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常山郡故城
0 票數:0 #古城址#
常山郡故城,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殷村鎮故城村,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常山郡故城平面呈正方形,每邊長約1100余米,系夯筑土城,夯土層厚5-10厘米,城垣高8米,城寬23米,城內地面散布有大量板瓦、筒瓦、細柄豆、虎紋磚、陶制下水管道等殘片;1991年,常山郡故城出土銀、銅、鐵、漆、陶等器物殘件1000余件,銅器上標有“常山”銘文;常山郡故城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具有科學、文化和歷史研究價值。2006年5月25日,常山郡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參考: 免費
  • 所在地/隸屬: 河(he)北(bei)省石家莊市元氏縣殷村鎮(zhen)故城(cheng)村
  • 開放時間: 全天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第六批(漢(han))
附近有 2 個景點: 開化寺塔(0km)    蟠龍湖(3km)   
詳細介紹 PROFILE +

歷史沿革

西漢(han)高帝元年(前206年),趙相(xiang)張(zhang)耳為(wei)恒山王,都襄國(guo)(邢臺)。

高(gao)帝二年(前205年),齊予(yu)陳余(yu)兵,擊(ji)破恒山王張耳(er),張耳(er)亡,恒山國(guo)歸秦(qin)。

高帝三年(前204年),延續(xu)秦制,恒(heng)山國改設恒(heng)山郡。

西漢高(gao)后(hou)元(yuan)年(前187年),封劉不疑為恒山(shan)王,置恒山(shan)國,都(dou)元(yuan)氏。

西漢高后三年(nian)(nian)(前185年(nian)(nian)),恒(heng)山(shan)王劉不疑(yi)去世,其弟劉弘為恒(heng)山(shan)王。

西漢高后(hou)四年(前184年)五月(yue),立恒山王義為(wei)帝。

高后(hou)八年(前180年),呂(lv)后(hou)卒,恒山國廢(fei)除,改為郡。

漢(han)文帝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劉恒諱,恒山(shan)郡更名為(wei)常山(shan)郡。

帝中元五年(nian)(前145年(nian)),復置常山國,封(feng)皇子劉舜為常山王。

元鼎三年(nian)(前114年(nian)),常山王劉舜去(qu)世(shi),封其子(zi)其子(zi)劉勃于(yu)真定,以續先王祀,常山改為郡。

元鼎(ding)四年(前113年),由常山郡分辟出真定(ding)國,下轄正(zheng)定(ding)、綿曼、藁城、肥壘四縣。

東漢建武十(shi)三年(37年)二月(yue),詔令:長沙王(wang)興、真定(ding)王(wang)得、河間王(wang)邵(shao)、中(zhong)山(shan)王(wang)茂,皆襲爵為(wei)王(wang),后又省并(bing)西京十(shi)三國(guo):廣平屬(shu)巨(ju)鹿,真定(ding)屬(shu)常(chang)山(shan),河間屬(shu)信都,城陽(yang)屬(shu)瑯琊,泗水屬(shu)廣陵,淄(zi)川屬(shu)高密,膠東屬(shu)北海,六安屬(shu)廬江,廣陽(yang)屬(shu)上谷,至此,真定(ding)國(guo)重新并(bing)入常(chang)山(shan)郡(jun),郡(jun)改稱(cheng)常(chang)山(shan)國(guo)。

永平十五年(nian)(72年(nian)),封皇子(zi)昞(bing)為常山王(wang) 。

建初四年(79年),徙常山(shan)王昞為淮(huai)陽王,常山(shan)復為郡。

永(yong)元二年(90年)五月,紹封(feng)故淮陽王昞子側為常(chang)山(shan)王,復為常(chang)山(shan)國,直至漢亡。

遺址特點

常山郡故城(cheng)(cheng),占地(di)面(mian)積(ji)42萬平方米(mi)(mi)(mi)(mi),平面(mian)呈正方形,每邊長(chang)約1100余米(mi)(mi)(mi)(mi),系夯筑土城(cheng)(cheng),夯土層厚5-10厘米(mi)(mi)(mi)(mi),存(cun)城(cheng)(cheng)垣高處(chu)8米(mi)(mi)(mi)(mi),城(cheng)(cheng)基寬23米(mi)(mi)(mi)(mi),高出附近地(di)面(mian)1-1.5米(mi)(mi)(mi)(mi),南北(bei)長(chang)240米(mi)(mi)(mi)(mi),東西寬210米(mi)(mi)(mi)(mi),文(wen)化層厚2米(mi)(mi)(mi)(mi),城(cheng)(cheng)墻(qiang)墻(qiang)體除西南角外,其余部分損毀,北(bei)城(cheng)(cheng)墻(qiang)無存(cun),城(cheng)(cheng)內地(di)面(mian)散布有大(da)量板(ban)瓦(wa)、筒瓦(wa)、細(xi)柄(bing)豆、虎紋磚、陶制(zhi)下水(shui)管道等殘片。

