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點
飛虹(hong)塔(ta)是五座佛祖舍利塔(ta)和(he)中國現存四座古(gu)塔(ta)之(zhi)一(yi),也是迄今(jin)為止發現的(de)留(liu)有工(gong)匠(jiang)題款、最(zui)大最(zui)完整的(de)琉璃(li)塔(ta)。它和(he)曾在這里珍藏(zang)的(de)《趙(zhao)城金藏(zang)》、水(shui)神(shen)廟元代壁畫,并稱為“廣勝三(san)絕(jue)”。
塔平面呈(cheng)八角(jiao)形,共計(ji)十三級,通高(gao)47.31米,自下(xia)而上逐層(ceng)遞縮(suo),塔檐幾乎可以連(lian)成一條直線,形如錐(zhui)體。
塔身全部為磚砌,底(di)層周設回廊,南面(mian)入(ru)口處凸出雙(shuang)層龜須座一(yi)間,十(shi)字歇山頂(ding),建造精(jing)致,比例和諧,猶如一(yi)座小型樓閣。
塔剎為(wei)寶(bao)瓶式銅鑄,項輪為(wei)鐵鑄,流蘇為(wei)綠色琉璃(li)。
各層(ceng)皆有琉(liu)(liu)璃出檐,用七(qi)色琉(liu)(liu)璃裝飾,琉(liu)(liu)璃仿(fang)木構斗拱(gong)與蓮瓣隔(ge)層(ceng)相間,第三至第十(shi)層(ceng)各面均砌筑有佛(fo)龕(kan)、門洞和枋心,內置(zhi)佛(fo)、菩薩、童子像,門洞兩側鑲嵌琉(liu)(liu)璃盤龍、寶珠等飾物。
塔身第(di)二層設平座(zuo)一周,施琉璃勾(gou)欄、望柱,平座(zuo)之上(shang)有佛、菩薩、天王、弟子、金剛等像。
第三層東(dong)、西、南、北(bei)四(si)面施券拱(gong)門(men),各面正中(zhong)有(you)琉(liu)(liu)璃(li)(li)燒造的四(si)大天王像,正南天王像兩(liang)(liang)側有(you)明(ming)王駕龍琉(liu)(liu)璃(li)(li)像,正北(bei)則以鳳凰居中(zhong),二(er)金剛(gang)披甲跨獸脅侍兩(liang)(liang)旁。
第二(er)層以上塔(ta)身(shen)外表全部(bu)鑲(xiang)嵌有(you)琉璃(li)仿木構件,各層檐(yan)下俱施琉璃(li)花(hua)罩(zhao)和垂(chui)蓮柱,以及(ji)屋宇、樓(lou)閣、亭臺、角柱、佛(fo)龕、花(hua)卉(hui)、人物、翔鳳、獅 、象等(deng)琉璃(li)構件,一(yi)層一(yi)組圖案(an),形式多(duo)樣。
歷史背景
飛虹塔始建(jian)于漢代(dai)。東漢桓帝(di)建(jian)和元年(公元147年),僧侶在(zai)此建(jian)造了(le)供奉佛(fo)祖真(zhen)身舍(she)利的阿育王塔,該塔是當時中國(guo)境內十(shi)九座佛(fo)舍(she)利塔之(zhi)一。
廣勝寺當時名為俱(ju)盧(lu)舍寺,因寺內有塔,故也叫(jiao)阿育(yu)王塔院(yuan)。
阿育王塔院隨(sui)著佛教的興衰而幾度(du)興廢(fei)。
到了唐代(dai)宗(zong)大(da)歷四年(公元769年),汾陽王郭子儀至此(ci),發現(xian)(xian)寶塔出現(xian)(xian)了嚴(yan)重的裂痕,于是奏請重修,始改現(xian)(xian)名。
現(xian)塔為明(ming)武宗正德十一年(nian)(1516年(nian))始建,嘉靖六年(nian)(1527年(nian))完工,歷時12年(nian)建成。
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京師大慧和尚(shang)又于(yu)飛虹塔的底層加(jia)建了一(yi)圈圍廊。
天啟二年(1622年)底層增(zeng)建(jian)圍廊(lang)塔平(ping)面八角形,清康熙(xi)三十四年(1695 年)臨汾盆地八級(ji)地震,此塔安然無恙。
傳說典故
飛虹(hong)塔(ta)下有一寺院,就是(shi)廣(guang)勝寺。《趙城金藏》原(yuan)來就保存在(zai)廣(guang)勝寺上寺彌陀殿(dian)的(de)藏經柜(ju)中。
這部藏(zang)經是唐代三(san)藏(zang)大法師(shi)玄奘自天竺(zhu)取回的梵(fan)文經卷漢譯善本,金皇(huang)統八年(nian)(nian)(公元1148年(nian)(nian))佛(fo)教界聘請高師(shi)用三(san)十年(nian)(nian)時間在平陽(今山(shan)西臨汾市)刻(ke)印(yin)成功。
因刻于(yu)金(jin)(jin)代,收存于(yu)趙城縣(xian)(xian)(今合并于(yu)洪洞縣(xian)(xian))廣勝寺,故名(ming)《趙城金(jin)(jin)藏》。
這部規模浩瀚(han)的(de)(de)佛教典籍以7000余(yu)卷的(de)(de)篇幅匯集了佛經、史料(liao),字(zi)體(ti)剛勁,雕刻工整,紙質優良(liang),印(yin)刷清晰,在(zai)當今世界(jie)上(shang)已成孤本(ben),極為(wei)珍(zhen)貴(gui)。
1942年(nian)春,侵華日軍(jun)企(qi)圖(tu)搶(qiang)劫這一稀(xi)世珍寶,八路軍(jun)某部聞(wen)訊后派員夜(ye)入古剎,奪得經卷。
這部珍貴的(de)經(jing)卷(juan)已(yi)整修完好,今(jin)存北京圖書館。
交通信息
自駕指南:從臨汾市駕車沿霍侯一級公(gong)路,行駛約50公(gong)里,1小時即(ji)到(dao)景區。
班車:洪洞縣南停車場乘直達廣勝寺(每30分鐘(zhong)一(yi)班)班車3元,需(xu)25分鐘(zhong)。
再步行上山15分(fen)鐘(zhong)(下寺)或25分(fen)鐘(zhong)(上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