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鄭州十大古城址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旅行人生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鄭州商代遺址
鄭州商代遺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一帶,為商代早期都城遺址。鄭州商代遺址東起鳳凰臺,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園路,南到二里岡,面積約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遺址、宮殿區遺址、居住聚落遺址、墓葬區、手工作坊遺址、窖藏坑等遺跡類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長約7千米的(內城)城垣遺址和分布范圍巨大的宮殿區遺址保留較為完整,也較具歷史文化價值 。1961年3月4日,鄭州商代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2
鄭(zheng)韓故城
位于新鄭市區雙洎河(古洧水)與黃水河(古溱水)交匯處,是春秋鄭國和戰國韓國的都城。城址平面略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約5000米,南北寬約4500米。城內中間筑有南北走向隔墻,把故城分為東城和西城。城墻分層夯筑而成,地面上城墻殘高一般10米左右,最高處達19米,城墻底寬40~60米。鄭韓故城的布局體現了當時東周列國都城的典型模式,是目前世界上同時期保存較完整、城墻較高、面積較大的古城。其北墻外側有數處馬面建筑,是全國較早的新型城墻防御設施。
03
西山古城址(zhi)
西山古城址位于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枯河北岸的二級臺地上,屬仰韶文化晚期夯土建筑城址。城址平面略近于圓形。現存面積170000平方米,城外環繞壕溝,城內有道路、房基、窖穴、墓葬等遺跡。西山遺址的文化層堆積可分為3期:第1期遺存約相當于后崗一期文化;第2期遺存最豐富,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第3期則為仰韶文化晚期的秦王寨類型。西山古城即始建于此期早段,廢棄于此期晚段,絕對年代為距今5300~4800年。
04
古城寨城址(zhi)
位于新密市曲梁鎮大樊莊古城寨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的城址。城址面積17萬平方米,現存東、南、北三面城墻和南北相對兩座城門缺口。地上城墻總長1265米,底寬9.4~40米,高5~16米。建筑方法為分塊版筑,墻高溝深。1997~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勘探發掘,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發掘有仰韶、龍山、二里頭、二里岡、殷商、漢及北宋灰坑163個,墓葬11座,陶窯4座,房基4座。古城寨城址是目前中原地區發現較大的龍山文化城址,為二里頭文化宮殿基址和廊廡基址找到了源頭,也為鄭州商代宮殿基址坐落東北部的布局開了先河。它的發現,不僅為探索夏文化,同時為研究我國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05
大師姑城(cheng)址
位于滎陽市廣武鎮大師姑村和楊寨村南地的索河二級臺地上,為二里頭文化時期城址。城址平面呈東西長、南北寬的扁長方形,總面積51萬平方米。由城垣和壕溝兩部分組成。城址內部二里頭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文化層厚度一般在2~2.5米。發掘清理有夯土房址、灰坑、窖穴、灰溝等多處遺跡,出土有青銅工具、玉鉞、玉杯及大量的石制生產工具和陶制生活用具。 大師姑二里頭文化城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一座四至和城垣分布清楚的二里頭文化城址,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對探討夏代晚期夏商文化關系、夏商交替年代等重大學術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06
新砦(zhai)遺(yi)址(zhi)
位于新密市劉寨鎮新砦村,為河南龍山文化時期、新砦期及二里頭文化早期城址。城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有外壕、城壕、內壕共三重防御設施,中心區建有大型淺穴式建筑。城址平面基本為方形,南以洧水河為自然屏障,現存東、北、西三面城墻及貼近城墻下部的護城河。新砦城址的發現,填補了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文化早期之間缺環的空白,對于探索早期夏文化、判定古城寨城址和二里頭遺址的年代與性質及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等問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07
滎陽(yang)故城
