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它山堰
0
票數:0 #灌溉工程#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巧笑倩兮"提供, 反饋
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屬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位于浙江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位于浙江省寧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它與國內的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988年12月28日,被國務院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參考: 免費(fei)
  • 所在地/隸屬: 浙江省寧波(bo)市海曙(shu)區王(wang)元暐(wei)路(lu)
  • 開放時間: 08:00~18:00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ji)第三(san)批(唐)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巧笑倩兮"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它山堰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介紹攻略

基本介紹

它山(shan)堰(yan)始建于唐太和七(qi)年(nian)(nian)(公元(yuan)833年(nian)(nian))。在筑(zhu)堰(yan)以(yi)(yi)前,海潮(chao)可(ke)(ke)沿甬江(jiang)上溯(su)到章(zhang)溪,由于海水(shui)倒灌使耕田鹵化,城市(shi)用(yong)(yong)水(shui)困難。在鄞江(jiang)上游出山(shan)處的四(si)明山(shan)與它山(shan)之間,用(yong)(yong)條石(shi)砌筑(zhu)一座上下各36級(ji)的攔河溢流壩。壩頂長(chang)(chang)42丈,用(yong)(yong)80塊條石(shi)板砌筑(zhu)而成,壩體中空,用(yong)(yong)大(da)木(mu)梁為(wei)支架,全(quan)長(chang)(chang)134.4米(mi),高約3.05米(mi),寬(kuan)4.8米(mi)。這(zhe)座壩平時(shi)可(ke)(ke)以(yi)(yi)下擋咸潮(chao),上蓄(xu)溪水(shui),供鄞西平原七(qi)鄉數千頃(qing)農田灌溉(gai),并通過南塘河供寧波城使用(yong)(yong)。1982年(nian)(nian)6月,被鄞縣人民(min)政府評為(wei)縣重(zhong)(zhong)點(dian)文物(wu)保護單位。1988年(nian)(nian)12月28日(ri),被國(guo)務院評為(wei)國(guo)家重(zhong)(zhong)點(dian)文物(wu)保護單位。

景點景觀

它山(shan)堰水利陳(chen)列(lie)館于1992年開(kai)(kai)(kai)始籌(chou)建(jian),1996年正式對外開(kai)(kai)(kai)放,共(gong)收藏照片100多幅(fu)、創作畫(hua)10多幅(fu)、塑(su)像9尊、模型4個(ge)、碑拓(tuo)5塊、提水工具3件以(yi)及地質標本(ben)20多號,陳(chen)列(lie)館免費開(kai)(kai)(kai)放。

它山(shan)堰周圍還有冷水庵,巖(yan)(yan)寺與禪(chan)巖(yan)(yan)洞(dong)、云(yun)石(shi)庵、古城(cheng)畈、賀知章釣臺以及古石(shi)巖(yan)(yan)等人文景觀多處,尤(you)其是不遠處的鄞江(jiang)鎮,歷史(shi)悠久,享有“寧波之(zhi)根”、“四明首鎮”之(zhi)稱。

實用信息

交通路線

寧波(bo)邁水橋小區(qu)始發站乘(cheng)坐公交(jiao)634、637、638路(lu)至(zhi)鄞江(jiang)鎮下車,按照指示(shi)牌行走(zou)500米左右(you)即(ji)可到達。

歷史沿革

唐(tang)代大和七年(nian)(nian)(公元833年(nian)(nian)),貿(mao)縣(即(ji)(ji)鄞(yin)縣)縣令(ling)王元偉上任后,第一件事情(qing)便著手整治鄞(yin)江(jiang),他(ta)踏勘、謀劃、集資(zi)、興建,都親力親為。它(ta)山堰(yan)堰(yan)身(shen)由巨石條層層堆積,長(chang)113.7米(mi),寬4.8米(mi),高(gao)約10米(mi),落成后即(ji)(ji)化水害為水利。為紀念堰(yan)的創(chuang)建都王元瑋的功(gong)績,筑它(ta)山廟(miao)(miao)(miao)于它(ta)山之巔,并在廟(miao)(miao)(miao)旁另(ling)建小(xiao)廟(miao)(miao)(miao),以紀念為修堰(yan)而(er)獻身(shen)的民工“十兄弟”。

宋代(公(gong)元(yuan)(yuan)960年(nian)~公(gong)元(yuan)(yuan)1279年(nian))至清代(公(gong)元(yuan)(yuan)1644年(nian)~公(gong)元(yuan)(yuan)1911年(nian))時期都對工程(cheng)進行(xing)維修。明代嘉靖十五年(nian)(公(gong)元(yuan)(yuan)1536年(nian))加高堰(壩(ba))頂1尺(chi),清代咸(xian)豐(feng)七年(nian)(公(gong)元(yuan)(yuan)1857年(nian))曾進行(xing)較大修治。公(gong)元(yuan)(yuan)1914年(nian)清理堰上淤(yu)積,使水道通暢。

如今堰(yan)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xia),已無引灌作用(yong)。它山廟經重(zhong)新修筑后(hou),增(zeng)設了“它山堰(yan)水(shui)利(li)陳列館”且(qie)在每年的農歷(li)三月三和十(shi)月十(shi)(傳說王元偉筑堰(yan)那年正好33歲,十(shi)月十(shi)日為他的生(sheng)辰(chen))恢(hui)復古廟會。

2015年,它山堰入選的世界(jie)灌(guan)溉工(gong)程遺產名單。

地圖坐標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ben)站為注冊(ce)用(yong)(yong)戶提供信(xin)息(xi)存儲空間服務(wu),非(fei)“MAIGOO編輯上傳(chuan)(chuan)提供”的文(wen)章/文(wen)字(zi)均是(shi)注冊(ce)用(yong)(yong)戶自主發布(bu)上傳(chuan)(chuan),不代表本(ben)(ben)站觀(guan)點,更不表示本(ben)(ben)站支(zhi)持購買和交易(yi),本(ben)(ben)站對網頁中(zhong)內容的合法性(xing)、準確(que)性(xing)、真實性(xing)、適用(yong)(yong)性(xing)、安(an)全性(xing)等(deng)概不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you),如(ru)有(you)侵(qin)權、虛假(jia)信(xin)息(xi)、錯(cuo)誤信(xin)息(xi)或任何問題,請及(ji)時(shi)聯(lian)系我們,我們將在(zai)第一時(shi)間刪除或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shuo)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7943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01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7723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000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