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yue),毘山遺(yi)址被(bei)公布(bu)為(wei)省級文物(wu)保護單位(wei)。
2013年3月(yue),毘山遺址被公布為全(quan)國重點(dian)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7月,湖(hu)州毘山遺(yi)址(zhi)成為第一批浙江省級考古遺(yi)址(zhi)公園。
1957年在拓河工程中,出土(tu)的(de)(de)陶(tao)器(qi),胎(tai)壁較厚,表而黑色,為泥質厚胎(tai)黑皮陶(tao)。器(qi)皿以盤豆為多數。盤身淺(qian),下(xia)有二足,足高,橫(heng)斷(duan)面早(zao)方形,下(xia)部(bu)向外(wai)彎(wan)翹,像鼎。豆的(de)(de)上部(bu)像一(yi)(yi)邊緣稍高的(de)(de)碟,下(xia)部(bu)為圓筒喇叭狀或竹節(jie)狀的(de)(de)高把。此外(wai),還出土(tu)青銅戈一(yi)(yi)件,和一(yi)(yi)塊(kuai)商代龜卜(bu)甲,長(chang)8.2厘米、寬4.5厘米,局部(bu)有大小不一(yi)(yi)的(de)(de)鉆(zhan)孔,無(wu)鑿及(ji)灼痕。
還有大(da)量的斷(duan)石錛,以(yi)及許多(duo)方格印(yin)紋陶片(pian)。
經(jing)考古調查證(zheng)明(ming),毘山遺(yi)址分布范(fan)圍廣,延續時間長,文化(hua)內(nei)涵豐富(fu),是迄今(jin)發(fa)現的浙江省內(nei)重要的一處(chu)商周時期大遺(yi)址。
該遺址的保護和研究,對建(jian)立(li)浙江省文化(hua)編年(nian)、考(kao)古(gu)學(xue)譜(pu)系關系以及(ji)先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具有重要意(yi)義(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