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小四方山城址
0 票數:0 #古城址#
小四方山城址,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福錄鄉高峰村北,始建于戰國時代,至唐渤海,遼金一直沿用。小四方山城址占地面積18.8萬平方米,由石城和土城組成,石城踞于山頂,土城位于東側山腰,城內有居住遺跡、小廣場遺跡,出土有石矛、陶豆、陶罐、陶紡輪、鐵镢、紡定瓷片、北宋景德元寶等遺物。小四方山城址是中國東北地區古代少數民族沃沮族的重要城址遺址,具有歷史和考古研究價值。2006年5月25日,小四方山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參考: 免(mian)費
  • 所在地/隸屬: 黑龍江省(sheng)牡丹江市(shi)穆棱市(shi)福(fu)錄鄉高峰(feng)村
  • 文物保護單位: 國(guo)家級第六(liu)批(戰(zhan)國(guo)至金(jin))
附近有 1 個景點: 吳大澂紀念館(6km)   
詳細介紹 PROFILE +

歷史沿革

戰國時(shi)期,小四方(fang)山城(cheng)址(zhi)始建。

唐渤海(hai)、遼金時期,小四方山城址一直沿用(yong)。

20世(shi)紀50年代初期至1959年,黑龍(long)江文物管理委員對(dui)小四方山城址進行了(le)實地踏查。

1960年,黑龍江(jiang)文物管理委員會對小四方山城址(zhi)進行了調(diao)查。

遺址特點

小四方山(shan)(shan)城(cheng)(cheng)址由北(bei)高(gao)南低的2座山(shan)(shan)峰(feng)組成,其(qi)間為(wei)開闊(kuo)平(ping)緩的鞍部,山(shan)(shan)城(cheng)(cheng)分石(shi)城(cheng)(cheng)和土(tu)城(cheng)(cheng)2個(ge)部分。石(shi)城(cheng)(cheng)踞于(yu)山(shan)(shan)頂(ding),將(jiang)兩峰(feng)及平(ping)坦的鞍部圍(wei)起,構成一封閉的城(cheng)(cheng)址,平(ping)面呈不規則形(xing),城(cheng)(cheng)北(bei)、西、南外側均以(yi)懸崖峭壁山(shan)(shan)險為(wei)屏(ping),東(dong)墻(qiang)外側為(wei)緩坡山(shan)(shan)崗,城(cheng)(cheng)墻(qiang)用天然(ran)青石(shi)砌筑,周(zhou)長995米(mi)(mi),保存完好處(chu)(chu)高(gao)4.2米(mi)(mi)、底寬11米(mi)(mi)、頂(ding)寬2米(mi)(mi),東(dong)墻(qiang)中部有一處(chu)(chu)城(cheng)(cheng)門(men);土(tu)城(cheng)(cheng)位于(yu)東(dong)側山(shan)(shan)腰,與石(shi)城(cheng)(cheng)相(xiang)連(lian),平(ping)面呈不規則形(xing),中有一隔墻(qiang)將(jiang)土(tu)城(cheng)(cheng)分為(wei)南北(bei)2個(ge)部分,土(tu)墻(qiang)周(zhou)長1165米(mi)(mi)(含隔墻(qiang)),城(cheng)(cheng)垣最高(gao)處(chu)(chu)約(yue)2.5米(mi)(mi),底寬10米(mi)(mi),頂(ding)寬3米(mi)(mi)。

文物遺存

小四方山城址(zhi)城內有(you)居住(zhu)遺(yi)跡(ji)(ji)、小廣場遺(yi)跡(ji)(ji),出土有(you)磨制石矛、陶豆、陶罐、陶紡(fang)輪、圓柱狀(zhuang)器耳、乳丁(ding)狀(zhuang)器耳、鐵(tie)镢、鐵(tie)箭頭(tou)、仿(fang)定窯瓷片、北宋景德元(yuan)寶等遺(yi)物。