位于鄭州市西北27千米的古滎鎮,是漢代城市遺址、中原地區軍事重鎮。城垣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1500米。除東城墻被河水沖毀外,其他三面城墻目前基本上都保存完整。現存城墻最高處20米,上寬10米,基寬30米。城墻系版筑而成,層次分明,夯窩清晰。西城墻有三處缺口,當為城門遺跡。根據考古調查,城內東北為糧倉,東部高地為官署,南部為居民區。同時在故城內發現了古代房基、夯土臺、水管道等建筑設施。特別是發現的漢代冶鐵作坊,規模宏大,冶煉技術先進。滎陽故城因其險要的地勢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劉邦、項羽爭天下之戰事多發生于此。
08
京城古城址
位于滎陽市豫龍鎮京襄城村四周,為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城池。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810米,東西寬約1499米。地面現存城墻長1000余米,高3~7米,基寬25米,其夯層清晰,夯層厚5~12厘米,并有明顯的版筑痕跡。該城春秋屬鄭,戰國屬韓,秦屬三川郡,漢屬河南郡,設京縣。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周有“叔帶之亂”,襄王出避,鄭文公迎襄王居于京,后亦稱“襄城”,清朝合京、襄二字,稱“京襄城”。《括地志》曰:“京縣城在鄭州滎陽縣東南二十里,鄭之京邑也。”《開封府志》載:“京城在滎陽縣東南二十里,鄭莊公封弟于此,《左傳》所謂京城大叔是也。”《左傳》第一篇《鄭伯克段于鄢》講的就是發生在這里的故事。
09
華陽故(gu)城(cheng)
位于新鄭市郭店鎮華陽寨村。城址平面呈南北長方形,夯土城墻,各面城墻中部均有折曲,周長2300余米,面積約36萬平方米。北城墻全長540米,殘高10~14米,墻基寬30~40米,外側有3處馬面,護城河寬約8~10米。東城墻總長670米,殘高2~4米,墻基寬30米左右,中部有一馬面。南城墻全長約502米,殘高2~6米,墻基寬約30米,大部分被華陽寨民宅占壓。西墻全長763米,殘高9米,墻基寬30~40米,城墻北端有一馬面,南段被華陽寨村占壓。城內發現有夯土建筑、灰坑、水井、墓葬等遺跡。在南墻南門遺跡處,曾出土“古華邑”青石匾額。華陽故城原是華國的都城,簡稱“華”或“莘”,鄭國東遷后,滅掉華國,此后,華國故城遂成為鄭國重要城邑之一。
10
黃城故城
位于登封市君召鄉黃城村,北有馬鞍山,南臨陳窯水庫,東有王家溝,西有陳溝河,三面環水,易守難攻。黃城故城大體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220多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城墻不少尚殘存地面之上。北城墻保存最好,墻基寬10余米,高約10米。東墻殘高4米,底寬約6米。西墻基寬6至7米,高約5至10米。南墻高5米許。北墻東段有一寬約7米缺口,似為城門。南墻東段有一城門,門寬8米,兩側墻寬13米。城墻為夯筑,夯層厚6至9厘米,夯窩呈尖底和圜底狀,直徑3至4厘米。
加載(zai)更(geng)多

鄭(zheng)州十大古(gu)城址(zhi)排(pai)行(xing)(xing)榜,主要(yao)依據有關部門公(gong)布的古(gu)城址(zhi)等級劃分(fen)或榮譽(yu)稱(cheng)號(hao),結合(he)古(gu)城址(zhi)在各大網絡平臺網站公(gong)眾知名度,網絡關注指(zhi)數等情況,并綜合(he)參考(kao)互(hu)聯網相(xiang)關排(pai)行(xing)(xing)榜/榜單(dan)(dan)進行推薦。榜單(dan)(dan)僅供參考,如有疑問(wen),歡迎(ying)在末尾評論(lun)/批評指(zhi)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zhu)冊用(yong)戶提(ti)供信(xin)(xin)息存儲(chu)空間服務(wu),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ti)供”的(de)文(wen)(wen)章/文(wen)(wen)字均(jun)是注(zhu)冊用(yong)戶自(zi)主發布上(shang)傳(chuan),不代表本(ben)站(zhan)觀點,版權歸原(yuan)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qin)權、虛假信(xin)(xin)息、錯誤(wu)信(xin)(xin)息或任(ren)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wo)們(men),我(wo)們(men)將在第(di)一(yi)時間刪(shan)除或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xin)息的知識產權歸網站(zhan)方所有(包(bao)括但不(bu)限(xian)于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權、商標權、為用戶提供(gong)的商業信(xin)息等),非經許可不(bu)得抄襲或使(shi)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2081個品牌入駐 更新520690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4415個代理需求 已有138285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