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張溥宅第
0 票數:0 #民居民宅#
張溥宅第坐落在江蘇省太倉市城廂鎮新華西路57號,這里原是張溥伯父、明崇禎時工部尚書張輔之的宅第,后為張溥所得。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始建于明代天啟年間,現存三進組合式的通轉走馬樓房屋,硬山造,建筑面積1507平方米,是一座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建筑。張溥故居的價值主要在于它較完整地保存了明代“尚書府第”的建筑風貌,規格較高,建筑工藝精良,布局合理,主要建筑構件均為明代建筑遺物,具有典型特征的古代民居。
  • 所在地/隸屬: 江蘇省蘇州市(shi)太倉(cang)市(shi)城廂鎮新華西路(lu)57號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第六批(明)
詳(xiang)細介紹 PROFILE +

歷史沿革

明(ming)朝(chao)天(tian)啟年(nian)間(1621-1927年(nian)),張(zhang)溥宅(zhai)第始(shi)建。原為(wei)(wei)張(zhang)溥伯父、明(ming)代工部(bu)尚書(shu)張(zhang)溥之的宅(zhai)第。張(zhang)溥幼年(nian)、少年(nian)時期在此生活,后為(wei)(wei)張(zhang)溥別(bie)業,終其一生。

崇禎年(nian)間(jian)(1628-1644年(nian)),正棚(peng)后(hou)院均已久(jiu)廢,僅存(cun)三進組合式的通轉(zhuan)走馬樓房屋(wu)。

1984年,經古建專家單(dan)士元、羅(luo)哲文、鄭孝燮等(deng)實地查看后建議保護(hu),地方政府出資將原住(zhu)居民(min)遷走。

2004年,太倉市投資改造(zao)了三進房(fang)屋及庭(ting)院。

建筑特點

結構

張溥宅(zhai)第(di)是(shi)三進(jin)結構(gou)。第(di)一進(jin)是(shi)大廳(ting)。五梁(liang)帶前軒(xuan),并有前后廊(lang),大廳(ting)左右各(ge)有一間(jian)(jian)六架梁(liang)側(ce)樓。第(di)二(er)進(jin)為(wei)五架梁(liang)帶前后廊(lang)的(de)住宅(zhai)樓,房(fang)分(fen)五間(jian)(jian),中設客堂,結構(gou)簡樸(pu),斗拱(gong)軸(zhou)柱形制各(ge)異,飾紋精巧,繁(fan)而不亂。第(di)三進(jin)為(wei)七架梁(liang)帶前后廊(lang)的(de)高樓,天井兩側(ce)各(ge)有小樓,走(zou)廊(lang)相通,樓后有天井式小苑(yuan),兩側(ce)各(ge)設精巧方(fang)圈門(men),苑(yuan)內有金桂(gui)、海(hai)棠古樹。

特點

張(zhang)溥宅(zhai)(zhai)第兩(liang)側(ce)各設精巧方券門祭座宅(zhai)(zhai)院粗梁大柱(zhu),雕刻細膩,雄偉壯(zhuang)麗。大廳(ting)梁柱(zhu)粗大,斗拱齊(qi)全(quan),裝飾古樸。整(zheng)個建筑(zhu)斗拱齊(qi)全(quan),布局精巧,配以圍廊(lang)廂房,幾似迷宮,是一座典(dian)型完整(zheng)的(de)明代建筑(zhu)。

文物遺存

張溥宅(zhai)第大廳(ting)前柱(zhu)掛(gua)有一副楹聯(lian):“承弇(yan)州,啟梅(mei)村,一代文章在婁水(shui);繼東林,匹(pi)幾(ji)社,千(qian)秋山斗仰(yang)天如”。大廳(ting)正梁(liang)上高懸“孝友堂”匾額(e),匾額(e)下掛(gua)有六幅字屏,內容是北宋名(ming)相范仲淹(yan)名(ming)篇《岳陽樓記》。

研究價值

張溥(pu)故居較完整地保存了明代(dai)“尚書府第(di)”的建(jian)筑(zhu)(zhu)風貌。作為(wei)明代(dai)著名學者、復社領(ling)袖(xiu)的張溥(pu)的建(jian)筑(zhu)(zhu)遺(yi)跡,具有很高建(jian)筑(zhu)(zhu)藝術(shu)價值(zhi)和歷史紀念價值(zhi)。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張溥宅第被中華人(ren)民共和(he)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wen)物保護(hu)單位。

2015年(nian),張溥宅第完成保(bao)護規劃編制(zhi)。

2018年,張溥宅第(di)被批(pi)準為太倉(cang)市第(di)一批(pi)歷史建筑(zhu)。

歷史文化

張溥(1602-1641年(nian)),太倉人(ren),字天如,號西銘,明代著名(ming)文(wen)學家(jia)(jia)、政治(zhi)(zhi)活動(dong)家(jia)(jia)。官至(zhi)庶吉士。他所讀(du)之書必手抄,抄后朗讀(du)一(yi)遍即焚(fen),每反復(fu)六、七(qi)次,故其書齋(zhai)名(ming)為(wei)(wei)“七(qi)錄齋(zhai)”。崇(chong)禎年(nian)間(1628-1644年(nian)),張溥組(zu)織了文(wen)人(ren)社團——復(fu)社,以“興復(fu)古學,務(wu)使有用(yong)”為(wei)(wei)宗旨(zhi),進行政治(zhi)(zhi)和文(wen)學活動(dong)。張溥一(yi)生著述極多,有《七(qi)錄齋(zhai)集》等,為(wei)(wei)紀念反對(dui)魏忠賢“閹黨”專(zhuan)權被害的蘇州五義士而(er)撰寫的《五人(ren)墓碑記》,是后代傳誦的名(ming)篇。旅游信息

地址:張溥故居位于(yu)江蘇省太倉城(cheng)廂鎮(zhen)新華西路(lu)57號。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我心明亮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張溥宅第】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wei)注冊(ce)用戶提供(gong)信息(xi)存儲空(kong)間服務,非(fei)“MAIGOO編(bian)輯(ji)上(shang)傳提供(gong)”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自(zi)主發(fa)布上(shang)傳,不(bu)代表本(ben)站觀(guan)點,版權歸原作者所(suo)有(you)(you),如有(you)(you)侵權、虛(xu)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ren)何問題,請及時(shi)聯(lian)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shi)間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ye)上相關(guan)信息的知識產權歸網站(zhan)方所(suo)有(包(bao)括但不限于文(wen)字、圖片、圖表、著作權、商標(biao)權、為(wei)用戶(hu)提供(gong)的商業(ye)信息等),非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用。
提(ti)交說明(ming):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72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5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026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1685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