶,是秦代早期都城遺址。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櫟陽城遺址是歷史文化遺產財富的寶庫,對秦漢歷史、秦漢文化及文化遺產都提供了新的物化載體。2001年,櫟陽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在地/隸屬: 陜(shan)西省西安市閻良區(qu)武(wu)屯(tun)鎮關莊村
  • 文物保護單位: 國(guo)(guo)家(jia)級第五(wu)批(戰(zhan)國(guo)(guo)至漢)
介紹(shao)攻略(lve)

歷史沿革

大禹治水曾到過古(gu)櫟陽北(bei)邊的(de)荊山,留下了荊山鑄(zhu)鼎的(de)傳說。商代末年,周文王(wang)為斷芮(今陜西大荔朝邑鎮(zhen)東(dong)南)虞(山西平陸縣(xian)北(bei))之訟,開(kai)辟了岐山至芮虞的(de)道(dao)路(lu),該古(gu)道(dao)經(jing)過古(gu)櫟陽,使這一帶(dai)得(de)到了進一步開(kai)發(fa)。

西(xi)周時(shi)期(qi)這里(li)地(di)處京(jing)畿之(zhi)(zhi)地(di),是鎬京(jing)(今西(xi)安市西(xi)南)東(dong)北方向通往(wang)今山西(xi)的(de)必經之(zhi)(zhi)地(di),同時(shi)也(ye)是周王室理想的(de)畋獵(lie)之(zhi)(zhi)地(di)。

春(chun)秋時期,由于“北(bei)卻戎翟,東通三(san)晉,亦多大(da)賈(jia)”,交通十分便(bian)利,關中早期城市櫟邑(yi)就(jiu)在這(zhe)里形成了(le)。秦晉兩國在岐芮道(dao)上進行了(le)頻繁的爭(zheng)奪戰。公元前(qian)562年,秦攻取了(le)晉國的櫟邑(yi)(即櫟陽(yang))。

秦獻公二年(公元前(qian)383年),秦都(dou)(dou)自(zi)雍城遷(qian)至櫟陽,到(dao)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qian)350年),遷(qian)都(dou)(dou)至咸陽。

秦末楚漢相爭,項羽(yu)三分關中(zhong),櫟(li)陽曾(ceng)作為塞(sai)王(wang)司(si)馬欣之都城。漢王(wang)劉邦在“明修(xiu)棧道,暗渡陳倉(cang)”奪取關中(zhong)后,亦(yi)以櫟(li)陽為都。至七年(nian)(公元前200年(nian))才遷都長安,而漢太上(shang)皇仍留居櫟(li)陽,死后也葬于城北塬上(shang),即太上(shang)皇陵。

1964年,陜西省文管會對古櫟陽遺(yi)址進行了15天的調查和試(shi)掘。

1980年4月(yue)至1981年12月(yue),中國社科院(yuan)考古研(yan)究所對櫟陽(yang)城(cheng)址進行了(le)勘探和試掘,發現(xian)了(le)南(nan)墻(qiang),西墻(qiang),三(san)個城(cheng)門址和城(cheng)內道路(lu)13條,建(jian)筑(zhu)和作坊(fang)遺址15處。

2017年11月(yue),櫟陽城(cheng)遺址考(kao)古勘探發現(xian)了三間(jian)“國君浴室”。

遺址特點

櫟陽城(cheng)遺址(zhi)全(quan)城(cheng)呈(cheng)長方(fang)形,面積約4.2平方(fang)千米(mi),東(dong)(dong)西長約2500米(mi),南北(bei)寬(kuan)約1600米(mi)。南墻(qiang)殘(can)(can)垣1640米(mi),高0.4—0.6米(mi),基(ji)寬(kuan)6米(mi);西墻(qiang)殘(can)(can)垣1420米(mi),基(ji)寬(kuan)8~16米(mi);東(dong)(dong)、北(bei)墻(qiang)未見。角(jiao)門(men)(men)址(zhi)1座,西門(men)(men)址(zhi)2座。城(cheng)內道路(lu)13條,其中東(dong)(dong)西路(lu)6條,南北(bei)路(lu)7條,街寬(kuan)15.7—17.7米(mi),城(cheng)內夯筑(zhu)基(ji)址(zhi)7處,呈(cheng)長方(fang)形,最大者700米(mi)。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遺址(zhi)15處。城(cheng)東(dong)(dong)南、東(dong)(dong)北(bei)、西北(bei)為墓葬區(qu),北(bei)城(cheng)墻(qiang)外還有一東(dong)(dong)西向渠道。