研究價值

小(xiao)四方(fang)山(shan)城的(de)修筑(zhu)理念(nian)、方(fang)式(shi)、方(fang)法,具有(you)民(min)族(zu)和區域特(te)點,是研(yan)究中國(guo)東北地(di)區民(min)族(zu)譜系之肅慎系發展演變的(de)珍貴實物史料,對研(yan)究古沃沮民(min)族(zu)的(de)經(jing)濟(ji)、政治、文化(hua)、習(xi)俗及渤海、遼金時期的(de)政治、經(jing)濟(ji)、軍(jun)事、文化(hua)均有(you)重要價(jia)值。

保護措施

1986年(nian),小四方(fang)山城址被黑龍江省(sheng)人民政府公布(bu)為第(di)二(er)批(pi)省(sheng)級重點文物保護(hu)單(dan)位。

2006年(nian)5月25日(ri),小(xiao)四方山城(cheng)址被(bei)中華人民(min)共和國國務院公布(bu)為第六批(pi)全國重點文(wen)物(wu)保(bao)護(hu)單位。

2016年,穆棱市人民政府為保(bao)護(hu)小(xiao)四(si)方山城(cheng)址(zhi),完成小(xiao)四(si)方山城(cheng)址(zhi)看護(hu)房建設工程。

歷史文化

小(xiao)四方山城(cheng)(cheng)址是中國(guo)東北地區(qu)(qu)古代少數民族沃沮(ju)(ju)族的(de)重要城(cheng)(cheng)址遺址。《東北通史》載:“勿吉,即(ji)肅(su)慎挹(yi)婁之(zhi)改稱(cheng)(cheng),滿洲語謂‘林木(mu)叢雜地多(duo)沮(ju)(ju)洳之(zhi)地曰沃沮(ju)(ju)’,肅(su)慎挹(yi)婁之(zhi)地,在東沃沮(ju)(ju),故去肅(su)慎挹(yi)婁之(zhi)舊稱(cheng)(cheng),而稱(cheng)(cheng)勿吉。惟(wei)勿吉之(zhi)后,又稱(cheng)(cheng)靺鞨,當亦(yi)為(wei)沃沮(ju)(ju)勿吉之(zhi)音轉。”沃沮(ju)(ju)之(zhi)稱(cheng)(cheng)有沃沮(ju)(ju)、東沃沮(ju)(ju)、南(nan)沃沮(ju)(ju)、北沃沮(ju)(ju)等,北沃沮(ju)(ju)之(zhi)地,即(ji)中國(guo)的(de)延邊(bian)地區(qu)(qu)、牡丹江地區(qu)(qu)的(de)東部、俄羅斯濱海地區(qu)(qu)、朝鮮的(de)咸鏡北道。

本百科詞(ci)條由網站注冊用戶(hu)【 我心(xin)明(ming)亮 】編(bian)輯(ji)上(shang)傳提供(gong),詞條(tiao)屬于開放詞條(tiao),當(dang)前(qian)頁面(mian)所展示的詞條(tiao)介紹涉及宣(xuan)傳內容(rong)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bian)輯(ji)行為(wei),與【小四(si)方(fang)山城址】的所屬企(qi)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rong)信息(xi)的準(zhun)確(que)性、真實(shi)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xi)存在(zai)更(geng)(geng)新(xin)不及時的情況(kuang),僅供(gong)參考,請以官方(fang)發布(bu)為(wei)準(zhun)。如果頁面(mian)內容(rong)與實(shi)際情況(kuang)不符,可點(dian)擊“反饋(kui)”在(zai)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shi)后進行更(geng)(geng)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ce)(ce)用戶提供(gong)信息存儲空(kong)間(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gong)”的文章/文字均(jun)是注冊(ce)(ce)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ban)權(quan)歸原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權(quan)、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ti),請及時(shi)聯系我(wo)們(men)(men),我(wo)們(men)(men)將在第一時(shi)間(jian)刪除或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的知識產(chan)權歸網站方所有(包括(kuo)但不(bu)限于文(wen)字、圖片、圖表、著作(zuo)權、商標權、為用(yong)戶(hu)提供的商業(ye)信息等),非經許可不(bu)得抄(chao)襲或使用(yong)。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051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541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4589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5674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