文物遺存

1976年,石家莊地區文化局文物普查組于當(dang)地勘察時,曾征集到四(si)虎紋(wen)(wen)方磚、水(shui)波(bo)紋(wen)(wen)排水(shui)管、“常(chang)(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長昌、常(chang)(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長貴(gui)”瓦當(dang)各(ge)(ge)1件,藏于正定縣文物保管所,均系常(chang)(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郡故城所用(yong)建筑材料;常(chang)(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長昌、常(chang)(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長貴(gui)瓦當(dang)為東漢時期(qi)制(zhi)作,其中心(xin)單(dan)凸線(xian)圓(yuan)圈內(nei)為一較大的(de)乳釘,圈外四(si)面各(ge)(ge)出(chu)二條平(ping)行(xing)線(xian)與寬(kuan)緣內(nei)一周凸弦紋(wen)(wen)相連,平(ping)行(xing)線(xian)內(nei)有“常(chang)(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長昌”、“常(chang)(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長貴(gui)”隸書字樣,四(si)隅扇形處飾卷云紋(wen)(wen)。

1991年,常山(shan)郡故城西北方發(fa)現(xian)2座(zuo)古墓,發(fa)掘其(qi)一,出土銀、銅、鐵(tie)、漆、陶等器物(wu)殘件1000余(yu)件,銅器上標(biao)有“常山(shan)”銘文。

2010年,常山郡故城發現40余座西漢時期水(shui)井,水(shui)井直徑(jing)1.3米左右,復(fu)原深(shen)度(du)為5至7米,并在多個(ge)井內(nei)發現汲(ji)水(shui)用(yong)的陶(tao)器,在2號井內(nei)發現了10件(jian)陶(tao)罐和1支鐵錨。

研究價值

常山(shan)郡故城相當于石家莊的(de)前身,是(shi)中國戰國末期至漢代(dai)重要的(de)文(wen)化遺產(chan),具有豐富的(de)元氏(shi)常山(shan)郡文(wen)化,也具有重要的(de)科學、文(wen)化和歷史(shi)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常山郡故城(cheng)被中(zhong)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wei)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wu)保(bao)護單位。

2013年,南水北(bei)調(diao)(diao)工程規劃,途(tu)經常山(shan)郡故(gu)城(cheng)(cheng),中華(hua)人(ren)民(min)共(gong)和國國家文物(wu)局得知情況后,上報中華(hua)人(ren)民(min)共(gong)和國國務院,南水北(bei)調(diao)(diao)工程得以改線(xian),在幾(ji)百米外繞(rao)城(cheng)(cheng)一(yi)周,常山(shan)郡故(gu)城(cheng)(cheng)得以完整保(bao)留。

歷史文化

漢(han)文(wen)帝(di)年間,為避(bi)皇(huang)帝(di)劉恒的諱(hui),“恒山(shan)(shan)(shan)”改名(ming)“常(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常(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郡(jun)郡(jun)治到曹魏時期北(bei)遷真定(ding)(ding)(東古(gu)城),此(ci)后又北(bei)遷到藁城九門(men),再遷到正定(ding)(ding)城。常(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郡(jun)故城無論從文(wen)獻記載(zai)還是考古(gu)勘察看,均為漢(han)代(dai)常(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郡(jun)(國(guo))的政治、生活中心。據《元和志》載(zai):兩漢(han)常(chang)(chang)山(shan)(shan)(shan)太守皆理于元氏;另(ling)據《元氏縣志》載(zai):元氏在秦末漢(han)初(chu)置(zhi)郡(jun)置(zhi)國(guo)五百余年實為故城遺(yi)址。

旅游信息

門票

常山(shan)郡故(gu)城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

常山郡故城開放時(shi)間(jian)為全天。

交通線路

石家莊(zhuang)市——京深(shen)線——西外環路——天寧路——紅(hong)旗大街——常(chang)山郡故城。

本百科詞條由(you)網(wang)站注(zhu)冊用戶【 巧笑倩兮(xi) 】編輯上傳(chuan)提供(gong),詞條屬(shu)于(yu)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de)詞條介紹涉及(ji)宣(xuan)傳(chuan)內(nei)容屬(shu)于(yu)注冊用(yong)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常山郡故城(cheng)】的(de)所屬(shu)企業/所有(you)人/主(zhu)體無關,網(wang)站(zhan)不完全保證內(nei)容信息的(de)準確性、真實(shi)性,也不代(dai)表(biao)本站(zhan)立(li)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ji)時的(de)情況(kuang),僅供(gong)參(can)考,請以官(guan)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nei)容與實(shi)際情況(kuang)不符,可(ke)點擊“反(fan)饋”在線向網(wang)站(zhan)提出修改,網(wang)站(zhan)將(jiang)核實(shi)后進(jin)行更正(zheng)。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xin)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戶(hu)(hu)提供信息(xi)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ji)上傳(chuan)提供”的文章(zhang)/文字(zi)均是注冊用戶(hu)(hu)自主(zhu)發布上傳(chuan),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gui)原作者(zhe)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何(he)問題,請及時聯系(xi)我(wo)們,我(wo)們將在第(di)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息的知識產權歸(gui)網(wang)站方所有(you)(包括但不(bu)限于(yu)文(wen)字(zi)、圖(tu)片、圖(tu)表、著作權、商標權、為用(yong)戶(hu)提供(gong)的商業(ye)信息等),非經許(xu)可不(bu)得抄襲或使(shi)用(yong)。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8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76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473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2704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