櫟(li)(li)陽城遺址發現(xian)了(le)冶鐵作(zuo)坊遺址,已(yi)知有(you)三件(jian)為櫟(li)(li)陽制(zhi)造,說明(ming)櫟(li)(li)陽還(huan)是秦(qin)國冶鐵和兵器(qi)制(zhi)做的重(zhong)要基地。還(huan)發現(xian)有(you)戰國晚期(qi)銅釜,內(nei)裝八枚金餅,其中一枚用陰刻篆書(shu)寫(xie)著“四兩半”字樣。司馬遷說櫟(li)(li)陽“亦多大賈(jia)”,說明(ming)這里的商業(ye)十(shi)分(fen)發達。

文物遺存

歷年出土有鋪地(di)磚(zhuan)、空心磚(zhuan)、繩紋筒(tong)瓦、板瓦,云紋、葵紋、素面瓦當、圓形陶水管、陶碗、盂、罐、甑、壺(hu)、缸(gang)、鬲、鼎、金餅、銅鏡、釜、鏃、“半兩”、“五珠”、莽幣、鏟(chan)、石磨、石范、石夯頭等遺物。

研究價值

櫟陽(yang)城遺址內出土了清晰的(de)“櫟陽(yang)”陶文,而且(qie)確認了“商鞅變法”發(fa)生(sheng)地正是(shi)櫟陽(yang)。櫟陽(yang)城作為戰國(guo)時秦(qin)國(guo)、西漢早期都(dou)城,規模大,保存(cun)較好,有比較完整(zheng)的(de)城市(shi)布局。它是(shi)中國(guo)城市(shi)發(fa)展階(jie)段上(shang)的(de)重要環節,對研究秦(qin)漢都(dou)城的(de)規劃、中國(guo)城市(shi)的(de)發(fa)展史都(dou)有重要價值。

保護措施

2001年,櫟陽(yang)城(cheng)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nian)10月,西安市閻良(liang)區正在(zai)籌劃(hua)建造櫟陽城考古(gu)遺址公園。

2018年4月10日,櫟陽城(cheng)遺址入選(xuan)“2017年度全國(guo)十大考古新(xin)發現”。

本(ben)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yong)戶【 我心明(ming)亮 】編輯上傳(chuan)提(ti)(ti)供(gong),詞(ci)(ci)(ci)條屬(shu)于開放詞(ci)(ci)(ci)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ci)(ci)(ci)條介紹涉及(ji)宣傳(chuan)內容屬(shu)于注冊用戶個人(ren)編輯行為,與(yu)【櫟陽(yang)城遺址】的所屬(shu)企業/所有人(ren)/主體無關,網(wang)(wang)站(zhan)不完全(quan)保證(zheng)內容信(xin)息的準確性、真實(shi)性,也不代表本站(zhan)立場,各項數據信(xin)息存在(zai)更新(xin)不及(ji)時的情(qing)況,僅供(gong)參考,請以官方發(fa)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yu)實(shi)際情(qing)況不符,可(ke)點(dian)擊“反饋”在(zai)線向網(wang)(wang)站(zhan)提(ti)(ti)出修(xiu)改,網(wang)(wang)站(zhan)將(jiang)核實(shi)后進(jin)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wei)注冊用戶(hu)提(ti)供(gong)(gong)信(xin)息存(cun)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shang)傳提(ti)供(gong)(gong)”的(de)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hu)自主發布(bu)上(shang)(shang)傳,不代表本(ben)站觀點,版權(quan)歸(gui)原作者(zhe)所(suo)有,如有侵(qin)權(quan)、虛假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任何(he)問題(ti),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chu)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shang)相關(guan)信息的知識產權(quan)歸網(wang)站方所有(包括(kuo)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zuo)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yong)戶提供的商業信息等),非經(jing)許可(ke)不得抄襲或使用(yong)。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35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3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1003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3738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