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分類
浙南石棚墓群(2001年6月25日公(gong)布)分布于瑞(rui)安篁社棋盤(pan)山、平陽錢倉龍山頭和蒼南桐橋等三(san)處,已確定13座。13座石棚形制與結(jie)構(gou)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是四角或四面(mian)各立高(gao)1米(mi)左右的支石,上蓋長寬數米(mi)、厚0.5米(mi)左右的巨(ju)形整石,有較(jiao)大的地面(mian)空(kong)間。
另一類是在大蓋石(shi)下反(fan)墊支若干小石(shi),顯得十分低矮,有的(de)幾(ji)乎無地面空間。1993年(nian)(nian)以來,對(dui)這些石(shi)棚墓進行了多(duo)次調查(cha),根據調查(cha)采(cai)集的(de)遺物,結合(he)1993年(nian)(nian)對(dui)瑞安岱(dai)山石(shi)棚墓群的(de)發(fa)掘(jue),可知石(shi)棚墓內的(de)陪葬品有印紋硬(ying)陶罐、豆、鼎、紡輪,原始(shi)黑瓷尊、豆,原始(shi)青瓷簋、碟、盂、碗、豆、鼎,青銅矛(mao)、戈、錛、鑿、镢、鏃、短劍、小編(bian)鐘等均為商周時期(qi)遺物。由于(yu)已出現禮器,可見墓主屬(shu)奴隸主階(jie)層(ceng)。
浙(zhe)南石棚墓群是探討我國(guo)東(dong)(dong)南沿海地(di)區社會性質、經濟狀況、對外交流(liu)和(he)文化面貌的(de)寶貴(gui)實物資料,也是東(dong)(dong)方和(he)世界文明(ming)史上具有重要地(di)位的(de)文化遺產(chan)之一(yi),有較高的(de)歷史、科學和(he)藝術(shu)價值。
歷史價值
浙南(nan)石(shi)棚(peng)墓群是(shi)中國南(nan)方唯(wei)一的石(shi)棚(peng)分布區(qu),亦是(shi)世界文(wen)明史上巨(ju)石(shi)文(wen)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商周(zhou)時期(qi)中國沿海地區(qu)社會狀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jia)值。
2001年(nian),浙南石棚墓(mu)群被中國國務院(yuan)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