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鋪猿人遺(yi)址位于(yu)鄖縣梅鋪鎮西寺溝龍骨洞內。洞內發現有(you)猿人牙齒(chi)(chi)四(si)顆,經過人工打擊痕跡清楚(chu)的(de)石核,二(er)十余種伴生動物(wu)(wu)化石,其中一部分屬熊貓,劍(jian)齒(chi)(chi)象(xiang)動物(wu)(wu)群,還有(you)距今60萬至100萬年的(de)更新世初期(qi)的(de)桑氏鬣(lie)狗和第三紀殘(can)存(cun)的(de)較為古老的(de)動物(wu)(wu)嵌(qian)齒(chi)(chi)象(xiang)。
龍骨洞是我國(guo)第五個(ge)發現(xian)猿人(ren)化石的(de)(de)地方,它(ta)的(de)(de)發現(xian),為研究人(ren)類(lei)的(de)(de)起源提供(gong)了珍貴的(de)(de)資料,為研究我國(guo)古氣候的(de)(de)發展變(bian)化也有(you)科學價(jia)值。2013年5月,被(bei)國(guo)務院核定(ding)為第七批(pi)全國(guo)重點(dian)文物保(bao)護單位。
該洞是(shi)一個水平(ping)巖溶洞。距縣城82公(gong)里。1975年(nian),經中(zhong)科院(yuan)古脊椎與古人類考(kao)古研究所兩次發掘考(kao)證(zheng),梅(mei)鋪猿人早于(yu)著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生活在(zai)距今約50至100萬年(nian)之間。
梅鋪猿人遺(yi)(yi)址位于(yu)鄖縣梅鋪鎮杜家溝(gou)村(cun)寨梁(liang)子山北(bei)麓的(de)(de)龍(long)骨(gu)洞(dong)(dong)內,洞(dong)(dong)穴的(de)(de)北(bei)面100米(mi)有滔(tao)河,距白梅公路約20米(mi)。屬舊石器時代洞(dong)(dong)穴遺(yi)(yi)址。洞(dong)(dong)內容積約200立(li)方米(mi),堆積厚約3.4米(mi),其中含化石堆積厚約0.5~2.5米(mi)。
遺址(zhi)發(fa)(fa)現于(yu)1970年(nian)。1975年(nian)中國科學院古嵴(ji)椎動(dong)(dong)物(wu)與古人(ren)類研究所(suo)進行發(fa)(fa)掘(jue),采集(ji)1枚人(ren)牙化石,發(fa)(fa)掘(jue)出土3枚人(ren)牙化石;一件(jian)打擊痕跡清晰的石核;二十多種(zhong)伴生(sheng)動(dong)(dong)物(wu)化石,主要有嵌齒象、桑氏鬣狗、獼猴(hou)、大熊(xiong)貓(mao)、獾、馬、貘(mo)、犀牛、小豬等,屬華南常見的大熊(xiong)貓(mao)—劍齒象動(dong)(dong)物(wu)群。
梅鋪猿人(ren)遺址發現(xian)的(de)人(ren)類牙齒(chi)化(hua)石所(suo)顯示的(de)形態(tai)特征,與北(bei)京猿人(ren)以及爪哇(wa)猿人(ren)的(de)牙齒(chi)特征相類似(si),是研究亞(ya)洲直立人(ren)的(de)珍貴標本。其伴出的(de)哺乳動(dong)物化(hua)石所(suo)代表的(de)地(di)質時代較早(zao),所(suo)以梅鋪猿人(ren)時代早(zao)于北(bei)京人(ren),與鄖縣人(ren)相當或略晚。該遺址的(de)發現(xian)和(he)發掘,為進一步研究我國(guo)古人(ren)類的(de)起源(yuan)和(he)發展(zhan)及第四紀古地(di)理環境提(ti)供了重(zhong)要的(de)實物資料。